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更、之、變,說起來短短四個字,背後卻是無數人數年的努力。】
【前頭,因為天下大典的編撰和統一文字、語言,已經讓無數人把矛頭對準了神昭大帝,天下罵元鴻和柳尚是走狗、文人之恥的不在少數。】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興民學文、讀書走進學堂不是件容易的事兒。經濟方麵有金萬來頂住了,但也幾乎掏空了大半個國庫才在各州各地建起學堂、鼓勵百姓將家中孩童送進學堂讀書,還有筆墨紙冊以及其他的七零八碎,這些統統都要用到錢。】
【但學院辦起來了,政策也實施下去了,最大的難題卻是卡在了無人教學上。】
猛的,光幕下的大宸無數人好似領悟到古古先前說的話是什麼意思了。
【誒嘿,這雖然是一大難關,但也並不是無法可解。】
古古搖頭晃腦,意味深長的笑:【當初元鴻還不明白神昭大帝具體要他的弟子們乾什麼?現在,可不就是到了他們登場的時候了嘛。】
【神昭大帝想讓元鴻做的第二件事,就是發動他的數千弟子,入學堂為師,傳授學問。】
【這在古代,對一些人來說是好事,但對一些人來說卻是壞事兒。】
元鴻看了看麵前的眾弟子,隱下心中擔憂。
他知道何謂好事,何謂壞事。
古古也緊隨其後解釋:【眾所周知,元鴻弟子出身各有高低,學問也是參差不齊。如果你讓一個家境貧寒的弟子去教導普通人,他會很高興,因為有錢拿,還在自身能力範圍內,何樂而不為?】
【但是,如果硬要強製讓一個出身高門貴族的弟子去一個普通小城當學堂先生,怕是人家根本不樂意去,反而怨聲載道,這樣他也不會認真擔起一個老師的職責,反而耽誤學堂學子學習學問。】
【於是,就需要好好計劃下了,該怎樣才能讓更多的人為自己所用、更要讓這群人最大效率的、甚至是心甘情願的去做好這項工作。】
“若是你,可願去教導普通人家孩子讀書?做個學堂先生?”
文盛學院中,有弟子問身邊的師兄弟。
但有人聞言沉默,有人直白的表示不願意,但也有人說願意的。
看,每個人的意誌都不一樣,到底該如何才能說服更多去做這件事?
這是個難題。
大宸許多人都在思考,包括景德帝,他能想到必須給這些人一些好處,才能讓他們心甘情願為自己辦事兒。
而他們當中的一些人,最在乎的是什麼?
除了財帛,就是前途。
該說不說,景德帝不愧是當了幾十年的皇帝,反應是最快也是最準的。
在古古還沒開口前,他就已猜到蕭臨淵後麵行事的大致方向。
給夠了網友們的思考時間,古古也不再賣關子,如實講道。
【當時的選官製已經完全改成了科考,經過數年的適應,大宸文人武者也習慣了這
種方式。
但是,倘若讓你去朝中開辦的學堂教書五年或十年,就能讓你在下一次的科考中拿到一個加優牌,你乾不乾?】
加優牌是什麼東西?
剛有人疑惑,古古的解釋馬上就來了。
【可能有些小夥伴不懂啊,主播在此說明一下,加優牌是什麼呢?是乾什麼的呢?】
古古不急不忙的說道:【加優牌也可以叫名次提升牌。科考都是按名次從高往低擇優而錄的,錄到一定人數後,排名在底下的人再多也不要,這些人隻能再期來年考出一個優異的成績。】
【但是!】古古加重語氣,開始強調,【但是有了加優牌就不一樣了。】
【比如,和你科考名次一樣的人裡,就你有加優牌,而其他人沒有,那你的排名就可以再往上進一名,也就是說,你本來考了個第三名,但用了加優牌,你就變成了第二名;你是第二名,就變成了第一名。】
光幕外有人瞪大眼睛,滿臉驚訝。
【再比如,你本來連科考第一場都沒過,但是你有一枚加優牌,那你就能拿到當地科考名次裡的最後一名,繼續參加第二場科舉考試。】
【但是一枚加優牌,隻能用一次啊,千萬彆記錯了,說不定哪天考試就要考的啊同學們。】
古古好心提醒屏幕前的大中小學生,雖然他也不知道現在看自己直播的人裡有沒有學生,但萬一有呢?
