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沈曼君自學人是猴子演變來的嗎?!(1 / 1)

買活 禦井烹香 6151 字 11個月前

凡是所有基於幻想產生的神話故事, 其社會架構必定是反映本時代的社會結構,這實際上反映條公理——組織性無處不在,智慧生命體需要組織, 不僅僅人類,便是猛虎狼群也都擁有自的組織性。即便是仙界, 在人們的想象中, 也必須擁有定的組織性才能順暢運轉,本教材所謂政治二字,便正是組織性的體現。顧名思義, 是以政權為核的集合體產生的所有社會性活和社會關係的總和……

很好,教材才剛開頭,便是大段需要做注的文字, 沈曼君不免就揉揉額頭,拿起炭筆開始在教材上畫點, 這是她的工作習慣, 第遍她會先通讀整章文字, 期間把所有認為需要做注的詞語都畫上圈圈點點, 不同符號的含義隻有沈曼君自明白。而沈曼君也是在不斷的編輯過程中逐漸習慣炭筆和羽毛筆——羽毛筆的字可以寫得很小, 而且不容易塗改, 很適合在教材、報紙上做留痕很久的標注, 而炭筆就不必說,可以隨便擦寫,實在是樣很好的東西, 這種硬筆寫字都比毛筆寫字輕省。

和謝六姐的所有進階教材——也就是除語文、數學外的教材——樣, 《政治.》的第章,也是充斥許多概念的介紹,這些概念有些是本已有的事情, 被買活軍換種說法,有些則有些無中生有的味道,尤其是物理中關於力的章節,是沈曼君所不易理解的,摩擦力她還能跟得上,重力那便完全是種無中生有的力,至少她很難想象得出來生活中怎麼會有實在的重力這東西。

還有種概念,就像是他們的新技術樣,則是把生活中確然存在,卻從未有人去注的東西,非常完整地敘述出來。讓人稍微讀便可知道,這典籍絕對是仙界傳承,其道統在華夏國內完全沒有傳承遞嬗的痕跡,而且沈曼君也不覺得和如今的西洋人有什麼關係,如今的西洋人也在講述‘君權神授’——這四個字還是謝六姐不經間提起的,沈曼君覺得極為精煉,而所有的君權神授顯然都和買活軍的道統無關,因為謝六姐把所有和‘神’有關的言論都全然當成是種可鄙的迷信。

不知道仙界的‘社會結構’,已經演變多少年,才會有如此豐滿的道統,如此巨大的改變。沈曼君旦接觸到道統,便不由得泛起許多問題,令人想入非非——如她有機會能和謝六姐暢談天下事的話,恐怕沈曼君都會棄當今於不顧,個勁地問著仙界的事情。

她輕輕地吸口氣,邊做標注邊繼續往下去,僅僅是第章便介紹許多讓人頭暈目眩的新概念,如社會階段的劃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集權地主社會,以及後的資本社會、大同社會,這六個概念,哪個都好像把大錘,讓人得喘不過氣來,第章並沒有完全講述到六個社會的具體特征,隻是在介紹‘社會階段’這個概念而已。

隨後,又有所謂‘階級’、‘生產力’、‘生產關係’等等概念,有些是謝六姐平時便很喜歡的詞,並沒有特的解釋,此時在第章中便舉例子,譬如生產力,在舉例後便很好理解:個人在段時間內所能創造的價值,便是生產力的表現。生產力的提高,便是在說,這個人在段時間內所做的事情變多,又或者是創造的價值變高。

如農業生產力的提升,便是要提升個人年內能耕種的田畝數量,提高田畝的產量,在舉例後,這個概念便很好理解。這些都是本來就有的東西,隻是換個說法。而生產關係,便是指人們在生產中進行聯係的方式,譬如說地主-佃農間,便存在生產關係,地主提供地,佃農提供勞力。這也沒什麼不好懂的。

又譬如說階級,階級是群在生產關係中地位相似的人的集合,如地主-佃農的生產關係,便會產生個階級,地主階級和佃農階級,這完全是‘士農工商’的另種說法,三教九流也差不多,這些都是形容人們謀生方式的詞語,也可以認為是對階級的描述。

