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鳳雛出山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轉眼間便到了建安十三年的秋天。
瑟瑟秋風中,落葉紛飛,宛如一隻隻金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龐統已至而立之年,歲月在他的臉上留下了些許痕跡,卻也沉澱出一份更為成熟穩重的氣質。
在龐家莊中,庭院裡的菊花開得正豔,紅的似火,白的像雪,黃的如金,散發出陣陣淡雅的清香。
司馬慧兒正坐在庭院的石凳上,教八歲的兒子龐宏讀書識字。
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斑駁的光影,映在他們身上,構成一幅溫馨的畫麵。
龐統一如既往地在書房中日夜苦讀,鑽研兵法謀略,渴望著能有一展宏圖的機會。
這一天,天色陰沉,烏雲密布,仿佛預示著一場風暴即將來臨。龐林行色匆匆地趕回了家中,他的衣衫上還帶著旅途的風塵,神色間滿是焦急與憂慮。
一進屋,他便迫不及待地將外麵的局勢告知兄長:“兄長,大事不好!劉琮已然投降,曹軍輕而易舉地得了襄陽,如今正統領大軍全力追擊劉備。劉備、張飛、趙雲等人帶著家眷和新野的百姓,正朝著江陵一路敗走。孔明先生已前往東吳求救兵,關羽則與劉琦屯兵在夏口。”
龐林放下行囊,走到龐統麵前,一臉關切地問道:“兄有何打算?”
龐統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興奮與激動,仿佛看到了久盼的機遇終於降臨,他站起身來,雙手背後,在房間裡來回踱步,沉思片刻後,語氣堅定地說道:“機會來了,正是我出山之時!”
此時,慧兒正在書房教兒子龐宏讀書,聽聞此言,她輕輕放下手中的書卷,起身出房,來到龐統麵前。
她的眼神中既有對丈夫的理解與支持,又帶著一絲擔憂,輕聲說道:“夫君不如至夏口助關將軍。如今局勢危急,關將軍那邊定 是需要人手,以夫君的才學,定能助他一臂之力。”
龐統微微點頭,伸手握住慧兒的手,溫柔地說道:“我正有此意。我先行一步,到那邊安頓好了,再接你們過來。你和宏兒在家,一定要多加小心。”
說著,他又蹲下身子,摸了摸龐宏的頭,囑咐道:“宏兒,你要聽母親的話,好好學習,等父親回來。”
龐宏懂事地點點頭,眼中滿是對父親的崇拜與不舍。
隨後,龐統開始收拾行囊,準備踏上這充滿未知與挑戰的征程。他將自己平日裡研讀的兵書、珍藏的地圖以及佩劍等一一仔細收好。
慧兒則在一旁默默地為他整理衣物,不時地叮囑幾句,眼中滿是牽掛。
一切準備妥當後,龐統告彆了慧兒和龐宏,與龐林一同走出家門。
外麵的秋風愈發猛烈,吹得樹枝沙沙作響。龐統回頭望了望生活多年的龐家莊,心中滿是眷戀與不舍,但一想到即將奔赴戰場,為天下蒼生謀福祉,他又堅定了決心。
“林弟,我們走吧!” 龐統深吸一口氣,對龐林說道。
兩人跨上早已備好的駿馬,揚起馬鞭,朝著夏口的方向疾馳而去。
馬蹄聲在寂靜的道路上回蕩,他們的身影漸漸消失在遠方的暮色之中,而龐統的出山之路,也正式拉開了帷幕,他又將在這亂世之中,書寫怎樣的傳奇呢?
且說夏口大軍山,劉備軍營之內,氣氛凝重而緊張。一頂寬敞的大帳之中,劉備麵色凝重地端坐在主位之上,他的眼神中透著憂慮與堅定,時而微微皺眉,時而輕撫胡須,似乎在思索著破敵之策。
關羽和張飛分立兩旁,關羽一臉肅然,丹鳳眼微微眯起,手中緊握著青龍偃月刀,周身散發著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勢;張飛則是滿臉的焦急,豹頭環眼,不時地跺腳,手中的丈八蛇矛在地上重重地頓了頓,發出沉悶的聲響。
孔明、孫乾等謀士和趙雲、關平、劉封等武將整齊地分列左右。
孔明羽扇綸巾,神色淡定從容,他輕輕揮動著手中的羽扇,緩緩說道:“與孫權聯盟已成,周公瑾、魯肅統兵三萬,現駐紮在江夏,助我破曹。然曹兵勢大,非奇謀良策不可破也。”
劉備聞言,連忙問道:“軍師有何良策?”
