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1 / 1)

才女慧眼識鳳雛

第一章 桑園識才

孟春三月,蒼穹仿若被澄澈的淨水細細滌蕩過一番,藍得純粹,不見絲毫雜塵,仿若一塊無垠的藍寶石。襄河悠悠,似一條靈動的素練,蜿蜒朝著東方鋪展而去,那潺潺的流水聲,在這春日的暖陽下,宛如一首輕柔的樂章。

河畔沿岸,山巒連綿起伏,漫山遍野皆是鬱鬱蔥蔥的樹木,其間一大片桑園尤為奪目。嫩綠的桑葉在微風中輕輕晃悠,似是在向人們展示著春日的蓬勃生機。一群采桑村姑穿梭在桑林裡,她們或是背著精巧的竹簍,或是提著編製細密的藤筐,身形若隱若現,清脆的笑語聲,和著微風,在桑園上空輕輕回蕩。

一位須發皆已灰白的老者,精神矍鑠,他利落地將青衫紮在腰間,動作嫻熟地騎坐在一株老桑樹上,悠然采摘著桑葉,口中還吟唱著山歌:

“采彼柔桑兮,霧漫西山。兵戈不息兮,遍地狼煙。安得雄才兮,國泰民安。”

歌聲裡滿是對太平盛世的向往,又透著幾分曆經滄桑的喟歎。

桑園邊,一條小溪沿著蜿蜒的地勢潺潺流淌,溪水清可見底,遊魚和水底的沙石清晰可辨。

溪水蛇行而上五六裡,一片蔥鬱的竹林將一座莊院溫柔環抱。莊院的圍牆爬滿了翠綠的藤蔓,幾株嬌豔的桃花探出牆頭,微風拂過,粉色的花瓣紛紛飄落,似是一場浪漫的花雨。

溪邊小路上,緩緩走來一人。此人年方二十,身形清瘦,長著尖嘴猴腮,額頭突兀,一雙鷂眼透著銳利的光,下巴上長著幾綹稀疏的胡須。

他頭戴一頂儒巾,身著一襲白袍,腰間係著青色帶子,一把古樸的寶劍懸於腰間,隨著他的步伐輕輕晃動。

這人踏入桑園,穩步來到老桑樹下,昂首挺胸,對著樹上的老者恭敬地拱手說道:“棲鳳山龐家莊龐統,特來拜見水鏡先生。”

聲音清朗,在桑園裡悠悠傳開。

老者依舊不緊不慢地采摘著桑葉,神色平靜,緩緩說道:“原來是鳳雛先生到了。”

“不敢當,晚生龐統。” 龐統連忙謙遜地回應,微微低頭,臉上滿是敬重。

“我聽聞臥龍先生常以管仲、樂毅自比,不知鳳雛先生又將自己比作何人呢?” 老者停下手中動作,微微轉頭,目光帶著幾分探究,落在龐統身上。

“晚生自比興周之薑子牙,興漢之張子房。” 龐統神色自信,昂首答道,盤腿在樹下坐下,身姿筆挺。

老者聞言,微微一怔,手上動作頓住,回過頭來,目光緊緊盯著龐統,說道:“好大的口氣!旁人都說先生 ' 每所稱述,多過其才 ',今日一見,果真如此。”

龐統神色認真,侃侃而談:“當今天下大亂,正道衰微,惡人橫行,善人難尋。若要重振風俗,弘揚正道,不將自身抱負誇大宣揚,聲名便不足以讓人敬仰效仿。宣揚聲名,讓有誌之人自我激勵,不也很好嗎?” 說罷,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表情誠懇。

老者聽聞,大為震驚,臉上滿是難以置信的神情,隨即迅速跳下樹來,連聲道:“好好好!妙妙妙!先生高見!老朽實在是失禮了。”

“晚生久仰先生清雅明鑒,特地前來請教。方才到莊門前,看門童子告知我先生在桑園采桑,故而冒昧前來打擾。” 龐統站起身,再次拱手,言辭懇切,臉上帶著一絲歉意。

老者解開束帶,放下長袍,輕輕拍了拍身上的桑葉,臉上掛著和藹的笑容,問道:“天色已近黃昏,想請先生到敝莊一敘,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龐統眼中閃過一絲欣喜,連忙拱手說道:“多謝先生美意!承蒙厚愛,晚生願聆聽先生教誨。” 說罷,便與老者一同朝著莊院走去。

兩人並肩走在溪邊小路上,夕陽的餘暉將他們的身影拉得修長,灑在地麵上,恰似一幅古樸的剪影。

龐統一邊走著,一邊不動聲色地打量四周,隻見溪水潺潺流淌,水麵波光閃爍,偶爾有小魚躍出水麵,又迅速消失,濺起小小的水花。溪邊的青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散發著淡淡的清香。

來到莊院門前,老者抬手輕輕叩響門環。

片刻後,門 “吱呀” 一聲緩緩打開,一個伶俐的童子探出頭來,見是自家先生,忙側身讓他們進去,接過老者手中的桑葉,小心地放在一旁。

用過茶飯,二人便在廳堂上對幾而坐,盞盞明燈高懸,將廳堂照得亮如白晝。

龐統坐下後,微微欠身,雙手抱拳說道:“水鏡先生,晚生今日前來,一來是久仰先生大名,特來求教;二來,如今世道動蕩,晚生雖心懷抱負,卻深感迷茫,不知該如何施展。” 神色中帶著一絲迷茫與期待。

