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由大同而至大同雲縣.張天如 張天如……(1 / 1)

買活 禦井烹香 6231 字 11個月前

“由大同而至大同嗎……”

張天如放下了手中的課本, 若有所思地了,“這倒是有些家的味兒,圓得還不錯。不過這和眼下之世關係實是不大。”

他搓了搓下巴, 顯得有些興致勃勃,用炭筆課本上圈圈點點, 標注著他覺得需要做注解的詞語, “怕不是真到了大同之世,前方又有了無窮缺憾,無窮征程, 個人也好,社也好,總要有個目標前方, 不然,何以為朋, 何以為黨?這大同之世, 我看和三之治也沒什不同。”

凡是餅, 大多都畫得又大又圓, 但也多是一生都難以實現, 這就像是儒教三之治的追求, 儒生都有一的夢想, 但是誰都知有生之年實現不了——若是實現了,之後又該如何呢?

張天如以為,重點不是目標, 而是追求目標中所產生的‘凝聚力’, 因此這種最終目標,宜大,宜遠, 宜儘善儘美,反正絕不能太貼近實際。就譬如餅,不往大了畫,大家都尷尬,這所謂的大同社,和三之治一,並不能真正地說服他。

“倘若什也不缺,那就是什也不求了——那這日子還有什過頭?應有儘有,也就意味著無欲無求,這人活著和死了似乎也沒有什區彆了,反正他做什都是大圓滿,什都不做也是大圓滿,無窮大加無窮大還是無窮大。”他不由得用上了自己剛學到的算學概念:無窮大。想了想,又自失一,“不過,這和三之治還是不同,起碼儒聖當可找不到三的遺老聖賢,而大同社居然還真有可能是真的……畢竟,來自大同社的活例子可就站眼前呢……”

居然還有另一重天下,能發展到大同社,頂如是實現了三之治,又或者是家、法家、名家共同的向往:一個儘善儘美的社。張天如不可置信中隱藏了少許向往,但向往中又有一點兒慶幸和恐懼:還好,他有生之年,大同社肯定是實現不了的。他覺得自己肯定非常不適合那個社,張天如知,自己大同之治來說實是過功利而醜惡了一點。

還好,此此刻,那所謂以機器為主要生產力表的社都還沒影兒呢,張天如且不必考慮得那遠,那全麵,擺眼前的問題是現實的。

“比起這個所謂大同之世,不如還是多關注剝削的定義,或者說,剝削的博弈和有限的剝削,到底都是個什的概念,用什來做衡量的標準……這才是重中之重。地主算是剝削——當然算剝削了,那投資呢?經商呢?不知謝六姐準備把這條線畫哪裡……盈利率多少算剝削,多少算正常的勞動所得。”

張天如家中雖然也是吳江有名的大地主,但他卻絲毫不似沈曼君一般,地主剝削的概念如此抵觸,恰恰相反,他覺得教科裡說得很有——凡是家有資產的大地主,反而能客觀看待剝削的本質,要比小地主的眼界更開闊一些。或許是因為他們明確地知自己過的是人上人的生活,不像是沈曼君,以香世家自居,並無人上人的自覺,因此才破防得厲害。

張天如自小便知家中兄弟都如蠢豬笨狗一般,這的人,僅僅是因為出身的緣故,便可以繼承良田,一輩子不事生產,要派人去收租,租戶便乖乖地將自身的剩餘價值乎全盤奉上,這不是剝削是什?完全就是最典型的剝削!這種無用的剝削階級,個個該死,活世上也是浪費糧食——能養活他們的糧食,足夠養活百個農戶了,這些農戶買活軍這裡,可以讀識字,為買活軍創造出多少勞動成果呢?

雖然任何一種統,張天如來說,都是他接觸權力的工具而已,他本人儒教又或者是這社論沒有什太強烈的好惡,但他不得不承認,買活軍的觀點,更加嚴密新奇,而且有一點特彆好,那就是沒有講仁義德,至少第一冊中談了利弊。

剝削這個概念,張天如閉著眼都可以想到,多少人佯裝這是個多肮臟的事情,完全不願接受自己也是剝削階級的一員,依舊故作德完人的模——他覺得沈編輯就肯定是不接受的,越是以德自命的人就越難接受剝削這個概念。

而張天如就非常欣賞教材中的態度——剝削是難以避免的事情,也是一種客觀的現象,就像是天災一般,此賦予更多的意義,或者投注以自身的好惡,完全就是一種濫情,這東存了就存了,考慮的該是如何去利用,或者如何去消滅,如何去遏製,而不是如何去憎恨,如何去否認。