孔明微微抬頭,目光望向遠方,似乎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不緊不慢地說道:“主公在此整頓人馬,我至東吳軍中,見機行事。”
劉備微微點頭,臉上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說道:“如此甚好!全仗先生了。”
散帳之後,諸葛亮邁著沉穩的步伐回到自己的營帳之中。營帳內,燭光搖曳。
此時,龐統已快馬加鞭趕到了夏口,正在諸葛亮的營帳中等候。
孔明一進營帳,龐統便立刻起身相迎。孔明將帳中所議之事詳細地告知龐統後,一臉誠懇地問道:“士元兄有何高見?”
龐統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後,眼中閃過一絲睿智的光芒,堅定地說道:“我亦暗中過江,伺機相助。”
龐統告彆諸葛亮後,便馬不停蹄地過江,向著周瑜的營帳趕去。待他來到周瑜帳外時,夜幕已經悄然降臨,隻見帳內燈火通明,熱鬨非凡,隱隱傳來陣陣歡聲笑語。
他湊近一聽,才知周瑜正在帳內宴請蔣乾。龐統心中暗自思忖,此時進去恐怕多有不便,於是便轉身朝著魯肅的營帳走去。
魯肅的營帳中,燭火柔和地跳動著。魯肅正坐在案前,翻閱著軍報,神色專注。聽到帳外傳來腳步聲,他抬頭望去,見是龐統,頓時喜出望外,連忙起身相迎,臉上堆滿了笑容,說道:“士元兄,你可算來了!真是讓我好生歡喜!” 說著,便熱情地拉著龐統的手,讓他坐下。
等到席散人靜,月光如水般灑在營帳外。魯肅帶著龐統,大步朝著周瑜的大帳走去。
進入大帳,周瑜正坐在主位上,一臉疲憊地揉著太陽穴。見魯肅帶著龐統進來,他猛地站起身來,眼中瞬間綻放出驚喜的光芒,興奮地說道:“我正苦思破敵之策,鳳雛先生今來,真天助我也!”
龐統微微欠身,拱手行禮道:“久聞都督大名,今日得見,實乃榮幸。”
周瑜連忙擺手,急切地說道:“鳳雛先生不必多禮!如今曹軍壓境,形勢危急,還望鳳雛能為我等指點迷津。”
龐統微微點頭,目光在帳內掃視一圈,緩緩說道:“都督是否想在蔣乾身上做文章?”
周瑜和魯肅對視一眼,齊聲說道:“正是。”
龐統不緊不慢地說出一計。周瑜和魯肅聽得全神貫注,時而微微點頭,時而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待龐統說完,二人不禁齊聲稱讚:“大妙!大妙!”
且說蔣乾在那清幽的庵內,心中憂悶如結,坐立難安,寢食皆廢。
是夜,繁星閃爍,露華濃重。蔣乾獨自一人,緩緩步出庵後,正滿心惆悵間,忽然聽得隱隱約約的讀書之聲,那聲音朗朗,透著一股對兵法的鑽研與執著。
蔣乾心中一動,信步順著聲音的方向尋去。行不多時,便見山岩之畔,有幾間簡陋的草屋,屋□□出昏黃的燈光,在這寂靜的夜裡顯得格外溫暖。
蔣乾走近,往屋內窺視,隻見一人背對著門,掛劍於燈前,專注地誦讀著兵書。燈光映照在他的身上,勾勒出一個堅毅的輪廓。
蔣乾暗自思忖:“此必異人也。” 當下便抬手叩響了屋門,朗聲道:“冒昧求見,還望先生開門。”
片刻後,門 “吱呀” 一聲打開,一個容貌奇特之人出現在眼前。
此人雖身著樸素衣衫,卻難掩其身上的不凡氣質,眼神中透著睿智與深邃。
蔣乾忙拱手問道:“敢問先生高姓大名?”
那人微微一笑,聲音沉穩地答道:“姓龐,名統,字士元。”
蔣乾聞言,又驚又喜,脫口而出:“莫非您就是鳳雛先生?”
龐統微微點頭,說道:“正是在下。”
蔣乾滿臉欣喜,說道:“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今日竟在此僻居之地相遇,實乃幸事!不知先生為何隱居於此?”
龐統微微歎了口氣,神色間閃過一絲無奈,說道:“周瑜自恃才高,心胸狹隘,不能容人,我故而隱居在此。敢問公是何人?”
