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 章 師生之爭與自毀聲名(1 / 1)

耳邊的笑聲愈發大,好似帶著某種魔性,眼看柳尚要暈厥過去了,柳夫人趕緊掐人中,過不了一會兒,柳尚才算是緩過來了。

但此時頭頂古古的聲音仍舊還在繼續。

【據說柳文正老後那幾年,最怕見到的人就是禦史相墨。】

【他怕什麼呢?還不是擔心神昭大帝學習差的事情已經被記入史書當中去了,再加上,或許還有他幫皇帝打小抄兒的事情,他心虛啊。】

【但千防萬防,他老了還不忘親自將神昭大帝早年的課業全燒了。但是沒想到啊,萬萬沒想到,禦史相墨早就把神昭大帝早年學習差的證據,比如他早年親手批複的詔書、奏章給搜羅了一份兒藏在自己的棺材裡,然後等他一死,哦吼,證據也就跟著他的棺材被運進了皇陵。】

古古哈哈大笑,笑的根本停不下來。

【想想都覺得搞笑,碰見神昭大帝這麼個學生,簡直是柳文正一生之痛啊!哈哈哈哈,笑死我了。】

景德帝感覺到了頭皮發緊:這個禦史孤說什麼也要找出來,萬萬不能放此人在朝中!否則我的名聲還要不要了?!!

看看柳文正吧,這屬實也太慘了些……

滿朝文武也同時感覺到了緊張:這禦史有毒吧???

這一刻,所有朝臣權貴都在心底急問同一個問題:誰是相墨?到底誰是相墨!啊啊啊!!

柳文正剛醒,這會兒臉色一陣紅一陣白,再也忍不住了,又氣又怒,不禁悲從中來,“我的名聲啊,這下全完了……”

如果可以,他真的想嗚嗚嗚~

柳夫人早就打發了一旁侍候的下人,生怕有哪個憋不住笑,一下沒忍住,那可不得在柳文正快要丟完的臉上再踩一腳嗎?

“夫君,你放寬心,好好教導,十一殿下還是能聽勸的。”

但真有可能嗎?

沒可能!否則不至於還在曆史上出名了。

柳夫人自己也知道,說這話不過是安慰自己夫君的。

柳文正頭腦發暈,跌坐在地上,渾身沒有力氣,伊在夫人肩上聽著頭頂古古還在吧啦吧啦,他簡直欲哭無淚。

【像之前所說的柳尚代表作:《三出京門》,主要講的就是柳尚因公事要出京一段時間,結果他不放心神昭大帝的課業問題,生怕自己一走,對方又把書一扔乾自己的事去了。】

【於是剛出京都,轉頭沒走二裡地,他就又回來了,來來回回折騰了三次,總算是放心出京辦公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篇故事中,柳尚前兩次回來還真抓到神昭大帝把書扔到一邊自己跑去賞魚。唉,該咋說呢,果然最了解自己學生的還是老師,做學生的永遠逃不出名為老師的五指山。】

“噗~哈哈哈哈……”

酒樓裡,一堆不學無術的名門子弟們在狂笑。

顯然,他們很能懂那時蕭臨淵偷玩被抓包的心理,並且表示深刻的同情。

柳尚已經完全沒

話說了,心如死灰說的就是他此刻的心理。

【如果說《三出京門》是一出老師預判學生不好好學習惹出的喜劇。那《誦古樓月》完全就是他幫自己學生打小抄兒的證據了。】

【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年,神昭大帝攜大臣出巡,剛好下雨,天色漸晚,於是就和眾大臣就近夜宿在一處山上的古樓裡,閒著沒事乾,就有人開始提議作賦。】

【其他人都作完了,輪到神昭大帝,他沒有自己念出寫出的賦,而是柳尚來念誦他的賦文。賦寫的好是真的好,但就是好到讓人懷疑到底是神昭大帝自己寫的,還是柳尚幫忙寫的?】

【當時在現場,自然是沒人傻到去探究真相,柳尚說是神昭大帝自己寫的就是他自己寫的吧。但是據我們後世對這篇賦的行文、語句的研究分析啊,都覺得帶有濃濃的柳尚的作賦風格,最終還是將這篇作品歸到了柳尚名下。】

【很簡單,不光是我們這麼想,神昭大帝自己也說過,不會寫賦,還提到並不想將時間浪費在寫這玩意兒上。】

柳尚此時真的後悔沒徹底暈過去,也省得再聽到古古說的這些蕭臨淵的光榮事跡。

還是那句話,他真是造了什麼孽啊!

