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章(1 / 1)

成了農家秀才娘子 瑟嫣 5707 字 10個月前

“老二家的,你怎麼看。”

能怎麼看?

難道還能態度強硬的拒絕?

唐姝扯嘴巴,很認真的說:“三弟妹想做,那就去做,我這個做二嫂的,沒什麼好說的。”

陳氏原本掛上笑容的臉,頓時拉得老長。

“拒絕就拒絕,話說得這麼難聽,二嫂是對我有意見吧!”

唐姝吃驚的瞪大眼睛,萬萬沒想到陳氏居然主動將臉湊到跟前求她打臉。

“三弟妹,我叫你一聲弟妹,是為了家庭和睦。”頓了頓,唐姝嘲諷掛上臉。“遠的不說,咱們來說近的。三弟妹不妨出去好好打聽打聽,看看誰家手裡的秘方不是捏得死死的。慢說親兄弟都要明算賬,我和三弟妹隻是妯娌。”

沒分家,大家夥兒聚在一塊兒吃,各房都交了錢。這她回憶上輩子回憶起來的鹵水方子,煮來一家子吃就罷了,怎麼聽陳氏的口氣,就活該她貢獻出來,為大家增添進賬。

“打的算盤,我隔後山都能聽到。算盤珠子崩了。”

一席話擠兌得陳氏麵紅耳赤,卻沒有人覺得唐姝得理不饒人。還是那個原因,秘方什麼的,大家都是緊緊攥在手心裡,傳給後人的。

一個隔房的妯娌,吃就成了,還妄想借秘方賺錢,不是打得一手好算盤又是什麼。

按理說,唐姝來自後世,所得也是後世人分享到網絡上的配方,本質應該大方的。

可偏偏唐姝不......

其實陳氏彆那麼貪,一出口就是一起做了拿到縣城去賣,大家有錢一起賺。是可以,但唐姝就是嫌棄陳氏吃相難看。

本來一大家子住在一起,要是做吃食的活兒,那定然是大家一起賺。隻不過要分賺多賺少,而不是平均分配。

到了這兒,唐姝承認自己說話難聽,有點掐尖兒,也是陳氏該懟。

陳氏開始哭唧唧,哭得那叫一個梨花帶雨。

元母本不想理她,主要陳氏大的壞心思沒有,小心思挺多。

四個兒媳中,元母對她的感官也就比大兒媳婦好那麼一丁點。哪怕陳氏給她生了兩個孫子,元母依然不太喜歡陳氏。

原因很簡單,心思淺薄,偏偏算計頗多。大兒媳婦同樣算計多,但人家聰明啊,會把心思給藏好。

可是陳氏呢,但凡說話婉轉一點兒,唐姝都不會說話直接,讓她下不了台。

“好了,哭什麼哭。”元母沒好氣的道。“自己好好想想,自己該不該開那個口。”

“怎麼就不能開這個口了。”陳氏哭哭啼啼的道:“婆婆也不說說二嫂,說話忒難聽了。”

唐姝頓時翻白眼,愧疚之情,直接全沒有了。

“覺得我說話難聽。難道你說話就好聽。”唐姝搖著團扇,輕輕柔柔的開懟。“三弟妹想為了大家增添進賬,好生說,我這個做嫂子的未必不會同意。”

就隻說了一句‘想做就做,沒什麼好說的’,就來一句‘說話難聽,對她有意見’。

怎麼,允許你說茶裡茶氣的話,就不允許她懟?

唐姝再次翻了一記白眼,就轉而道歉。看似說話語氣依然溫吞,實則暗藏刀鋒。

元母頷首,表明唐姝說得好說得妙說得對。

“如果確定去擺小食攤能賺錢,是要先定好章程。這樣...由我這把老骨頭安排。”

“老大在縣城,除了逢年過節外,輕易不回來。可以將大房派除在外。剩餘幾房,老二家的出的鹵水方子,占4成利。老二還要繼續考科舉,花銷頗大。至於老三家,占兩成利,老四家同樣占兩成利。剩餘兩成,我這個做娘的厚著臉皮拿,到時候就從為娘得的銀子來修建房舍。”

兒孫多了,再過幾年要麵臨孫輩兒嫁娶問題。旁的不說,總要分兩間房吧。現在總共就12間房,還修得亂七八糟,極度不規則。是時候重新考慮修房子分家了。

不,確切的說,從分了房子的那天起,就算分家了。隻不過一大家子都聚在一塊兒吃飯,各房又把掙的錢,交了一部分到元母的手上。原本的分家,根本就不算分家。

“就按照娘你說的辦。”唐姝巧笑嫣然。“我呢,就躲懶借著出方子的便利,得4成利。以後賣鹵下水、鹵肉的工作就交給三弟妹、四弟妹了。”

至於采買,倒沒有明確規定,元母就攬了過來。於是乎,大家夥兒就開始恢複說笑,繼續吃喝。

先前吵鬨,男人都沒有插嘴。等吃過飯,回屋休息時,陳氏就開始抱怨元盛冷漠無情,不知道幫著她。

元盛:“......我怎麼幫?二嫂難道沒說對,你就是小心思多,偏偏沒什麼大本事,二嫂哪裡說錯了,人家二嫂自己的方子,拿出來賺錢養家是情分,不拿出來也是應該,你怎麼就覺得二嫂對不起你呢!”