沈曼君邊邊微微點頭,不知道是否是她平日慣謝六姐的文章,她覺得至少在她來說,沒什麼不好懂的,甚至於令人興味盎然,買活軍對於政治的描述和定義,和他們教授其他學科很像,都是先教概念,然後描繪出基本的結構,有點像是在拚七巧板,越是簡明扼要越好,不像是四書五經那樣微言大義,沒有明確的結構,倒是如八股文樣,有個明確的格式在這,怎麼說呢……仿佛政治也和其他的數理化樣,是門格式化的學科,也可以隨地鑽研……

“社會科學……”沈曼君腦子,不知什麼時候便冒出這四個字,或許是她偶然在謝六姐的稿件到的詞語,當時那個詞語她標問號,表示自無法注解,後來拿到第二稿的時候就被謝六姐刪掉,現在她覺得自仿佛理解這個詞,社會科學……說得是呀,社會中存在的種種問題,似乎也可以學科化,也可以……也可以如同探索算學難題樣,對於種種現象進行探索和研究。

第章很快就讀完,雖然要做注解的部分很多,沈曼君還是不急於,而是繼續去讀第二章,第二章開篇便講到六種社會階段,沈曼君的注力下就被吸引過去,尤其是原始社會的部分。她禁不住就捂住嘴,咽下小小的驚呼聲。

“什麼……人是從猴子演化而來的?”

這就可以出各人速度的差異,沈曼君和張宗子都讀完第章——張宗子居然還能分清那些概念,而不是完全陷入混亂,沈曼君也高他眼,不過這個小夥子實在是……咋咋呼呼……然這就驚呼出來,沈曼君雖然頭巨震,也還是能穩得住,隻是捂下嘴。

她也察覺到張宗子的視線,他似乎極為詫異,到處地想要找人來探討,探頭下小周,嫌棄道,“小周你不行,你彬山土生土長的,為對這些概念還不能立刻吃透?”

又去小洪,小洪也還在琢磨第章,臉繃得緊緊的,幅吃力的樣子。張宗子便站起來沈曼君,沈曼君搶在他起身以前,悠然翻下頁,張宗子視線飛來時,更是露.出幅遊刃有餘、凝神的樣子,這便讓張宗子有些尷尬,他大聲說,“沈編輯,彆捉弄我!你怎麼可能不吃驚!六姐居然說人是從猴子演化來的!這怎麼可能呢!”

沈曼君冷冷道,“怎麼不可能呢?張采風使,你定然是沒有過《高中生物》,雖然現在還沒開到這個課,頭的進化論章節已經說過,人類不是猴子演化來的,最早那億億年前,還曾是鍋熱湯中的無形細胞呢!”

“真的嗎?”

小周和小洪也有些不淡定,抬頭都問起來,“高中生物還說這個?”

“教科書哪能弄到啊,沈編輯你是如到的?”

打哪來,到哪去,這是人類普遍都在追尋的問題,所有人隻要能吃得飽飯,不可能不對這個問題產生好奇,張宗子也是個對理科雖有熱忱卻無腦袋的文科才子,聞言也大為驚異,“啊?堆細胞?什麼熱湯?這……我不喜歡啊!”

“那你喜歡什麼?”

“人為萬物靈,自然,自然是女媧娘娘……”張宗子的聲音逐漸低弱下去,顯然也識到謝六姐不喜歡鼓吹迷信,而女媧也屬於迷信的種。“對哦……如……如沒有迷信……那人從哪兒來呢?如人不是創造出來的……”

如不是創造出來,那就自然是演化出來的嘍。張宗子不再說話,卻依舊是臉震撼,沈曼君有些不耐煩地道,“你就先當是真的,繼續往下好,這應該是《華夏萬年曆》會詳述的,此處不過句話而已,要點在於描述原始社會的特征!還有,彆叫,打擾人學習呢!”

……張宗子慘遭打擊,氣得屁股坐回去,響聲極大地喝幾口茶,這才重新投入。沈曼君也把書本翻回去,重新仔細地著對於原始社會的描述:原始社會的生產力極為低下,是人類從野獸轉為智慧生物的漫長覺醒期,甚至或許持續幾百萬年。

這是個讓人瞠目結舌的時間長度,因為華夏有詳史以來的記載也不過是數千年。幾百萬年……這是什麼概念,仙界已經能將時間推到這步麼?

沈曼君不由得對仙界那莫測的神通又更進步地神往些,她逸興遄飛,默默出好會神,方才繼續往下去。

若說格式,這本書是真正工整,不有大標題,還有小標題,都是樣的格式,生產力的標誌性工具,也是個加粗的小標題——原始社會的生產力工具是石器,所以也可以叫作石器時代……

石器?

