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楊翻身下馬,冷冷掃視眾人,目光落在董淩的親兵身上,語氣森然:“董少將軍讓百姓修繕宮殿,卻隻給這點糧食,你叫他們如何活?百姓都快餓死了,還要他們繼續勞作?”
聽他這般說,百姓中有人立刻附和:“就是啊,張將軍說得對!”
張楊聽著百姓中傳來的附和聲越來越多,嘴角揚起一抹不易察覺的笑意,他衝著百姓們擺了擺手,“不過諸位也莫要太過苛責,董少將軍尚年輕,想必還不懂得諸位在陛下心中有多麼重要。”
董嫣聽著張楊的話,微微皺起了眉頭。
張楊和董承分管洛陽南宮與北宮的修繕,在此眾人都忙著修繕宮殿的時候,張楊卻放下自己負責的南宮,跑來北宮“巡視”董承負責的區域。
她看向張楊,他一副替百姓出頭的姿態,卻絲毫沒有提及要如何真正幫助百姓,亦未說要從自己手裡拿出糧食接濟,隻是借著百姓的不滿,借機指責董淩做事不周,還大有要牽扯董承的意思。
董淩自己也知道這糧食之事做得不妥,但他也是無可奈何。
董承軍中的糧食,皆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董承隻給了董淩這些,董淩與父親商議了數次,皆不的結果,可修繕宮殿之事卻刻不容緩,董淩便隻能先找百姓來幫忙。
許多百姓聽聞朝中的將軍請年輕力壯之人前來幫忙修繕宮殿,想著與其忍饑挨餓,不如為朝廷出一分力,掙一口飯吃,或許朝廷還能記得他們的好。
因此短短幾日,便已有許多百姓前來幫忙修築宮殿。
一開始,董淩分發的糧食還能讓百姓吃上飽飯,大夥兒自然賣力,可不久之後糧食便不夠了,董淩便隻能一點點減少每餐的份例,以至今日之局麵。
但他年少意氣,絕不是個願意在口舌之爭上吃虧的人,張楊在此出言不遜,董淩自然不會忍氣吞聲,他冷聲道:“張將軍既然如此關心百姓,那不如拿出軍糧,與我軍共濟?”
張楊神色微變,很快便恢複如常,冷哼道:“我分管南宮已耗費了我軍許多糧食,董將軍既然負責北宮的修繕,此處該如何分配糧食,本就該由他拿主意,豈能讓我多管?”
他環顧周圍的百姓,“不過,諸位若是願意助本將軍修繕南宮,本將軍保證諸位頓頓能吃飽,日日有肉吃。”
聽到這話,人群中頓時爆發出一陣騷動。
“張將軍這話可是真的?”
“隻要去修南宮,便能頓頓吃飽?”
“北宮這邊的粥都能照出人影來了,我們兄弟幾個本就撐不住了,若是南宮真有飯吃,不如去張將軍那邊!”
百姓們紛紛交頭接耳,原本對董承父子心懷不滿的,如今聽見張楊如此承諾,已經有不少人動了心思。
董嫣聽著這些議論,心中一沉。
張楊此舉,表麵上是趁機挖董承的牆角,借著糧食問題收攏人心,實際上,分明是要讓董承無法按時完成北宮的修繕,以此彈劾董承辦事不力,叫他失了聖心。
董淩神色冷峻,手按劍柄,正要開口時,董嫣卻搶先一步走上前。
她深吸一口氣,語調溫和卻清晰:“張將軍的好意,我想諸位都聽到了。隻是,我想問問大家——你們來這裡,是為了什麼?”
百姓們被她突如其來的問題問得一愣,有人下意識答道:“自然是為了活命,幫陛下修築宮殿,能有口飯吃。”
董嫣微微一笑,點頭道:“是啊,大家是為了活下去。這宮殿修建一日,大家便能在此吃一日的飯,那之後呢?”
她看向圍攏的人群,目光一一掠過他們的臉龐,語調柔和卻帶著幾分堅定:“張將軍說願意讓大家吃飽飯,可這飯能吃多久?南宮修好之後呢?你們可曾問過,待南北兩宮皆修繕完畢之後,諸位又能去哪裡求活呢?”
人群中開始有人皺起眉頭,小聲議論。
董嫣趁勢繼續道:“我知大家今日所受之苦,連一碗粥都要省著喝,乾的是重活,吃的卻不夠,諸位心中委屈。但諸位也可想一想,若是洛陽城真要重新立起來,難道僅僅靠修宮殿便夠了嗎?宮殿修好後,大家還是一無所有,還是隻能聽人擺布,到了那時,若再遇到糧荒,又該何去何從?”
有人喃喃道:“那......該怎麼辦?”
人群漸漸靜了下來,眾人都在等著董嫣繼續說下去。
董嫣定了定心神,緩聲道:“如今天子剛剛回到洛陽,一切尚未安定,若你們能再忍耐數日,待皇宮修繕完畢,天子回到宮中昭告天下後,便能正式施政。我會請父親向天子稟報,既然陛下已回洛陽,便該分給百姓可耕之地,讓大家能靠自己的雙手活下去,而不是一次次寄望於彆人施舍一口飯。
“靠人,不如靠自己,諸位可願意?”
