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亮對於百姓——哪怕是對於貴族來說, 都是很寶貴的東西,這一點從古至今,是無人懷疑辯駁過的。尤其是屋子, 屋子和光亮往往是不能並存的——若是開了天井,那就要防雨水, 若是要開窗開門, 那便要防漏水漏雨,光亮往往就伴隨著和外環境無遮無擋的接觸,也因此,不論什麼店, 隻要是大鋪子, 往往都是陰暗的,便是大太陽的好天氣,屋內也一向是逼仄幽暗,不點燈幾乎無法視物, 而宅中最亮堂的建築,便是可以把門板全都卸下, 麵向院落的中堂。百姓們都習慣在中堂待客,這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水泥房好, 水泥房好,水泥房好在哪裡?就好在水泥房可以裝玻璃窗戶,而且可以裝很多扇窗戶,這樣水泥房的采光就當真是好,老林把超市裡外都轉悠了一下, 得出的第一個結論是水泥房當真好,玻璃多,第二個結論便是, 原來天井也可以造在房子裡——隻要用玻璃做屋頂就好了。
真不會漏雨嗎?老林不禁有些懷疑,他在由‘之’字形的矮階梯組成的天井空間裡張著嘴觀察了很久,又試著舉步向樓上走去——居然連樓梯都是水泥的,而且如此平緩,簡直就和盤山路一般,那豈不是年老者也可以走這樣的樓梯?
自然了,琉璃瓦的頂,並非是直接架起的活動木爬梯,而是造成步梯形狀的樓梯,在此時的敏朝也並非沒有,隻是以老林的眼界不太能接觸到而已。但不論如何,這清透玻璃傳遞下來的陽光灑在他臉上時,老林仍然是感到了極大的觸動,他呆呆地張著嘴,在樓梯間站了好一會,才突然醒覺了似的,快速走上步梯,口中不斷地輕聲抽氣——這麼穩當,這麼牢固,連一點聲音都沒有!怎麼也該和木頭梯子一樣,吱吱呀呀,有些兒搖晃才對……
若是這樣的樓梯,那他也願住二樓,老林這樣想著,便懷著期待先走到了二樓上去看采光——一上樓又是一口涼氣,二樓的層高居然和一樓差不多!還更比一樓亮堂了些,因為屋頂上開了幾個天井,而二樓總是比一樓要更靠近天井的光源。
這樣的屋子,真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竟如此神奇!
在二樓遊走了一遍,把整個房子的結構給摸透了,老林方才忍不住如此地感慨了起來:這兩層小樓,進來後就會發覺,占地遠比外頭看著要大,隻是因為普遍的習慣,此時一層房屋不會建得很深,因此感覺不太出來,進來了就知道它的結構,其中每個大區域之間,都間隔了一個天井,而且天井兩旁還有大麵大麵的鏡子,一樣是光可鑒人、纖毫畢現,光是這些鏡子便可見買活軍的豪富了——
如此大麵的鏡子,老林根本無法估量出它的價格,就連他,以及他所接觸到的所有上等人,所用的也多還是銅鏡,玻璃鏡能得到一小麵都是極為難得的寶物了,買活軍的青頭俵物也有小手鏡,一麵便是要幾十兩銀子,還爭購者如雲,榕城府中也不過就是那麼一百多麵,得者無不如獲至寶,不肯輕易示人。而那小手鏡和這些鏡子相比,又何止是螢火皓月?買活軍居然用這些鏡子來反射天光,這是什麼手筆?!