不知這是買活軍的統,還是謝六姐自己的認識,想想看,大同社的人剝削是這認識的,其實還蠻奇妙的,如果能去大同社看一眼的話,一定很好玩……

張天如也忍不住小小地出了出神,便斷了這無益的遐想,他是不把精力過多地花幻想上頭的。他看完了第一冊的教材,開始填寫調查問卷,是否覺得難以解——不,很好解;是否具有趣味性——趣味性當真十足;是否認可文中闡述的觀點——不怎認可,除非給我更多的論據,譬如三更多的史料細節。

話說回來,不知即將頒布的《華夏萬年曆》裡,不提到三的曆史,以及此的地應,譬如夏京應的是如今的何處,如果謝六姐吃不住激將法,真的把論據寫進去了,張天如就想到了一條發財的路子——提前趕往夏京所地,造了青銅器什的深埋做局,定然能賺得盆滿缽滿。

自然了,夏京絕不可能福建和之江的,怎想也該中原一帶,那處的吏治自然不能和買活軍這裡相比,買通了本地的吏目,做個天衣無縫的局,賺個萬兩銀子,回來換成鈔票,張天如一輩子都不必擔心缺錢花了,如果能入仕途,他兩袖清風的程度能讓所有人都吃驚。張天如實是個不貪財不好色的人,他一心想著怎能獲取更多的權力。這個計劃比大同之治的幻想更有吸引力,讓他花了好一功夫幻想中安排著那些蠢笨的肥羊入局,過了一兒,他才開始仔細地撰寫最後一個問題的回答。

你認為這本教科接收到怎的反響?這是調查問卷的最後一個問題,看來謝六姐這本的回音也相當好奇,她把第一稿發給了雲縣這裡所有的教師,吏目們當然也是人手一冊,張天如想朝廷使團可能也有,這廣泛的散播,至少他們是很容易搞到抄本的。

有如何的反應呢?他咧嘴一,拿了尺子來開始做表格,謝六姐喜歡表格,他便也喜歡做表格。

張天如把人群分為了個種類,這也是他讀完課本後,試著雲縣這裡做出的階級劃分,第一類是被剝削的無產者,自耕農、雇工和自雇者,他們大多都沒有空餘的房子,或者說壓根就沒有房子,買活軍到來以前,有許多還沒有擁有人身自由——這類人最大的問題應該是看不懂教材,因他們多數才剛開始接觸係統教育,根本就沒有政治意識。

如果他們看得懂,或者經人教育明了教材的意思,毫無疑問,他們絕讚成關剝削的觀點,並且相信消除剝削是最為正義也最應當的目標。因為他們完全無人可以剝削,凡是不能剝削彆人的人,都很願意去消除剝削。而哪怕是將剝削程度稍微降低了一點的領袖,他們的忠誠也是無條件的,不可動搖的。不論買活軍的統是什,他們都狂熱的支持,因此他們的反應反而可以忽略不計了。

第二類則是主要由舊的讀人所形成的教師和小吏目,他們或許可以讀懂一些教材,但並不是真正的懂得,因為他們也並沒有真正接觸過權力,因此教材中提到的觀點,他們是一種懵懂的態度,應該放任自流,並不真正相信,但也不真正反。

第三類,是遍布福建各地的商賈,他們積極地去解課本,因為商人政策總是非常的敏感——這是張天如前發現的,令人訝異的事實,商賈政策甚至比生還敏感得多,敏朝的生多數都注重文八股,商人反而很愛看邸報,邸報上的一封奏折有是商機,有則意味著生意的危機。

這些商賈多數都是地主轉型而來,有些還是被迫轉型,不過因為生活品質普遍獲得了提升,因此他們地主是剝削的觀點,應該並不太反,真正的關注點集中商賈的所得是不是剝削上,而且很希望衙門給出明確的答複——是不是剝削,如果是,那是不是不合的剝削?怎的利潤才算是有限的剝削?

