999.天子荒唐不能成事(1 / 1)

買活 禦井烹香 6602 字 11個月前

這羊城港的大超市, 占地之大真不遜色於大圖書館,甚至還猶有過之,不過, 大概是考慮到了建築上的難度, 它隻有兩層——這種中空天井,四周回廊的建築形式, 和大圖書館是不同的。顧眉生等人,也不知道到底有什麼區彆,隻是在大學中聽聞建築係的學生分析, 它的力學原理要比單純的四層樓更複雜一些。大概是第一次嘗試的關係, 隻做了兩層, 而且是異形頂:頂部是有坡度的,如同歇山頂一般,隻是沒有瓦片, 如此它看起來有點兒像是北方常見的四合院,隻是四合院的天井大,四周廂房相對小,而超市的天井相對較小而已。

這種建築, 和大圖書館不同,看著和傳統房子, 似是而非, 雖然根本來說不同, 但從外形上還能感受到一絲聯係。也就是所謂的‘美學傳承’,這點民間百姓一無所覺也毫不在意, 但在大學裡是人儘皆知的概念。什麼‘美學傳承’、‘嚴謹對稱’……都是買地的新詞兒,其實在舊式的語言中也未必不能找到對應之處,隻是新的說法更為白話一點罷了。

言歸正傳, 既然是嚴謹對稱,那麼,其實一層樓也可以被分為兩部分,買地的羊城港展區,和敏朝的京城展區其實就是隔著天井的兩對麵,這都是半層中的核心所在,也體現了本為一家的大小宗理念。所區彆者,是買地自認大宗,所以占據了進門方向,也就是朝陽升起的東麵,而敏朝在背陰的西麵,僅僅是如此而已。當然,在買地的百姓看來,這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他們覺得,買地待敏朝還算是相當友好客氣的——這要是把京城的展位劃分在一個歪歪扭扭,犄角旮旯的地方,豈不是讓使團很下不來台麼?這皇帝都親身前來道賀了,如此對待,似乎也有些苛刻了。

雖然如今逐漸日薄西山,但畢竟是從前舊主,從人潮的走向也可以看得出來,敏地、京城的地位,在眾人心中還是更特殊一些。京城展位規模很大,僅略微遜色於買地少許,前頭有許多人都在排隊,也和買地一般,隻能輪流走過,不可隨意停留,眾人也都覺得有幾分可惜,隔遠了便踮著腳議論不休,道,“那些機器,真是京城運過來的麼?”

“是!從天港到我們羊城港,走海路二十天的光景,這會兒入秋了開始刮北風,他們順風而下就更快當了,這都是要辦展的消息傳出之後,他們從京城運來的——所以你看,京城的展品也多,什麼吃的喝的穿的用的都有,都是順著一船下來的!”

的確,和那些或者自身特產的確比較貧乏,隻能從文化曆史下手的展區不同,京城這裡,物產豐富,就沒有紮什麼景點出來,而是簡單地把展位劃分為幾個區域,第一是京城自產的機器,看著好像也頗為精美——這不是顧眉生諸女感興趣或精通的領域,她們也看不出這機器和買地的比相差在哪裡,隻是暗暗點頭道,“倘若都是自造的,那可見畢竟都是華夏子民,心靈手巧,竟也能仿造得如此精美,算是用了心的。也隻有如此,方才像點樣子,否則,偌大的山河,不乏英才,難道在敏朝都隻能投閒置散,隻有來買地才能發揮聰明才智不成?”

隻要上下同心戮力,畢竟還是能做出點成績來的。這機器之外,還有一個大展區,裡頭是不少精工木模型,還有教材等物,也在玻璃展櫃中放著——這卻都不是無的放矢。並非是拿皇帝的木工出來敷衍,細看之下,這些木模子,幾乎都是融合了買地那種呆板單調的新式水泥房,與老式華夏建築風格的作品。

前後議論起來,都道,“久聞這水泥房雖然是在我們買地興起,但如今京城也頗有巧匠,能建得很漂亮,彆的不說,這屋子瞧著倒是有趣的,如今羊城港流行的這種多層高樓,手筆太大了,我們自家建一棟那是不敢想,而且也住不過來,倒是這新式的小院子,看著惹人喜歡。”

“這木工模型也是做得精細,聽說彼方的聖上,從小就是愛做木工的,天賦也是極佳,自從買地興起之後,就從造木房子,轉移為造真房子了,你們瞧,這些屋舍下頭也有簽子,注明了其真實存在的地點,有不少都在行宮之內,可見多數是那位親自主持建造的了,也不知道他的那些工匠,肯不肯出來做私活的!”

