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謝(1 / 1)

“給太後娘娘請安”楊婕妤進來後,看了一眼四公主發現沒什麼事,才給太後請安。

“起來吧。”太後淡淡的說。

“謝太後娘娘。”楊婕妤站起來,滿懷感激的說:“是臣妾的錯,沒看好公主,讓公主一個人走了,幸得太後娘娘還有九殿下的關愛,讓四公主沒什麼事,不然臣妾萬死難辭其咎。”

“和哀家沒什麼乾係”太後沒什麼表情的說:“自己的孩子不看好,以後可能就沒得看,這點在宮裡還是記好為上。”

“是”楊婕妤低眉順眼的說著,拉著四公主說:“快些和九殿下道謝,要不是殿下,母妃都不知道往哪裡找你。”

四公主癟著嘴對著李玨道謝:“謝謝九弟。”

“不用謝。”被太後拍了拍腦袋,李玨心不甘情不願的也回了話。

“可得好好謝謝九殿下呢”楊婕妤笑著說:“等明天臣妾就帶著四公主去鳳儀宮給皇後娘娘好好道謝。”

李玨抱著太後的手,皺著眉頭,不想回答。

“孩子沒什麼事就先回去吧,哀家也乏了。”太後說道。

“是”楊婕妤帶著四公主退下後,李玨才把頭抬起來,小聲的歎了口氣。

“你現在也會歎氣了?”太後好笑的摸著李玨的小臉。

“我會的可多了。”李玨叉著腰,小表情很是得意。

“好好好,咱們小魚兒最是厲害。”太後摟著李玨笑的眼角的皺紋都出來了。

“快到中午了,娘娘想吃些什麼?”身邊的大姑姑站出來說道。

“小魚兒,要不要和皇祖母一起用膳,太後拉著李玨的手晃了晃。

“要,要,要!”李玨興奮的蹦了起來:“我要吃肉丸子。”

“好好好”太後看著孫子高興的樣子自己也開心了:“咱們喜歡就吃,不告訴你母後。”

“皇祖母~”李玨撲進了太後的懷裡,撒嬌的拉長聲音喊著。

祖孫倆一起摟著笑。

太後派去的宮女到鳳儀宮時,皇後正在和太子說話。

“……你要是喜歡呢,多選幾個也沒什麼,要是不喜歡呢,也彆去招惹人家。”皇後正說著,玉嬋小步走進來:“娘娘,太後那邊派人來了,說是九殿下留在那邊用膳,中午就不回來了。”

“行,知道了。”皇後擺擺手,讓玉嬋自己出去應對,她繼續和太子說話。

“小魚兒今天又加餐了。”太子聽到後笑著對皇後說。

“這孩子”皇後撐著頭無奈的笑:“天天就想著吃和玩,等明年就要開蒙了,到時候還不知道能不能堅持下來。”

“這不有父皇在嗎?父皇之前還信誓旦旦的說要將小魚兒培養成相國那樣的人,這樣將來可以給兒子打下手。”太子現在回想起當時的場景,還是很想笑。

皇後沒忍住也笑了,太子說的是之前李玨還沒出生的時候,太醫診脈的時候說可能是個小皇子。

暗示的很明顯了,當時李澈就很高興,晚上還太特意喊了太子過來一家人吃了飯。

太子滿八歲以後就搬去了東宮一個人住,雖然鳳儀宮還留著他的房間,但是他也很少留宿。

那天的李澈很是高興,不但喊太子來吃飯,還讓太子一起歇在了鳳儀宮。當時太子都十四了,留宿鳳儀宮,說出去是要被禦史噴死的那種。

好在李澈夠給力,下麵的人嘴巴也夠嚴實,沒幾個人知道這件事。

“他知道什麼呀?”皇後沒忍住翻白眼:“知鶴是聽話,小魚兒呢?到時候就知道他的威力了。”

尤其是熊孩子,皇後心裡說著麵上卻不顯。

雖然很不想承認,但李玨確實被她和皇上寵的有些過了。

生太子那會,她和李澈都還年輕,對孩子也比較嚴厲,雖然很疼太子,但該要求的都要求了。尤其是那會和李澈關係緊張,連帶著孩子也不好受。

生李玨那會,她和李澈的關係緩和了很多,加上年紀也大了,李玨又是小兒子。

民間有句話說的好,小兒子大孫子,老人家的命根子。

按現在的風氣來算,她和李澈確實該抱孫子了,所以也沒什麼奇怪的。

太子有時候也會開玩笑說兩句什麼父皇母後對李玨好得不行,比他那會不知道好多少。

每次帝後聽到此話都會心虛好久,然後拚命補償大兒子。

不過,也許孩子大了,人憎狗嫌、貓憎狗厭的時候,他們就會對李玨嚴厲?

“咳咳咳咳”太子咳嗽著,用茶盞掩飾著壓不住的嘴角。

“怎麼最近又咳嗽了?是不是又貪涼了?還是夜裡讀書沒關門窗?”皇後看見太子咳嗽,一陣心憂。

雖然兩個兒子出生的時候身體都不好,但身體不好也是分層次的。

比如太子身體格外不好,李玨就是普通早產兒的身體。

“無妨”太子放下茶盞,溫聲說道:“就是換季的時候會咳嗽,也算老毛病了。”

“你才多大,什麼老毛病?”皇後有些不滿:“你父皇都不肯彆人說他老。”

而且李澈那個才算老毛病了,可能早年的時候在戰場上受得傷,一直不算好,這個時代的醫療條件就這樣,沒死也是李澈福大。

就是落下的肺上的毛病,每逢換季都咳嗽,現在太子也這樣,父子兩個讓皇後傷透了腦筋。

“還是該找個人看著你了”皇後長歎一口氣:“起碼提醒你知冷知熱的,吃飯陪著你,父皇母後年紀大了,也陪不了你多少年。”

“母後說什麼呢?”太子也有些不滿:“說這話是存心讓兒子難受的嗎?兒子以後記著還不行嗎?”

“好好好,不說了。”皇後無奈:“你父皇看中了白家的姑娘做太子妃,你覺得呢?要不要先見一見?”

對於李澈的獨斷,皇後不是很讚同,雖然這個時代就這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但是連人都不看一下,也太不夠意思了。李澈當年娶她,都偷偷看了很多次,怎麼輪到兒子這裡,就要把兒子的傘撕了。

李澈要是聽到估計要大喊冤死了,他怎麼可能不讓兒子看,隻是先和皇後說一句屬意誰,提前打個預防針而已,不然皇後看見四個姑娘,怎麼知道重點看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