接著,古古又拿出了幾篇經賦,講的故事就和他說的一樣,果然完美符合了他之前說的柳氏三大境界。

外人聽著樂的不行,柳尚卻感覺臉都丟到姥姥家了!

他要移民去火星!

【柳尚作了這麼多篇經賦呢,除了文學家、書法家之稱後,還是一個雕刻家。】

【他十分擅長刻玉。】

【像從他手中誕生出來的作品,最有名的當屬《白鳳臨台》、《蘭橖之約》還有《千林萬杏》,這三尊玉雕可謂是舉世難尋。】

古古緊接著,展示出了這三尊作品。

蘭橖之約他們之前都是見過的,因為並沒有太好奇,注意力大部分放在另外兩尊作品上。

其中一件由白玉雕刻而成,呈鳳凰展翅欲飛模樣,栩栩如生,又通體潔白,大氣中又帶著一股神聖,確實是幅難得的作品。

而另一件就顯得古樸的多了,雕刻的是一幅杏林,密布的杏林樹乾為白,偏杏林頂部有一抹溫馨的黃,像極了層疊如蓋的金色流雲。

倒的確是尊佳品。

【《蘭橖之約》呢,我想有之前看我直播的粉絲應該知道,是柳尚贈予曲蘭頌和蔣明橖的;那另外兩幅作品中的《白鳳臨台》,是昭元三年,南宮太後生辰宴時,柳尚賀壽送上的壽禮。】

【《而這《千林萬杏》是柳尚送給醫仙百裡疾的。他因欽佩百裡疾的高超醫術,和無私治病救人的崇高醫德,特地耗時三月才雕刻出了這麼一尊玉來送給百裡疾。》】

“醫仙?”

有人被這稱號所驚。

“你們可有人聽說過此人名號?”

之前在古古講解曲蘭頌的那次直播中就有出現過這人的名字,那時他們都沒想到此人竟是醫仙,原本還以

為這人頂多就是個宮中的禦醫,沒想到能得這麼高的稱號?

試問這世上,誰還沒個頭疼腦熱的時候,雖然醫者地位不高,但醫者、大夫永遠是不可缺少的存在。

景德帝略一思量,派人暗中尋找此人蹤跡。

能被稱為醫仙,當是醫術很不錯的,提前找到,萬一他之後身體有個什麼病還能及時診治。

看評論區有人問起百裡疾的,古古順嘴丟出一句。

【醫仙百裡疾啊,那也是二十八功臣能進傳世閣的人物,你們怎麼好像一幅不知道的模樣?】

隨後就反應過來了,無奈的一歎,古古:哦懂了,擱這兒又演上了……

雖然他知道他的這個直播間粉絲都是一群酷愛角色扮演的人,但也不至於什麼時候都要演上一波吧?

沒想到聽到他的話,大宸諸人又是被震撼了一波。

“醫者也能入傳世閣?!”

不少人驚訝。

古古一臉淡定,【是啊,為什麼不能?】

他看到評論區裡,有貶低百裡疾身份低微的,和嫉妒性的酸言酸語。

古古皺了皺眉,雖然知道是演的,但是看到這些言論,還是心情有些不好。

【你們也太愛演了吧?難道你們不知道神昭大帝封的二十八功臣可謂是涵蓋了多種行業嗎?彆說醫者了,就是種地的、做木工的、殺豬的、打漁的、自閉不愛說話的,甚至愛好造反的,通通都不缺好吧?】

【百裡疾是個大夫怎麼了?誰規定出身為醫的人不能入傳世閣了?】

【少見多怪。】古古小聲吐槽。

轟隆——

一道驚雷狠狠霹在大宸眾人心頭。

什麼?!

他們的耳朵沒聽錯吧???

除了一個普通醫工的百裡疾,竟然還有那麼多出身微末的?其中竟然還有一個是愛好造反的????

是他們跟不上潮流了嗎?這是什麼詭異愛好??