老者微微點頭,目光溫和地看著龐統,說道:“鳳雛先生,你方才以薑子牙、張子房自比,想必是有一番大誌向。隻是這亂世之中,人心浮躁,要成就一番大業,談何容易。” 說罷,輕輕歎了口氣。

龐統微微皺眉,眼中閃過一絲堅定,說道:“先生所言極是。但晚生認為,越是亂世,越有機遇。如今各方勢力紛爭不斷,正是我們這些有誌之士大展宏圖之時。隻要能尋得明主,輔佐其成就霸業,便能還天下太平。” 語氣堅定,充滿自信。

老者捋了捋胡須,微微點頭,說道:“先生所言有理。隻是這明主,豈是那麼容易找到的?” 眼中滿是疑惑與關切。

龐統思索片刻,緩緩說道:“晚生認為,明主需具備雄才大略,心懷天下,能禮賢下士,重用人才。如此,方能得民心,成就大業。”

老者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讚賞,說道:“先生果然見識不凡。不過,這天下之大,要找到這樣的明主,猶如大海撈針。先生可有目標?” 目光緊緊盯著龐統,似乎在期待著他的答案。

龐統微微搖頭,說道:“晚生尚未有明確目標。隻是聽聞當今劉備劉皇叔,以仁義聞名天下,禮賢下士,頗有賢君之風。晚生有意前往投奔,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臉上帶著一絲期待,等待著老者的回應。

老者微微沉吟,說道:“劉備此人,確實有些仁義之名。隻是他如今勢力尚小,要成就大業,還需時日。先生若去投奔,恐怕要曆經不少磨難。” 眼中滿是擔憂,提醒著龐統前路的艱難。

龐統神色堅定,說道:“晚生不怕磨難。隻要能找到施展抱負的機會,再苦再難,晚生也心甘情願。” 眼神中透著決然,絲毫沒有退縮之意。

老者看著龐統堅定的眼神,微微點頭,說道:“好!先生既有此決心,老朽也不便多說。隻是這亂世之中,人心叵測,稍有不慎,便可能招來殺身之禍。” 言辭懇切,滿是關懷。

談及漢室衰微,關中大亂,諸侯並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生民塗炭,二人不禁頻頻搖頭,聲聲歎息,臉上滿是憂慮與無奈。

二人言談正酣之際,引得廳堂屏風後一女子悄然側耳傾聽。

此女正是司馬微之弟司馬顯之女,名喚司馬慧兒,年方十六。她姿容俊美,雙眸猶如一泓秋水,顧盼間靈動有神;舉止間儘顯聰慧賢淑之態,既飽讀經史,又喜好研讀兵書,在襄陽一帶,頗具才名。隻因要躲避那風流浪子蔡安仁的糾纏,才暫住在水鏡莊伯父家中。

當晚,慧兒在後堂掌燈讀書,靜夜之中,隱隱聽得前堂中有言談之聲。她好奇心起,便輕移蓮步,來到堂前屏風之後。

忽聽伯父接著說道:“漢祚難扶,群雄逐鹿,各懷異誌,割據一方。天下賢士,無不伸長脖頸,期盼著明主的出現。” 微微搖頭,臉上露出一絲憂慮。

隻聽龐統道:“前日摯友徐元直從隆中來,言孔明先生亦自躬耕南畝,似無出山之意。”

聽伯父微微仰頭言道:“鳳凰非梧桐不棲,諸葛高臥隆中,是在等待明主,還是在等待天時呢!” 聲音悠長,似在訴說著一段久遠的故事。

聽堂前二人縱論天下大勢,慧兒心中暗自思忖:“人言鳳雛先生高才,未見其人,今聞其言,果然名不虛傳。伯父素以善於識人之才聞名,如此禮遇,實在難得。” 她的眼神中滿是欽佩與讚賞。

正欲離去,忽聽伯父言道:“先生正當弱冠,可曾婚配?” 聲音中帶著一絲關切。

“功業未成,何思婚配!” 龐統語氣堅定,擲地有聲地回應道。

慧兒心中微微一動,臉上泛起一抹紅暈,似是被這一番話觸動了內心深處的情思。她輕咬下唇,轉身悄然回房去了,那離去的背影,帶著幾分羞澀與心動。

二人徹夜長談,從天下局勢到兵法謀略,從民生疾苦到治國之道,無話不談。龐統時而慷慨激昂,抒發自己的抱負;水鏡先生時而點頭讚許,時而提出獨到的見解。

東方既曉,第一縷曙光悄然灑進廳堂。龐統起身,對著水鏡先生深深一揖,說道:“承蒙先生教誨,晚生受益匪淺。如今天色已亮,晚生這便往襄陽訪友去了。”

水鏡先生微笑著點頭,說道:“先生此去,望能早日尋得明主,一展宏圖。” 眼神中滿是期許與祝福。

龐統告彆水鏡先生,邁著堅定的步伐離開了水鏡莊。

他的身影在晨曦中漸行漸遠,卻不知,他與司馬慧兒的這一番未曾謀麵的 “相遇”,是否會在未來的日子裡,牽出一段彆樣的緣分 。而他的前路,又將在這亂世之中,走向何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