多說一句就當隨口附贈一知識點了。
【現在大家明白加優牌的好處是什麼了吧?】
【要拿到加優牌隻有一個途徑,那就是參與到朝中開辦的學堂教導學生讀書。教滿五年,可得一枚加優牌;教滿十年,就能拿兩枚,二十年就能拿三枚。但是一個人一生最多也隻能拿到三枚加優牌,上限就這麼多,你教的時間再長也沒有了。】
“那如此一來,對那些靠自己本事考上名次的人豈不是不公平?”
就因為一枚小小的加優牌,因為投入了五年或十年的時間去為帝王做一件‘小事兒’,就能擠掉前一名的人換自己上位,是會吸引很多人去做這一件事,但同時,難道不是對被擠下排名的人的不公嗎?
崔正不明白,這一抬高、一壓低的行為真的不會引起天下學子不滿嗎?
光幕上,和他有同樣發言的人不少。
有人是純粹看不慣蕭臨淵,習慣了每次開播都要上去罵一罵,但也有一些人是在認真思考利弊,表達疑問,發表意見。
古古見此,有理有據的開始詳細解釋:【用了加優牌的人,是可以往上提一個名次,但並不意味著擠掉彆人自己上位。是並列,而不是唯一。】
???
排名還可以並列的??
光幕外的人還在驚訝,古古的下一句就接踵而來。
【而且,最後一輪是至關重要的殿試,是用不了加優牌的,就算用了也白搭。】
古古回想著自己腦海中的曆史知識,慢慢說道。
【最後一輪是皇帝當庭出題,他也會親自翻閱答卷,你說你就算用了加優牌有個什麼作用?你回答的沒彆人好,在皇帝心裡你就是不如彆人強,你就算靠加優牌成了狀元,皇帝就能因此重用你了嗎?】
古古滿不在乎的大刺刺道:【不可能。】
【搞清楚,科考排名靠前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讓皇帝知道你能力很強,他才會重用你啊。】
這下清楚了嗎,我的小笨蛋們。
古古好險把這句話脫口而出,好在緊要關頭給咽了回去。
這才沒雷翻大宸眾人。
【但你們要知道,當時大宸有多少人參加科考啊?每次能走到最後一輪麵見帝王的就隻有那麼幾十個。多的是千千萬萬的人連第一輪考試都沒過。】
【這個時候,有沒有加優牌就顯得格外重要了不是嗎?】
不少人因為他的解釋歎了口氣,方才還激動難耐的心情漸漸平複下來。
有聰明人已經領悟過來了,加優牌隻是蕭臨淵對那些犧牲了自己五年或十年、二十年時間的人的一種補償。
但同時,也是那些久考不上的人能抓住的唯一再向上拚一把的機會。
千鋒競流,一枝獨秀之下終是平庸者眾,他們已經能夠想見,在加優牌這種好處的誘惑下,有多少人會積極響應蕭臨淵的這項舉措。
古古也是說道:【自加優牌這項舉措一出,全大宸積極參與到學堂教書的人也變多。】
【為理想和情懷者,終在少數;多數人,仍是為利益驅使。】
【為此,當時的神昭大帝和元聖還私下進行了一個賭約。】
???
賭約?賭什麼?這能怎麼賭?
