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章(1 / 1)

嬴勝不愛做家務,交代一句出門玩耍,帶著自己的玩具去找同村的朋友。

小朋友們說有好久不見她了,又說了些想念的話之後,紛紛提起:“剛剛我們看見小魚兒買了好多東西回來。可我們拿錢回家,家裡卻隻舍給我們幾個銅板。”

“哼,早知道我們就把錢藏在自己手裡了。”

『人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嬴新的那筆錢大概有三十兩,這筆巨款如果獨吞,難免惹人眼紅,分散出去以後反而可以安心花用。』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得知嬴新、嬴勝可以去李秀才的學堂讀書,小朋友們紛紛露出羨慕憧憬的神情,讚歎嬴勝厲害。

她們回家將這件消息告知長輩們。

引來一陣嬴吉對女兒真好的感歎,隨後話鋒一轉,以“女兒終究是要嫁人的”結束話題。

“嬴吉的丈夫是倒插門。”小朋友們將嬴勝經常掛在嘴邊的話禿嚕出來,理直氣壯。

家長們不以為意:“她的孩子又不跟她姓。”

“誰說的?小魚兒和元寶兒就跟她阿娘姓,還請了李秀才起名呢!一個叫嬴新、一個叫嬴勝……”小朋友們依葫蘆畫瓢將這兩個名字的來曆和期盼說出,搖頭晃腦,好像是自己親眼所見一般。

母親們的臉色微妙。

有幾個小朋友腦子聰明,忽然醒悟:“阿娘,你是不是倒插門啊?”

“做倒插門是會被人瞧不起的,怪不得我不跟你姓呢!”

母親們被戳到痛處,有的抄起掃帚就要打孩子,有的哭訴生產時的疼痛罵小孩兒沒良心,還有的做著手中的活兒當作沒聽到……

不管怎麼做,其實她們都在等著看嬴新、嬴勝讀書能讀出什麼名堂,嬴吉投資兩個女兒,又要怎麼對待三個已經長大的男兒?

直播間觀眾猜測張糧食、張小山、張小樹、張小路回去必然就讀書和銀子,甚至姓氏問題大鬨一場,攛掇著嬴勝去看戲,偏偏這位反派對彆人的事根本不感興趣,沒能滿足她們的好奇心。

一門心思鑽研《千裡快哉風》。

傍晚回到學堂,李挑一做了一桌菜。

雞蛋羹、麻婆豆腐、水煮魚、白米飯。

在食物的香味和熱氣中,嬴勝忍不住想哭。

之前過得都是什麼日子?

頓頓稀飯、紅薯粥,配上自家種的菜,毫無油水,沒滋沒味,還常常吃不飽。

她一邊啪嗒啪嗒掉眼淚,一邊風卷殘雲地吃。

“沒人和你搶,慢些吃。”

李挑一覺得這樣狼吞虎咽對胃不好,來不及製止,就發現兩盤菜已經進入嬴勝的肚中,而且肚子看上去還有空間的樣子,心下驚駭,這是一個三歲孩子該有的飯量?

嬴勝將一桌菜、一鍋飯全部吃進肚中,滿足地揉著肚子,李挑一的廚藝很不錯,都可以出去當大酒店的男廚了,她好久沒吃過這麼豐盛美味的飯菜,此刻由衷感到幸福。

望著見底的空盤子,李挑一想起自己小時候,經常生病、不愛吃飯、挑食,這些毛病幾乎所有小男孩兒都有,現在他學堂裡的男學生們也一樣。

嬴勝是個女孩兒。

健康茁壯,能吃、好動、愛搶,充滿生命力。

大概是因為以前接觸的都是男孩兒的緣故,勝兒和他們都不一樣。李挑一說服自己,決定以後每頓都給嬴勝多加一盤肉食。

吃完之後,李挑一去收拾碗筷,嬴勝在院子裡散步消食,心裡想著這段時間總是回蕩在耳邊的“女孩兒讀了書也沒法科舉做官”的言論。

雖然她從一開始就打算修仙,卻不是真要餐風飲露,遠離世俗。

世俗的功名她也想要。

等李挑一刷鍋洗碗回來,她單刀直入:“義父,孩兒也想考取功名,為官做宰。然而近些天聽在耳旁的都是女人不能科舉做官的言論。”

“不知義父教孩兒讀書識字,所求為何?”

她沒有假設李挑一到底如何想,再一條條列出來,因為她根本沒心思揣度彆人怎麼想。她腦子裡隻有自己:“孩兒實在不想空對書本,被社會規矩所限,無法施展抱負。然而,科舉做官一事,又並非孩兒能決定。”

她上輩子工作被辭退,在街上一家家店鋪裡問是否招人,就是因為學曆不高,讀書的時候糊弄了事,也沒有其她出人頭地的機會,更不會做生意賺大錢,就是世俗中一個再尋常不過的人。

她不愛學習,沒有涉及過儒學經典,如果不是為了功名利祿,絕對沒有拿起這些書的想法。

隻是到了古代,女性念書也成了問題,做官更是遙不可及。可她熟知的路徑隻有這一條,實在無法放棄。

『我還以為她會說因為性彆所限,才不能施展抱負。現在想想,她不能做官確實不是性彆問題,而是社會環境造成的。這是一本男權社會下的種田文。』

『小說裡,嬴新雖然也識了字、讀了書,卻沒有執著於功名利祿。她能讀懂《救死扶傷功德修身功法》,行醫治病救人,做一個受人尊敬的大夫。這一行雖然也不歡迎女人,可病症治不治得好,很容易體現出來,學醫也不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做官,她受到的阻力沒那麼大。』