她這話一出,人群終於徹底安靜下來。
隨即,有人激動地問道:“真......真的能讓我們種地?”
“若真能如此,我一家老小就都能活了!”
“總比做一回苦力換幾天飽飯好......”
董嫣笑著,“當然,洛陽不能隻有天子,而無百姓。”
見百姓紛紛被董嫣的話說動,張楊不由得眯了眯眼睛。
洛陽如今的形式如何?董嫣話說得好聽,可土地都在士族的手中,有何可讓百姓種的?他們辛苦勞作一年,換來的不過是勉強溫飽而已,地全是為彆人種的。
百姓若得土地,他們會按照田地尺寸納稅,而世家大族,不會。
是以天子當然想收回士族手中的地分發給百姓,若不然,不知多少賦稅會落入世家大族的口袋,而非天子國庫。
問題是,天子能收得回來嗎?
張楊的目光落回董嫣身上。
此女年紀輕輕,又隻是一個一個涼州邊地來的小女子,壓根不了解朝中局勢,卻敢在眾人麵前說出如此大話,還真是天真得可笑。
他本想再冷嘲幾句,可四周百姓的目光卻讓他遲疑了片刻。
他們的眼裡,竟露出了一絲希望。
張楊微微皺眉。
這些人,真的以為董嫣的話能成真?
他們在戰亂中流離失所太久,早已對朝廷、對將軍、對世家大族絕望透頂,而如今,一個貴女站在他們中間,說他們不必再為彆人種地,說他們可以擁有自己的土地......
可是這話,他們朝中之人心知肚明,卻沒辦法當著這麼多百姓說。
他冷哼一聲,揮了揮手,引親兵離開了北宮之地。
張楊離開以後,鬨事的百姓聽了董嫣的話,都漸漸安靜下來。但董嫣知道,要讓天子給百姓可種之地,將他們一家一戶都安置妥當,畢竟需要時日,並非一時之功。
董嫣看向董淩,“阿兄,父親如今在何處?為何修繕北宮如此重要之事全權交由你負責,卻不見父親?”
董淩似是有些猶豫,片刻後才對妹妹道:“父親他...去找韓暹將軍了。”
“韓暹?陛下不是命楊奉將軍和韓暹將軍率親兵屯駐於皇宮之外麼,父親去找他做什麼?”
董淩頓了頓,“你也知道,父親一路從長安護送陛下至此,途中不知多少惡戰,我們自家的部曲親兵已經消耗了許多。而韓暹是中途加入護送的,他手中還有不少兵馬。如今,張楊已與父親不和,父親若想在朝中站穩腳跟,必須同韓、楊二位將軍合作。”
董嫣心中一沉。
父親此舉,說得好聽些,是想在朝中站穩腳跟,若說得難聽些,便仍然是在求權。
父親和楊奉皆是涼州舊將,韓暹出身黃巾軍,他們若想有能夠和士族相抗衡的力量,甚至在短時間內壓製以楊彪為首的士族,隻有合作、握住兵權這一條路。
至少天子會忌憚,士族也會忌憚。
父親如此執著地追求權力,董嫣本是不認同的,在她心裡,安穩度日比手握權力更為重要。可是亂世之中,若沒有權力,誰又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呢?
天下萬民的命運,皆隻在掌權之人的一念之間。手握權力的上位之人若有一念之仁,一城百姓便可富庶安穩;可上位者若衝冠一怒,也許他們就都會成為刀下亡魂。
若沒有權力,董嫣便是想救洛陽城一城的百姓,天子和漢室舊臣們,又真的會同意嗎?而如果總歸是要靠權力才能達成目的,那讓一個有才有德、心係百姓之人掌權,總是更好些的。
董嫣不由得想,自己的父親,真的會是這個人嗎?
董嫣心緒翻湧,最終卻隻是輕輕歎了口氣:“阿兄,父親既然決意如此,我便不多說了。可我方才對百姓所言並非是權宜之計,這就是我能想到的、給百姓一條生路的辦法。我來此處原本便是想求父親想辦法分些土地給百姓耕種,否則洛陽百姓隻靠救濟,救的了一時,卻救不了一世。”
董淩聞言,神色一凝。
他自然明白董嫣在說什麼。
如今天子剛剛回到洛陽,若百姓非但仍不得安穩,反而屢屢鬨出如今日這般事端,天下無論是軍閥還是士族,皆會認為天子無治理天下之能。
可洛陽城如今大半土地都在士族囊中,士族自然不會願意放棄自己的田地與佃戶。
若要讓百姓開墾荒地,從把作物種下到來年豐收,卻又需至少一年的時間才能見收成。
洛陽的百姓等不起。
其實不似張楊所想,董嫣並非不知朝廷局勢。雖然她自小長在涼州,父兄又不曾想過讓她沾染朝堂,並未與她談及這些,但與郭嘉同行的這段日子,她其實聽他說過不少。
“我倒是有個想法,既不侵害世家大族的利益,又能讓百姓有地可種,若與天子達成一致,或可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