【神昭大帝說:“人有情與理之分,有善惡之念,但這天下,終是人心向利者多,而不向情。”】
光幕外眾人一怔。
元鴻微微一頓後,皺眉。
古古接著又說:【然,文聖元鴻認為不然。他言:“人若無情,何談為人,利益大不過人情去。”】
【從這裡可以看出,神昭大帝認為天下沒有不能為利益驅使的人,持有的是一種理智、漠然的態度;而元鴻不是這樣的,他更看重人情冷暖。換言之,他信人間自有真情在,而神昭大帝不信,他更像一個冷酷無情的操盤者。】
【於是,神昭大帝就和元鴻提出了這樣一個賭約。他讓元鴻用自己的方式去說服彆人投身到學堂為師,而他則在不采取強製詔令的前提下,隻用加優牌的方式來達成目的。限期兩個月,最後再統計雙方人數對比,看誰的方法更有效。】
這……
光幕外的無數人麵容呆滯,眼露猶疑。
古古看見評論區寥寥無幾的評論,他笑著問,【你們覺得,這場賭約是誰贏了?】
蕭臨淵垂目無所事事,滿臉的不在乎。
不必想,這場人心與利益的比試,終究是情大不過利,是他贏。
大宸不少
人陷入了沉思,片刻後,有人出聲,“定是元師贏!”
“非也,我猜是元師輸。”有人冷靜否決。
那人不懂,“你為何這樣說?就因為蕭臨淵那時已是皇帝?權勢更甚,贏的概率也更大?”
“不。這場比試已不是誰擁有的權力更大就能勝出的了,而是人心在情感與利益之間的選擇。”
“所以你認為,人情比不過利益?”
“古往今來,為利益驅使者眾,為情懷大義者寡。蕭臨淵勝,毫無懸念。”
縱使如此,支持情懷一派的人仍有不服。
現實真就如此無情、骨感嗎?
直到古古開口,大宸各地關於這場短暫的爭論才結束。
【神昭大帝贏了。剛開始一個月裡,元鴻提倡文人和弟子去教習普通人,去為人師,為國行大義!不得不說,他的號召力是極強的,他門下幾乎大半弟子都被他的真情和為國為民的理想打動。】
【你們可知,元師請眾弟子以師之名、行師之責,去教導天下學子的請師函一出,各地文人收拾包袱趕赴各州的場麵有多震撼嗎?】
【人車同流晨而出,午時尤在城中餓。包袱款款赴任去,同道師者有仁德。】
【這是當時的名士陳津在自家家族留下的文字記載,說的是他那天出門去,結果正好就見街上很多帶著行李要出城的人,一問之下才知全是去朝中安排的學堂赴任的老師。他心中感慨之下,就留下了這樣一段話。】
【這些人就如同上千顆星辰散落九州各地,每個人都為國家和百姓積極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一個人的力量或許渺小,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古古說到這兒時,表情已不自覺充滿佩服和崇敬,壓製著聲音裡的激動,【這些人為國家和大義無私奉獻的精神著實令人敬佩!直到現代前,很難再有能超越當年這項聲勢浩大的行動!】
元鴻能有這種恐怖的號召力是大宸眾人沒想到的,但儘管是這樣,也還是輸給了蕭臨淵嗎?
震撼,然後是歎息。
或許有些人心中還有惆悵、無奈。
這就是人心和世事啊。
古古也是一個剛出大學的大學生,他看過的、書籍和現實無不告訴他,人情永遠比不過利益重要。
或許在學校時,還感觸不明顯,可當他踏出校園,才漸漸越來越能體會到這句話。
他一方麵不得不承認神昭大帝說的在理,也很實在。
但人啊,就是一種理智與情感並存的生物。當你吃飽穿暖不愁前路的時候,你就會想體驗情感上的滿足;可當你有了情感上的滿足,又想去追求更好的生活、更遠大的前程。
【在千年前,神昭大帝曾清醒的告訴過世人,人情,永遠比不過利益。】
【是很殘酷沒錯,但誰能否認他說的是錯的呢?至少我不能。】
這是一個永恒爭辯的話題,古古有一段時間也曾為找不到工作而發愁,那段時間,他甚至想隻要有一份班能讓自己上,哪怕是要稍微的討好彆人他也能做到。
現實,就是如此殘酷。
但在殘酷的現實裡,也會開出一兩朵格外溫暖的人情之花。
元鴻那些不求功名、隻為實現人人都有老師教、有書讀的弟子們就是。
後來,每一個參與到這項行動中、儘職儘責教導學生的每一個人都是。
【這場賭約是神昭大帝贏了,但元鴻輸了嗎?他覺得自己沒有,我也認為他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