“哎,你們看哎,這個樓宇,沒有注明地點,倒是很高,瞧著很像是我們羊城港站前大街的意思,你們看是不是,這種四方大樓的感覺!那個……那個外牆——”

“那叫外立麵——你不說,的確很像!這怎麼有個模型放在此處,難道——”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中都有些猜測,卻又覺得不可思議,畢竟是在人家的展位上,也不好多說什麼:彆看入買這樣久,眾人心中,對於敏朝皇帝也還是猶存敬畏,有點兒‘為尊者諱’的意思。當然,這也是合理的,就說顧眉生諸女,雖然自視甚高,但隻要不是目空一切的狂生,自然也要對各方勢力的領袖予以相應的尊重,莫說敏朝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就是南洋土司、蝦夷地城主,彆看是蕞爾小城,他們能調動的人力物力必然也遠勝於自己,當著人家展位的麵,大聲非議嘲笑,丟臉的不是彆人反而是自己。

就算有什麼小話,那也是交頭接耳,低聲議論:一直以來,敏朝皇帝在買地的評價反而頗是不惡,大家都認為他在曆代皇帝中,算是很像樣的,倘不是遇到了六姐這在世真神,說不準還能弄出點中興氣象來——當然,荒唐事不是沒有,也鬨出過一些亂子,但至少在他主持下,北地雖然天災頻頻,但卻沒有大饑饉,沒有災民鬨事動亂,各地的秩序能基本維持,災民能被轉運出來到買地乾活……不要以為這都是應該做的,實際上除了他以外,各朝各代哪個皇帝能做好?隻是這些功績,就抵得過他治下的那些醜聞和動亂了。

但所謂‘一時瑜亮’之說,在這模型麵前,似乎也不攻自破了。這什麼雙星、瑜亮,那都是要兩人彼此不服,互相鬥氣,這皇帝私下居然給羊城港的設計投稿!這,還有什麼身為一國首腦的心氣和尊嚴?從沒見過這麼樂意和敵國首腦往來的統治者,用南北朝的往事來比喻的話,這不是幾乎相當於南朝後主擅長詩詞,於是私下跑去北朝自薦做了個詞臣?!

真是……荒唐!做下這等事還不知遮掩,直接把模型放上來,更是近乎於無恥了。也不知道敏朝眾臣是如何想的,居然容他如此作為——可見這敏朝的敵買之心,是多麼軟弱了。眾人雖然沒有大聲言語,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看出了彼此心中的想法,“看來,這買地吞並北方,重新定都中原,天下一統,所遇到的阻力會比自己想得更小,恐怕不會有什麼大戰,而且也隻是時間問題了!”

“這樓真好看!”

“我覺得看著好眼熟,不知道哪裡見過!”

當然,也大有一些遲鈍的觀眾,壓根沒想那麼多,看過就算了,猶如眼盲的一般,分明前不久才從站前的新街區那裡經過,在這裡也就得出一個眼熟的結論,甚至根本不覺得眼熟,直接略過去的才是大多數人。他們的興趣還是更集中在這模型的精巧,對於模型旁邊擺放的各種敏地特科書籍,則根本無法理解陳設意義,莫名其妙,“該不會以為我們買地沒有課本賣吧?”

“對啊,這不很多都是從我們的課本照搬過去的嗎?”

要不是隊伍行進速度有限,他們巴不得趕到前頭去了,顧眉生卻是還好,她能明白這個展區設置的意義:這是在展現京城對於如今這種大行其道,令人豔羨的‘新式生活’的貢獻和努力,在京城誕生的新式建築風格,以及京城對於京畿一帶,北方掃盲的心得,都在這些模型和書本之中了。雖然源於買地,但將其推廣,而不是如一些頑固宗族一樣,一味抵抗,這也不能說沒有功勞在內。

說皇帝荒唐貪玩,沒有心氣,那反而是真沒有看懂了,包括京城的機器展覽,雖然瞧著無聊,但也自有其政治、實務上的意義。顧眉生心道,“展覽會,展覽會,展覽的是各地的特產,但其實廣博的也是各層次的見聞,哪怕我等也經常觀覽報紙,但今日來到展覽會,才是幾個展廳,彼此比較、分析下來,也是所得良多,大有進益,感覺眼界要比平時都開闊了幾分。看來這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真是大有道理。除了那些眼盲心瞎的人,出門遊曆,想要不增長對人世間的了解都難。至於那些蠢物,就算是來到展覽會,在這樣的展廳內,想到的也隻是吃喝玩樂的東西!”

話雖如此,但隨著她離開這個‘精神文明建設區’,進入貨品展區,顧眉生也還是精神一振,本能地興奮了起來。眾人更是大嘩道,“好精美的料子!好新鮮的樣式!”

“聽說張九娘的版樣天下第一,如今看果然如此!雖失江南,但京城織造現在倒越發興旺了!”

的確,這個區域雖然玻璃櫃很多,裡麵展示了不少毛衣毛褲、圍巾手套等商品,又有各種礦石、精美頑器、玉雕、寶石等等經過京城轉手的特產,以及不知拿什麼做出來,栩栩如真的烤鴨、鹵鵝、奶酪、果乾等吃食,令人好奇,但這些全都比不上展區中央一個極大的衣料展示區,這裡還特彆布置了燈泡,隻見各色綾羅綢緞,在燈光下閃閃發光,還有各種成衣,穿在那木偶身上,款式令人好奇,又有大約是宮娥、侍衛的男女,時不時便走到展廳後方的布簾後頭,換上新衣,麵含微笑,在燈光下平舉雙手,緩緩轉身,展示身上的成衣,叫人看得目不轉睛,恨不得脫離隊伍,湊近了仔細端詳呢!