蔣乾連忙答道:“我乃蔣乾是也。”
龐統聽聞,熱情地將蔣乾邀入草庵,兩人分賓主坐定,開始促膝談心。
蔣乾見龐統談吐不凡,心中暗自思量,若能將此人引入曹營,必是大功一件。於是便開口說道:“以先生之才,無論到何處,必能大展宏圖,功成名就。如先生肯歸降曹操,我願為先生引薦。”
龐統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光芒,沉吟片刻後,說道:“我也早就想離開江東了。既然公肯為我引薦,那便即刻啟程。若遲了,被周瑜知曉,我恐怕性命難保。”
蔣乾大喜,當下便與龐統連夜下山。此時,月光如水,灑在他們前行的道路上,四周一片寂靜,唯有他們匆匆的腳步聲。
二人來到江邊,尋著原來的船隻,解開纜繩,飛棹朝著江北疾馳而去。
抵達曹操大寨後,蔣乾先行入見曹操,將前後經過詳細地敘述了一遍。
曹操聽聞鳳雛先生前來,大喜過望,親自出帳迎接。隻見曹操滿臉笑意,大步迎上前來,將龐統接入帳中。
分賓主坐定後,曹操拱手說道:“周瑜年幼無知,恃才傲物,不聽良謀。我久聞先生大名,今日先生肯屈尊惠顧,還望先生不吝賜教。”
龐統微微欠身,說道:“我素聞丞相用兵如神,謀略過人,今日有幸得見,願先一睹丞相的軍容。”
曹操欣然應允,命人備馬。隨後,他與龐統並馬徐行,一同登高眺望旱寨。
隻見那旱寨傍山依林而建,布局嚴謹,前後呼應,出入的要道皆有嚴密的防守,進退之間,路線曲折卻又井然有序。
龐統不禁讚歎道:“丞相此寨,傍山依林,前後顧盼,出入有門,進退曲折,即便是孫武、吳起再生,司馬穰苴複出,也不過如此啊!”
曹操聽了,心中甚是得意,但仍謙遜地說道:“先生過譽了,還望先生多多指教。”
接著,曹操又與龐統一同前往觀看水寨。
隻見水寨向南分設二十四座門,每座門前皆排列著艨艟戰艦,戰艦緊密相連,宛如一座水上城郭。水寨之中,小船往來穿梭,巷陌縱橫,船隻的起伏調度皆井然有序。
龐統笑道:“丞相用兵如此精妙,果然名不虛傳!”
說罷,他手指江南,搖頭歎道:“周郎,周郎!你的死期不遠了!”
曹操聽了,心中更是歡喜。回到大寨後,曹操請龐統入帳,擺下豐盛的酒宴,與他一同談論兵法軍機。
席間,龐統高談闊論,應答如流,曹操對他的才學深為敬服,招待得更加殷勤。
酒過三巡,龐統佯裝醉酒,微微眯起眼睛,問道:
“敢問軍中有良醫否?”
曹操疑惑地問道:“先生問良醫有何用?”
龐統緩緩說道:“水軍之中,多有疾病,須得良醫診治。”
此時,曹操的軍隊正因不服南方水土,許多士兵都患上了嘔吐之疾,甚至多有死亡,曹操正為此事憂慮。忽聽龐統此言,哪有不問之理?
曹操連忙問道:“先生有何高見?”
龐統說道:“丞相教練水軍之法,堪稱絕妙,隻是尚有不足之處。”
曹操連忙起身,拱手請教:“還望先生不吝賜教,指點迷津。”
龐統微微一笑,說道:“我有一策,可使大小水軍,免受疾病困擾,安穩成就大業。”
曹操大喜,急切地問道:“不知是何妙策?”
龐統說道:“大江之中,潮起潮落,風浪不息。北方士兵不慣乘船,受此顛簸,便容易生病。若將大船小船相互搭配,或三十艘為一排,或五十艘為一排,首尾用鐵環連鎖,再在上麵鋪設闊板,莫說人可以在上麵行走,就連馬也能暢行無阻。如此一來,任憑風浪如何洶湧,潮水如何起伏,又有何可懼?”
曹操聽後,恍然大悟,不禁下席向龐統致謝道:“若非先生的良謀,我怎能攻破東吳呢!”