因為角度的緣故,這些側裝在牆壁上方的鏡子,並不能完全倒映出顧客的麵孔和衣著,多少都會有些扭曲,饒是如此,老林也對著鏡子仔細地整理了好一會衣冠,並且新鮮地看著自己在鏡中的模樣:銅鏡磨得光亮時,倒影出的人形倒也是很清晰的,隻是和此時比又不算什麼了。老林覺得自己在鏡子中的長相實在是有些怪——
這裡的光亮,還因為用了很多發白的馬口鐵,也能起到一點反光的作用,因此整間屋子處處都是光輝,便顯得比往常所見的那些鋪麵都亮堂得多,連馬口鐵都拿來打櫃台,買活軍實在是比朝廷富裕了不知多少。老林想難怪朝廷在買活軍麵前顯得如此不堪一擊——難怪他們不搶軍糧,如此有錢,還搶什麼呢?給百姓們發些糧食恐怕都是能辦到的。
人都是這樣,不願總是變來變去,以前榕城府在朝廷手裡的時候,老林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好,他的日子固然有些苦,但似乎也怪不了衙門——總是他祖父自己被人引誘了變壞,和朝廷乾係不大。但買活軍來了以後,老林便驚訝地發現,原來衙門居然也是可以真的取締了青樓賭坊的,原來官府是可以不搶劫軍糧的,現在他對於買活軍的富庶,已經有了一些自豪和安心:這麼富的官府,難怪不搶百姓。既然如此,他便立刻開始希望買活軍在榕城府能夠長治久安,不要再出什麼變動了。
可不能讓朝廷那幫丘八再打過來了,老林便一下醒覺起來:買活軍可要爭氣些整修城防,彆被朝廷一樣從馬尾港突入,抄了南城門,而原本炸塌的城牆也是該修起了,今晚回去就寫一封信,投到郵筒裡去寄給報紙,叫老大寫,不會寫的字也好練習一下他的拚音……
他這才定了定神,開始看貨——既然是從二樓看起,那放眼望去便都是衣服,而且全都是做好了的衣服,這和老式的布莊是很不一樣的,至於成衣鋪,榕城就沒有這種東西,一般在外做衣服都是找裁縫鋪,老林這般的人家,扯了布回來自家做做也就罷了,估衣鋪也是不太去的,估衣鋪賣的是彆人穿過的舊衣,而且來路往往很可疑,‘不乾淨’。
買活軍這裡就不同了,全新的布料也做成衣服,按大小號排列起來,還用光滑的木頭做了像人一樣的東西,隻是沒有頭,穿戴著衣物,仿佛一個個人杵在那裡,老林見了,又覺得新奇,又有些微微的害怕,逡巡著不敢太靠近,斜眼瞅著這些衣服的樣式,心中也不由得有些向往:秋衣褲是他很想要的,聽說很暖和,穿在外衫裡麵,最冷的日子也就很好過了,榕城畢竟是溫暖的地方,這些年天氣雖然冷,但也很少有結冰的時候,冬日冷一段時間便又熱得隻能穿單衣的時候也有的。
至於薄夾襖,這個東西便完全是穿著好看了,厚棉布做的外衫也就是冷些,但如老林這樣的職業,活動開了也就渾身發熱,完全是可有可無的東西。這些薄夾襖也是分了樣式,各自地矗立在圓盤上,圓盤下方是一排排杆子,上頭零散掛著幾件和圓盤上的木人穿的一樣的衣服,隻是大約尺寸不同,上頭都用顏料寫了字眼:樣衣試穿,不得帶走。
這也是合情理的,也是因為有了這個字樣,老林才有勇氣走上前去,用手拉著那幾件秋衣仔細地看看料子——若不是樣衣,那怎麼好上手摸的?且不說自己好不好意思,便說夥計的臉色可也是不好看。這樣貴價的衣服,若是誰人來都能摸幾下子,那還能賣得出去?