『嬴新一家還經營起各種生意,賺了不少錢,她並不缺財富和社會地位。』

『小說裡嬴新偷聽李挑一上課,被發現。她憑借自己過目不忘、勤學好問,以及遠勝學堂裡眾多男學生的聰明伶俐,激起李挑一的惋惜愛才之心,才被收作學生。還被李挑一經常拿來說,可惜她不是一個男孩兒,否則就能靠讀書做官給家裡改換門庭。』

『嬴勝這麼問,恐怕不會得到什麼好結果。問李挑一,還不如搭上嬴新這場東風,扶搖直上。』

雖然李挑一收拾房間、做飯洗碗,直播間的觀眾依舊覺得這個老男人是個廢物,不如嬴新帶來的助力。

李挑一其實也在思考這個問題,沒想到嬴勝小小年紀竟然能說出這樣有打算的話來。

高興一陣,下定了決心。

“勝兒,義父隻有你一個孩子,自然是將你當作繼承人看待。”

他信任地拍了拍嬴勝的肩膀,又有些疑慮嬴勝之前被當作女孩兒教養,是否明白繼承人三個字的含義,解釋道:

“義父小時候,是由母親教養長大,那時家中貧瘠,可母親依舊支持我去讀書,考科舉。她大字不識,對我讀書要求卻十分嚴厲。”

“勝兒,這是母親將我當作繼承人培養。”

“義父將你當作繼承人培養,不僅僅是讓你在義父死後,能繼承家產。更是希望你有謀生的本事,更進一步的可能。”

“讀書做官的事,義父會儘全力幫你謀劃。”

李挑一昔年讀書時也認識一些好友,隻是許多年不聯係,現在又要教養孩兒,隻能寫信過去。

『我是獨生女,母親、父親都沒什麼奮鬥的動力,在最初該買房子的時候沒買。跟我同齡甚至更小的獨生男家裡卻早早買了房子,母父年齡一大把還在外麵拚搏。』

『小說裡他可是惋惜過好幾次嬴新不是男兒。怎麼到嬴勝這裡,就一點兒沒提性彆的事,直接奮發圖強起來?』

『孩子的未來畢竟是最重要的。』

嬴勝拱手:“多謝義父。隻是義父如此儘心竭力,孩兒卻無以為報。”

“你千萬不要這麼想,義父從來不想要你的回報。你能來當義父的孩子,就已經足夠了。”

李挑一說出的話,在嬴勝的意料之中。

『李挑一跟嬴勝真的沒有血緣關係嗎?』

回答這條彈幕的是嬴勝本人:“當然沒有。”

此時她已經回到自己寬敞的臥室,向直播間觀眾介紹她的天賦技能【唯我獨尊】。

“這項天賦技能,隻需要我將自己的感受、想法、需求、目標排在第一位,將彆人視作協助我的工具和往上攀登的踏腳石。所有人都會覺得這樣理所當然,合情合理,並托舉我、投資我、看重我,不求回報,無怨無悔。*有概率觸發,概率50%。”

『……原來如此。』

『中國式家長很少會選擇托舉、投資女兒,除非那個女兒實在優秀。就像嬴新一樣,但也隻是送去嫁人,當倒插門。而不是當繼承人培養。』

『原來你的外掛才是最大的!』

嬴勝在屋中修煉《千裡快哉風》到了早晨,神清氣爽,精神飽滿。

.

學堂。

之前那些男學生全部到齊。

嬴新也來了。

昨晚家裡因為三個哥哥改姓的事情大鬨了一場。

張小山說女人價貴,要求嬴吉給他攢彩禮錢,蓋房娶媳婦。

嬴吉不肯答應。

家裡鬨了一夜。

她沒睡好,懨懨地來到學堂,被一個領頭的男學生針對,說學堂不是女孩兒該來的地方,讓她滾回家裡去。

雙方差點動起手來。

李挑一走進學堂,男學生們紛紛裝作老實的模樣回到位置上。

李挑一沒有開始上課,而是先向學生們介紹嬴勝,介紹完將嬴勝安排在最前麵的位置。

今天李挑一的課是儒家的啟蒙書籍《弟子規》,學堂裡的學生們搖頭晃腦跟著念。

之前聽課最不認真的男學生,傅有財舉手發問:“先生,嬴勝在家中不但不聽母父的話,搶奪病中姐姐的食物,還集結同村之人挖‘棄父坑’,這樣的人也配念書嗎?”

小說中,這是前期的一個負麵角色。傅員外這個地主家的傻男兒,一開始在學堂上針對嬴新,後來被洗白,結局還不錯。

他針對嬴新的原因是覺得女孩兒不該做男人做的事,出現在學堂裡。見嬴新得到李挑一的看重,就更加不滿。

但這一次針對嬴勝,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出來,他是在害怕嬴勝的所作所為,不想和一個“恐怖分子”坐在同一個學堂。

嬴勝做過的事情,李挑一當然無法反駁:“聖人言,有教無類。嬴勝同學隻是因為年紀還小,沒人教導,才會做出這些事情。我們應該予以改錯的機會,教導她往正途上去。”

對嬴勝的所作所為,李挑一輕飄飄一筆帶過。傅有財“對同學心存偏見”這件事,他反而抓出來訓了一盞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