一旦得到了答案,商賈便立刻放棄教材的關注,他們政治觀點上壓根就沒有喜好,和張天如很像,完全的唯利是圖。

第四類,是教材所遇到的反應最多的一類,便是來自域外各地的大地主、中型地主家族的表,教材讓他們家族的未來抱有深深的恐懼,而買活軍的一切都感到抗拒——這已經不是配合不配合的事了,即便大為獻媚,地主仍是要被完全消滅的階層,那他們或許便反過來,完全投入到朝廷那裡去,如果朝廷能夠做出一點新氣象來,那政令的通暢度上,有一個很大的改觀。

買活軍的政治課本,反而幫助到朝廷,這是個很有趣也很難堪的推論,但張天如相信自己的邏輯是站得住腳的,這課本中的念,所能團結到的,都是已經被他們團結到了的人,域外那些支持他們的人根本就看不到教材,看到了也讀不懂,而讀得懂的人,有哪個不是剝削階級,又有哪個願意限製自己的權力,變法自己變起?

就算有,一萬個人裡有一個也很了不起了。但張天如也不是說這本教材就沒有用了,恰恰相反,他認為這本教材寫得很好,就該這寫,這發——它能那些本就支持買活軍的階級中,篩選出能看得懂教材的人才,並幫助已經冒頭的人才,更堅定自己的信念。他們做的事,除了效忠六姐,向六姐報恩之外,又多了一重意義,那就是幫助社往消滅剝削的方向走出一步。

哪怕是一步,是一小步——那也是落史中的一小步,徹徹底底地改變了天下的一小步。

有人被這的想法吸引的,就如同張天如被權力吸引一,即便是很少數,但,治天下所需求的將帥之才,其實也不是很多呀。

張天如不覺得這種人傻,相反,倘若一個人同擁有被剝削者的出身、辦實務的能力、關注政治的氣度、讀懂課本的能力以及改變天下的強烈渴望,張天如是很佩服的,這的人雖然不多,但要機合適,個個都是青史留名的棟梁之材。

他們被這的教材吸引,四麵八方,來到謝六姐這裡——或者不如說,這教材就是為他們發的,將這教材印傳天下,還要派出更多人去講解,為的是讓這概念印入眾人的腦海不錯,但更多的還是為了篩選出這的人才。要能源源不絕地引來這的人才,這教育就絕不算虧。

就像是生、、化學……這些科目所傳授的知識,普通人來說,或許過深奧,大多無用,但它們也都是為了真正的人才而設,將這些學科遍布天下,為的,就是找出能學懂它的人。

不像是朝廷的教育,是為了……唉,張天如也說不清朝廷的教育到底是為了什了,或許是為了給天下的人才找點事做,叫他們沉迷科舉遊戲中,彆變著法子造反封建吧。但教育買活軍這裡,也有了截然不同的新意義呢……

張天如很喜歡這一點,買活軍這裡的效率的確比朝廷要高得多,因此他不但直地問卷中表達了自己的讚美,而且還把自己偽裝成同擁有被剝削者的出身、辦實務的能力一大串前提條件的人才,婉轉地暗示自己強烈地想要改變天下,已經不計個人得失,正是買活軍要通過政治課本尋找的人才。

調查問卷有兩頁,但他足足寫了五大頁紙張的回答,剩下三張都附了調查問卷之後,張天如寫完問卷,自己很滿意,千穿萬穿,馬屁不穿,他覺得自己的高級馬屁一定能讓謝六姐一。把問卷封好,投入信封之中,他又開始研讀今天新發的報紙:“哦,福建全境都已經完成了土地確權……動作還挺快的。”

報紙上記載的多數都是十餘天以前的消息,但這個,也算是‘新’聞了,而且有很多消息是很有用的,譬如朝廷派了顧閣老來參與談判,而張天如一看到這個消息,就知和議多數是要成了,而且必定有讓人瞠目結舌的條款,以至使團成員壓根沒法做主,這個本就投靠了閹黨的顧閣老,是特意來簽合約和‘背鍋’的,他既然已經完全被閹黨握手心,當然也就能順應田任丘的意思,過來暫且結束自己的政治生命。

“也不知到底是什條款,能夠引起議,不過不論如何,和議告一段落,買活軍這裡,又正了名義,又推出了統,又得了完整一,氣象必然更上一個台階,此正是風雲薈聚,四方英豪來投之際。”

“我輩豈是池中……如今風雲已聚,我輩萬不可錯過寸尺光陰。”張天如不由又拿起了那封信函,咧嘴一,“我之前程,便係你身了。不就是大同之治嗎?六姐要我信,我就信,我且能信得比任何人都執著,都癡迷——”

“此一出,朝野之間,定有人急文反駁,今日起,我便是六姐麾下的筆墨戰將……我倒要看看,朝中才子,還有誰能辯得過我!”手機地址:(小)看書更便捷,書架功能更好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