龐統謙遜地說道:“這不過是我的淺陋之見,還望丞相自行裁奪。”
曹操當即傳令,喚來軍中的鐵匠,連夜打造連環大釘,用來鎖住船隻。眾軍得知此事,皆滿心歡喜,以為破敵有望。
龐統向曹操獻上連環計後,營帳內氣氛熱烈,曹操對他的才學與謀略讚賞有加,二人交談愈發投機。
龐統見狀,神色自若,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狡黠,又對曹操拱手說道:“丞相,以我觀之,江左諸多豪傑,不少人對周瑜心懷怨恨。我願憑借這三寸不爛之舌,為丞相前去遊說,使他們都來歸降。如此一來,周瑜便孤立無援,必為丞相所擒。待周瑜一破,那劉備也就不足為懼,難以有所作為了。” 說罷,他微微仰頭,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
曹操聽聞,眼中頓時綻放出驚喜的光芒,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大笑道:“先生果能成此大功,我必定奏聞天子,封先生為三公之列!”
龐統神色一正,臉上露出莊重而誠摯的神情,說道:“我並非為了貪圖富貴,隻是一心想要拯救天下萬民於水火之中。丞相渡江之後,還望慎勿濫殺無辜。”
曹操連忙點頭,一臉正色道:“我乃替天行道之人,怎會忍心殺戮百姓!先生儘管放心。”
龐
統聞言,誠懇地請求道:“丞相仁慈,龐統感激不儘。還望丞相賜下榜文,以保我宗族平安。”
曹操微微皺眉,關切地問道:“先生家屬,現居何處?”
龐統連忙起身,恭敬地答道:“隻在江邊。若能得此榜文,便可保全家小性命無憂。”
曹操當即命人寫榜、僉押,而後親手交付給龐統。
龐統接過榜文,再次拜謝道:“與丞相彆後,丞相可速進兵,切莫等待,以免被周郎察覺。”
曹操深以為然,點頭稱是。
龐統拜彆曹操,大步朝著江邊走去,心中暗自盤算著下一步計劃,腳步輕快而堅定。
待他來到江邊,正欲登上船隻,忽然,岸上一個身著道袍、頭戴竹冠的人快步上前,一把扯住龐統,大聲喝道:“你好大膽!黃蓋用苦肉計,闞澤下詐降書,你又來獻連環計,隻恐這一把火燒不儘曹軍!你們使出這般狠辣手段,也就隻能瞞過曹操,可瞞不過我!”
龐統聞言,心中猛地一驚,全身的血液仿佛瞬間凝固,臉上的笑容也瞬間消失,急忙回頭看去,隻見那人卻是徐庶,心中稍定。
龐統迅速環顧四周,見左右無人,便壓低聲音,急切地說道:“元直,你若說破我計,那江南八十一州百姓,可就都因你而遭大難了!”
徐庶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反問道:“此間八十三萬人馬,性命又當如何?”
龐統神色一緊,目光緊緊盯著徐庶,說道:“元直,你當真要破我計策?”
徐庶微微搖頭,臉上露出一絲感慨,說道:“我感劉皇叔厚恩,從未忘卻報答。曹操害死我母親,我已發誓終身不設一謀,如今又怎會破你良策?隻是我隨軍在此,一旦兵敗,必定玉石俱焚,我又怎能幸免?你當教我脫身之術,我即刻緘口,遠避此地。”
龐統聽後,說道:“元直如此高見遠識,這點小事,又有何難?”
徐庶連忙說道:“願士元兄賜教。”
龐統湊近徐庶耳邊,低聲略說數句。
徐庶聽後,連連點頭,大喜道:“妙!妙!” 隨即拜謝彆去。
龐統彆卻徐庶,轉身登上船隻,心中卻並未如往常歸鄉那般輕鬆。他抬眼望向江水的流向,沒有選擇回江東,而是朝著夏口小軍山的方向駛去。
江風獵獵,吹起他的衣袂,他佇立船頭,望著滔滔江水,腦海中浮現出與弟弟龐林分彆時的情景。
來東吳前,他與龐林約定,讓弟弟把妻兒接來,將家暫行安置於小軍山。
船隻在江麵上疾馳,激起層層白色的浪花。
他深知此次連環計的凶險,稍有不慎,不僅自己性命不保,還可能連累家人。
但為了實現心中的理想,為了能輔佐明主,還天下一個太平,他隻能孤注一擲。
隨著小軍山的輪廓在視線中逐漸清晰,龐統的心也愈發急切。
船靠岸了,龐統上岸,大步朝著家人所在的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