現在沈曼君不再是那個對於間生活無所知的後宅婦人,她也算是走過鄉間小道,並且也見識到那些貧窮村落的景象——還不是最窮的山村,至少是聽說些山村的生活。她的眉頭不由蹙蹙:就她所知,現在許多窮村落還大量采石器呢,難道按六姐的標準,他們也還停留在石器時代麼?

這樣的想法,對於華夏國子來說自然是很不舒服的,要承認國內還有許多的地方居然還處在石器時代,讓自負國內無所不有,物華天寶極盛風流,乃是宇內第國的百姓們,有種被挖塊的感覺……沈曼君按捺著這樣的感受往下去,後的部分則是簡述原始社會的基本單位——氏族、部落。

“哦!”張宗子也恰在此時又不自覺地出感慨,“姓氏所以在此也!”

這的氏族,的確應該做姓氏的氏來理解,沈曼君也不由得暗暗點頭,也道,“你漏個姓字,上文說到,氏族還有母係氏族與父係氏族,姓者女所生,恐怕便是母係氏族的遺痕——萬年流轉而不易其形,這就是我們華夏的曆史所在啊。”

“哦哦!”連小周和小洪都明白,“是哦,姓是女字旁,如今都卻都是從父姓的,這是錯含義啊。”

“非也,如今我們所的姓氏,已經是個概念的泛指,實際上落入的是‘氏’的古義。”沈曼君不自覺便推測起來,“姓為女生,氏為部族,氏應該是在姓後的概念,代表父係氏族,如黃帝軒轅氏,並非代表其母是軒轅,而是代表其父是軒轅。”

這就有些拗口,而且非得對先秦的曆史有定的解,才能明白沈曼君的思,張宗子是明白的,笑道,“不錯,譬如我便是張氏,若要說姓,已經無從查考。這的姓已經丟掉原本的思,姓氏合稱,根源在氏。”

如今的族譜上其實也還有記載為某地某氏的,如沈便是吳江沈氏,這是追隨‘氏’本的流傳,而間所謂‘我們張姓’,則是口頭的誤。這的概念,張宗子點就透,小周和小洪其實也不笨,聽沈曼君解說得興致盎然,笑道,“原來以為是仙界的東西,誰知道我們這也是如此。瞧這,還把三皇五帝都分在原始社會,可見我們這方天地,原來和仙界的軌跡是樣的,說不定無數界的曆史都可以這麼分。”

‘界’這個概念又是《鬥破乾坤》而來,什麼踏破虛空、大千世界等等,稀奇古怪的概念層出不窮,雖說荒謬,無形間也深入人,沈曼君略感無奈,吐口氣道,“嗯……你們高興就好。”

她也為小周二人的推測而暗自有些戰栗:的確,如仙界和本界不同,似乎便不該如此劃分。而這個氏族的概念,卻也讓她仿佛到仙界道統和華夏曆史的隱約傳承,縱是淡薄,仍可出條隱線,這讓她對這道統的陌生感消褪不少,甚至隱約多絲認可。沈曼君迫不及待往下去,到對原始社會的社會狀態進行描述時,又感到強烈的熟悉感,“大道行也,天下為公,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這是大同治啊!”

還沒往下去,僅僅是第章,沈曼君就有種透不過氣的感覺,她雙眼直,輕聲呢喃,“大同治竟是真的……從仙界文書中也能得到佐證!孔聖所言不虛也!《禮記》非為虛言,而是信史!”

這種震撼,是難以言喻的——沈曼君被極大的詫異、興奮和複雜的情緒包裹,她原以為謝六姐的道統,將要徹底的摒棄儒學,甚至在感傷中務實地做著準備,《政治》的第二章,便通過原始社會的描寫,印證禮記大同篇——以敵言證我道,這!這!

儒學大道然未亡——她近乎感落淚,隻覺得失去已久的種踏實感重回間,卻又無比的困惑,沈曼君難以想象謝六姐為會把這段放在教材中,難道謝六姐沒有讀過四書五經,識彆不出這段的含義?

“不不,沈編輯,沈編輯!”

還是張宗子的叫聲,把她從沉思中驚醒,他也到這段,而且還得比沈曼君要快,“你繼續往下,這很像聖人言,又不完全樣——你去下段那個表格!”手機地址:(小)看書更便捷,書架功能更好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