陳氏沒想到她的夫君,完全沒站到她這邊,反而為麵甜心奸的二嫂說話,頓時又嚶嚶嚶的哭了起來。

“我是為了誰。”陳氏哭哭啼啼的道:“根哥兒、孫哥兒逐漸長大,家中資源卻傾斜到了二房。我知二叔是讀書人。可二叔從考中秀才到現在,屢考屢名落孫山。還不如見好就收,潛心培養下一輩呢!”

二房一兒一女,都不是聰明的。陳氏就覺得自家三房的一雙兒子,聰明又伶俐,哪裡都比二房的鬼見愁好。

二叔既然屢考不中,那就彆考浪費銀錢,該將讀書的資格讓給下一輩兒。

陳氏這麼想,但卻不敢這麼說,至少不敢在唐姝麵前說,在元盛麵前說了,元盛都會勉勉強強說她幾句。

一說陳氏就委屈,不說後還更委屈,反正就沒有陳氏不委屈的。

“婆婆不待見我,妯娌又日常針對,要不是我肚子爭氣,隻怕早就被你休回了娘家。”

元盛:“......”

越聽越不爽利,元盛終究憋不住讓陳氏彆哭。

“你聽聽你說的什麼話!”元盛黑著臉道。“幸好你是在我麵前說,要是在娘麵前說這樣的話,娘不撕了你才怪。”

不,跑到唐姝跟前說這樣的話,唐姝也會撕了陳氏。彆看唐姝長相清秀寡淡,但性格真的不清秀寡淡,說嚴重一點兒就是,隻要給唐姝一個機會,她可以進化成黑寡婦。

陳氏敢在他麵前說些陰陽怪氣不著邊際的話,準當場就撕了陳氏,絕對不劉陳氏過明夜。

“婆婆就是偏心眼。”

“你從來都叫婆婆,連娘都舍不得叫。娘能不偏心二嫂、四弟妹嘛!”

唐姝和王氏有很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嘴甜。嫁過來後,從來不喊元母婆婆,而是喊娘。

唐姝是這樣,王氏也是這樣。

再加上不管是唐姝還是王氏,都特彆的勤快。沒怎麼下地乾活,但家務料理得妥妥當當,養雞養鴨還種小菜,哪樣比種地輕鬆。

相反陳氏就挺蠢笨,除了和元盛一樣買力氣種田外,其他事兒都乾不太好。一開始陳氏嫁進來,元母沒少教她乾家務活兒。

可惜呢,陳氏怎麼學也學不會,並且還把理順的事兒,重新搞得亂七八糟。

元母早年守寡,辛苦拉扯四兒倆女長大,脾氣自然不是那麼好。就陳氏那蠢笨的模樣兒,一天氣她起碼七八回。

“彆哭了,趕緊睡覺,等明兒再好生跟二嫂道歉。”

“還要道歉?”陳氏收了眼淚,不敢置信的道。

元盛直接倒床闔目睡覺,不再理會陳氏。而看他這樣,陳氏又傷心了,但又不好再哭,乾脆就畏畏縮縮的上床休息。

一夜無夢。早上最先起來的是四房。等唐姝起床,王氏已經淘米下鍋煮粥。

“做了茱萸蒸芋頭,還拌了菘菜絲。”王氏衝唐姝說道:“粥煮的是小米粥,最養人,一會兒二叔多喝一點,好好養身體。”

唐姝道了一聲謝,就接過燒火的工作。順便你一言我一語的交談,說些家長裡短的八卦。

“村裡正家的冬花,定了鎮上的錢屠戶。”王氏壓低聲音道:“不知道村裡正家的怎麼想的,這錢屠夫已經克死了三任妻子。娶個同樣命硬的寡婦不好,非要霍霍黃花大閨女。”

“...或許錢屠夫給的禮金豐厚,再加上冬花命也挺硬的,所以村裡正家的才會答應這門婚事。”

“我倒忘了這事兒。”王氏又道:“冬花是黃花大閨女,可她前麵死了未婚夫。”

唐姝:“禮金是多少,弟妹問過沒有?”

“好像是66兩。”王氏遲疑的道:“就衝這禮金,我就覺得村裡正家的,哪怕冬花沒有死過未婚夫,也會將冬花嫁給錢屠夫。”

村裡正家有5個孩子,前麵4個女兒,生五個的時候才生到兒子,給兒子取名耀祖,可寶貝壞了。到現在15歲,快要到弱冠的年齡,還是整天五六不分。

如果說元植是未來的禍害,那麼元耀祖,就是現在的禍害,妥妥的村裡鬼見愁。夜敲寡婦門的事兒,沒少做。

“66兩銀子,的確很高的彩禮。”

像他嫁給元傑,也不過25兩銀子的彩禮,然後陪嫁的嫁妝加起來大概3兩左右。王氏則是20兩,陪嫁的話,和唐姝沒什麼差彆。

不過王氏已經三嫁,份量自然和唐姝初嫁不一樣。換句話說,彆看唐姝是秀才家的女兒,但實際上......