“這個紗裙子真好看!”

顧眉生身邊,眾女已經興奮無比,甚至有人小聲輕輕尖叫起來,楊愛也是一把揪住顧眉生的胳膊,“眉姐,你看那條紗裙,那是什麼料子?叫做遍地金麼?閃閃發光,又透得很,雲霧一般,真好看呀!”

她自小就在買地長大,買地這裡,對於絲織品雖然有生產,但在民間卻沒有太多穿著的機會,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整個買地氣溫都偏高,百姓們養成愛洗澡的習慣,那麼衣料也要跟著常洗,如此一來,除非是某些特定的機會,否則一般就算是殷實人家也不會穿真絲衣服。因此楊愛等女,對於衣料完全缺乏知識,連名目都叫不上來,隻知道誇獎好看,顧眉生也差不多,便是她年歲要大一些,但早在有人贈送這些厚禮之前,便已南下了,不過她眼力好,眯著眼讀道,“這叫灑金蟬翼紗!”

“果然薄如蟬翼!真和雲霧一樣!”

“那還有素色紗,也是好看!不過要說富麗那還是一匹匹的妝花緞子好看了,有點像是剛才我們在金陵看到的雲錦!”

“那是!但要說好穿,紗裙好穿!錦緞在我們羊城港的天氣怕不是要熱死人了!”

“不然,聽說真絲都是透氣的,而且這不都是短裙嗎,以往的馬麵,之所以熱不還是因為太長了不透氣麼!”

“這不能叫馬麵了吧?瞧著倒有些西洋裙子的意思——這穿起來可要方便得多了。”

任何時候,談衣食住行,都是最容易形成討論的,彆說顧眉生等女,便連前後排隊的人都迫不及待加入談論,還有人在行道,“我們的裙子,都是所謂‘一片式’的,大家都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吧——但你們看,這裙子可不是!這是抽繩的!那可要方便得多了!至少不比把腰勒得難受!穿脫起來也和褲子差不多!那裙擺都給縫死了的!”

大家一聽,仔細一看,果然如此,頓時又是一陣轟然,彼此議論著,“那這樣的話,是不是裙下其實可以不必穿中褲了——當然不能是紗料裙子了,但如果是錦裙、布裙的話,豈不是可以單穿了?”

這樣的改變雖小,但對於如今的民間來說,簡直又是一種開天辟地的變化了,很多人都不能接受這樣的分析,“不對啊!你看他們的搭配,紗裙下當然還要穿褲子的了!哪有裙下不穿褲子的,光溜溜的兩條腿,那豈不是……豈不是……輕浮浪蕩到極處了?哪有人敢這樣穿的!”

這就是一片的裙子所留下的印象了,尤其是敏朝多穿馬麵裙,這裙子實際上前後的裙門沒有縫過,遇到狂風,可以直接吹開到大腿根部,包括平時坐立之間,如果不謹慎的話,也非常容易露出腿腳,這不穿中褲的話,風一吹就是兩條大光腿,多麼的不雅?哪怕是前些年的妖服狂士也很少做這樣的裝扮,為了貪涼打扮的話,不穿外裙,穿中褲在家,是較為合理的做法,現在突然說可以取消中褲,也難怪大家接受不了了——

在買地,裙裝是少見的,大家多穿褲裝,已經被視為離經叛道了,以敏朝從前的形製,買地如今的風氣,就好比大家都穿著褻褲在外亂跑一樣,好不容易大家接受了褲裝,而且把原本的中褲發展為外褲,接受了在外褲裡穿毛褲、秋褲禦寒,把褲腳收口作為辨彆秋褲和外褲的標誌了,這會兒突然有人說,這種腰身抽繩,裙門縫死,有點像是西洋樣式的裙子,可以把褲子完全摒棄,這一步又實在是超出了大多數人的底線了。

“不行的!不行的!”大多人都是直搖頭,“這也太標新立異了!”

“哪裡不行了?你看那裙長在小腿,還比如今一些外褲更長呢!那些力工、農人,或者是住在南洋的百姓,不論男女,把褲子挽到膝蓋上的難道還少了?整條小腿露在外頭,怎麼就不覺得不雅了?怎麼就不覺得標新立異了呢?”

有人不接受,但也有人或許是想穿裙子了,又不耐熱,當下便回擊起來,一時間,觀看隊伍停滯不前,大家這才知道為何在木工區速度變慢了,原來是前頭服裝區的觀眾舍不得走,不論是支持單獨穿裙派,還是反對單獨穿裙派,又或者是完全無所謂的,這會兒都是慢下了腳步,還有人噓那些爭吵者道,“彆出聲了!他們又要去換衣裳了,這裙子彆的不說,真是雅相便當,看看他們還能換出什麼新鮮樣式來!也不知道這些衣裳有沒有得賣,要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