這秋衣,的確如周報上的廣告寫得一樣,布料是有彈力的,老林拉了幾下衣料,隻覺得大為神奇,不由又用了力去扯,直到將布料扯得繃得很緊了,方才慌忙鬆手——這卻也是扯出了很長的一段來,可見布料的彈力多好了。
如此來說,賣五百文一套實在也不算貴,不過以林家幾人如今的收入,買一身還好,都要買,二兩銀子也著實是一筆開銷了。老林心中暗暗算賬:自己一日賣水大約能得三百文,這個行當是不能輕易丟掉的,不過目光要放長遠了,榕城這樣的地方,井實在不少,要說家家戶戶都有那是誇張了,但就是三坊七巷內,也有那麼兩三眼公井,街坊人人都可去打得,隻是要排長隊,且來回需要腳力罷了。
他這個生意,是專做那些家裡無井又懶得去打水的人家,因他們有錢,三五文不放在眼裡,方才有這樣的賺頭,實在計較起來,若是嫌貴,那也完全可以不買,自個兒去打水喝,那是分文不花。
以往他一個月九兩、十兩銀子的進項,也要花幾兩去打點林家的管家,和他們稱兄道弟的,如此有事才能為他出頭——主子們雖然是他的親戚,但可記得他是誰?如今林家是沒有管事收這個錢了,但隨著眾人分家,或許肯買水的人也會越來越少:三坊七巷住的哪有貧戶?多數都是靠城外的田莊進項,才能在城裡舒服的住,沒了地,還花錢買井水喝,這毛病遲早都得改過來。
還是要讀書,考過掃盲班了,才有彆的出路。老林想到這裡,便把秋衣又放下了,踅向來路,他剛才便注意到了,這超市還真是包羅萬象,連書都有得賣,隻不知道是否禁止客人去翻閱了。
一般賣書的地方,少不得就有借書看的人,買活軍這超市裡,夥計似乎不多,也不太管事,隻由著客人們自行瀏覽,老林走到書籍區看時,實在是洋洋大觀,通天的書櫃打了十幾層的隔板,上頭一麵麵的全是各色圖書,老林打眼一看,什麼《鬥破乾坤》、《蜀山劍俠傳》,根本不在話下,而且都是全本——不過這些書都被打了孔,栓了粗鐵絲,和書櫃鎖在一起,隻能站在書櫃前略加翻閱,老林見了,暗道,“那還不如去租書鋪,也不差這麼一兩文的。”
打消了會不會被蹭書的疑慮,老林便又覺得買活軍做事果然處處周到,他也打消了蹭書的念頭,背著手饒有興致地考察起這裡的書目——他雖然讀不出什麼名堂,但卻也是很愛看書的,尤其是話本、雜記,老林相當喜愛,隻是從前的書籍頗貴,又不能租書,他隻是偶爾去茶館聽書罷了。
“哦!居然還有周報彙編!”
從上到下,將書目一一掃去,一些教輔書記在心裡,但沒有去取下翻閱,隻看了看書櫃前的掛牌標價,還在心底算了算小賬,老林的視線往下落到一個厚厚的大本子時,卻不由第一次驚喜地叫出了聲,伸手就要去拿。
“周報彙編!我找好久了!”
他身邊,驚喜的叫聲卻也傳了過來,一隻粗糙的手伸在了老林頭裡,他轉頭一看,卻是那個‘獨角天王’,額前長了個瘤子的女娘,也正抓住了同一本樣書,兩人的目光撞在一處,都有些驚訝,老林脫口而出道,“阿霞?”
那女娘一怔,“依伯,你如何知道我名字?”
“啊,我是——我是那個林仲軒他父親。”
“啊啊,林依伯!”阿霞很尊老,猶豫著要收回手去,老林卻更客氣,“不必,這個是樣書!想必不止一本,我來看看價格——”
一看價格,也有些作難,買活周報已發了五十多期,這裡是一年份53期的合訂本,價格也要500文,不過是便宜了30文而已,倒是都趕得上一身秋衣了。
老林的手慢慢就軟了下去,阿霞見了也驚呼道,“不便宜的——看來報紙的賺頭真沒多少,合訂本都這麼貴。”
她咬了咬牙,還是招呼夥計,讓他取一份來,道,“給我個籃子,我要買的書不止這一份呢……辣椒醬便隻能不買了!”
說著,也不由得流露心痛之色,老林見了,倒是心動:這辣椒醬難道竟如此好吃,連這爽利女娘都如此惦記?
因他今年也不過三十歲後,阿霞瞧著也約有個二十歲了,按老規矩,兩人實不該過多交接,因自己舍不得買書,到底也是有些尷尬,老林便收回手,衝阿霞點頭微微一笑,往樓下走去,因想道:“難不成樓下儘賣的都是吃食不成?這樣大的地盤,就是把天下的珍饈都端來了,怕也放不滿吧!——這個叫阿霞的女娘,倒是頗有心氣兒,懂得省錢買書看,眼界就低不了,也不知道她是有夫家沒有,現在都是短發,倒不能從發式上來分辨了……”
作者有話要說: 這一章其實提到了我以前看逛超市的時候一直想說的就是,如果沒有在采光手段動腦筋的話,超市這種大建築是根本不可能開起來的,咱們現在的超市都是全天開燈的,不然根本沒有光,是黑洞洞的……
還有就是新的水泥建築範式出來,在技術上能實現玻璃天窗,這個也很重要……屋子裡會有光得多了!屋子裡其實以前大部分時候默認是隻有一點點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