有後娘就有後爹,萬幸還有個同母的哥哥,不然隻怕出嫁的時候,唐姝會光著身子,什麼陪嫁都沒有進門。

“是啊,很高,不,十分高的彩禮。”王氏眼露羨慕,表示冬花隻能算五官端正,姿色偏下。偏偏這命啊,比他們好。

唐姝可聽不得王氏說這樣的話,趕緊製止。

“老元家很好,娘很好,雖說寡母當家,可卻持家有道。我們啊,還得跟娘多學學,娘這樣大的年齡,吃過的鹽,可比我們走過的路,多多了。”

“二嫂就是會說話。”王氏佩服萬分。“哪裡像三嫂。”說到這兒,王氏還歎了一口氣。

“真不知道三嫂怎麼想的,對比其他人家的婆母,娘這個婆婆已經夠不錯了。她再這樣矯情下去,等著吧,等娘哪天心情不美妙,準收拾她。”

唐姝衝王氏豎了豎大拇指,就將煮好的粥盛放進瓦罐中。

看著量察覺有點兒不夠,又快速的準備麵粉攪成麵糊,又敲了一個雞蛋,加鹽再次攪拌,然後就起鍋,不放油的烙軟餅。沒有放香蔥段,但味道依然很香。

滿滿烙了一小簸箕的軟餅,加上一瓦罐的粥,並兩道菜,便是今兒的早餐。

造就一人一碗小米粥,又一人發一塊軟餅。這是女人的量,至於男人,特彆是元盛和元昌,直接將剩餘的粥以及烙的軟餅包圓了。

“我和娘去縣城擺個小食攤賣鹵的豬下水。”唐姝慢悠悠的說道:“今兒看結果,如果生意好,那以後就由四弟妹和娘去縣城擺攤,我和三弟妹就留在家裡鹵製下水。”

“其實不光下水可以鹵,像豬頭、豬蹄,雞鴨鵝甚至豆腐,蓮藕都可以鹵。”

像後世,一鍋上等的百年老鹵水可以賣出天價。鹵出來的鹵菜,不管是葷的還是素的,味道都超級不錯。

可惜她隻記得大眾版本的鹵料,要是有辣椒、孜然等物,鹵水的味道會更好。可惜,辣椒就唐姝知道的,在明朝後期才傳入。孜然的話,則一直是西域來的昂貴香料。

大的城市,或許有,但他們清池縣絕對沒有。

根據唐姝的分析,現在的大周朝,相當於她記憶中的宋朝。經濟發達,重文卻不抑武。

國力也不羸弱,但是和周邊國家一直都有摩擦。清池縣地理位置偏北,比較靠近邊關,距離首都京城比較遠。而首都京城,所在的位置跟記憶中的汴京相差無幾。

去縣城的路上,牛車裡,唐姝和元母商量著賣了鹵製的豬下水後,要買什麼東西。

首先茱萸,家裡好像沒多少了。

再一個蔬菜種子,該適當的播種一些應季的蔬菜。

“可以找西域來的商人問問,他們手中一向有稀奇古怪的種子。”元母提議。

唐姝聞言眼睛一亮,她倒是忘了通過絲綢之路往來大周西域的商人,時不時就會出現在清池想。頓時又道:“那敢情好,多買點種子,說不得會買到好東西呢!”

唐姝正愁沒法兒將雞毛撣子空間的作物拿出來,西域商人不就是現成的借口嘛。

唐姝當即興衝衝的,恨不得立馬抵達清池縣。

很快牛車到了清池縣。進入縣城的入城稅是每人兩文錢,交了6文錢後,唐姝直接要求駕牛車的牛伯直接將牛車開到人員嘈雜的集市。也是鬨市。多是販夫走卒,沿街叫賣各種商品的小販。

由於出發前又將鹵水煮開,將昨兒就鹵製好的豬下水重新煮了一遍。現在鹵製的豬下水還帶著餘溫。

元母找管理集市的差役,租了兩張桌子,回來後和唐姝一起,將還帶有餘溫的鹵製豬下水,分類擺放好。

一張桌子單獨放了菜板和菜刀,元母開始叫賣,鹵製豬下水5文錢一斤,唐姝則拎起菜刀,開始快速的切一塊鹵製的豬肝。

“居然是下水,聞著味兒滿香的。”有人湊過來,想買又有點兒猶豫。“能先嘗嘗味兒不。”

唐姝笑著遞給來人一塊切好的鹵製豬肝。

“味道如何?”唐姝問。

“很好。給我來2斤。”來人瞄了一眼木桌上的鹵製豬下水。“豬心、豬肝多來一點兒,對了這個豬大腸......”

唐姝順手用菜刀切了一小塊遞給來人。

“你嘗嘗,這豬大腸我清洗得十分乾淨,保證一點怪味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