一群人表示難以理解,就這還能青史留名?怕不是在搞他們吧??

這二十八功臣都是群什麼樣的人啊?!

這一刻,眾人心裡除了震驚還是震驚,簡直要被雷的外焦裡嫩。

某個處在小山村裡的老翁,抬頭望著光幕的神情亦是驚訝的,沒想到,他還有入傳世閣的一天?

此人,正是百裡疾。

看著評論區裡密密麻麻的快要刷屏一樣的震驚,古古歎了口氣,【算了,主播就不陪你們演了啊,你們自己玩吧。】

這屆粉絲太難帶了,個個戲精上身,主播也難頂啊。

古古言歸正傳,【主播要說回正史了。】

【柳尚和神昭大帝一生吵吵鬨鬨,大多數時候都是柳尚把自己氣了個半死,最後還是不放棄教導神昭大帝。】

【但是師生兩個鬨矛盾最嚴重的一次,還是在對神昭大帝的生母慧妃和南宮太後,兩人與景德帝合葬一事上。】

?!

一時間(),無數人嗅到了瓜的味道?[((),紛紛豎起了耳朵。

【按照大宸時期的殯葬製度,是皇帝皇後同穴而葬,雖然南宮太後是後來升上的太後,但也算是景德帝的正妻。除此之外,景德帝還有一位正妻,也就是廢太子蕭澤的生母,景德帝的第一任皇後,那是他的第一任妻子。】

【按理說,應該是景德帝與他的皇後同葬一墓才對,但有卑不動尊的規矩在,景德帝先死,南宮太後就不能再葬入景帝陵了。】

【另外給南宮太後再起一座陵,神昭大帝沒意見。】

【但是呢,凡事都怕對比。景德帝愛慘了白月光慧妃,生前早在她人死的時候就將她葬在了自己的墓穴中,還是搞的同室而葬,並且留有遺詔要和慧妃葬在一起,就算是他死了也誰都不能動慧妃的屍骨!】

【講真,這待遇可比景德帝的第一任皇後還要高!】

【但慧妃死後沒有追封為後,不算正妻。妃終究是妾,不是妻,哪有資格和景德帝同葬?但慧妃就屬於這個例外。你說吧,這把南宮太後的臉麵放在哪裡?】

對比啊對比,景德帝給慧妃搞這一出,不知讓多少人看了覺得如鯁在喉。

【到了那一步,雖說違反規矩,但也要考慮景德帝本人的意願不是?再說,他做都這麼做了,後人還能咋滴?】動慧妃就是動景德帝,你敢去動嗎?

當時沒人敢。

【但是神昭大帝是個不一般的皇帝。你跟他講祖宗規矩、卑不動尊,他連自己祖宗是誰都不知道,你跟他講這個不是搞笑呢嗎?】古古忍不住笑出來。

大宸一眾人等沉默,意識到不妙。

南宮貴妃聞言也沒有什麼驚喜的情緒在,她巴不得不和景德帝葬在一處呢,蕭臨淵算是成全了她。

【神昭大帝把慧妃的屍骨移了出來。】

大宸一群人驚愕,因為這不光冒犯死者,還是不顧景德帝的命令,對他大不敬啊,這種事兒普天之下還真有人敢做?!

景德帝臉色鐵青。

“若覺得不合規矩,為南宮太後麵子著想,屆時蕭臨淵已然登基,何不改生母慧妃為後?終歸是不違祖製又能全了景德帝的心願,還能保全南宮太後臉麵,豈不三全其美?”

古古看著不斷有人發表的這類提議,他歎了口氣。

【你能想到,那時的文武大臣當然也能想到。】

【但是……神昭大帝不允許。】

“?!為何?”不少人發出疑問。

這樣自毀名聲的行為,哪個皇帝敢這麼乾?除非是真完全不在意彆人罵不罵他了。

謝家,坐在一起的父子倆看見頭頂評論區裡多如牛毛的疑問,依然不曾說什麼。

兩人同著青衫,氣質雷同,隻是一沉默寡言,一年輕內斂。

古古抓了抓頭發,皺著眉道:【這個……對於神昭大帝這麼做的原因有很多種猜測。但恐怕,根因還要歸咎到慧妃還有景德帝以及另外一個人身上,那個人就是——謝琅。】

這是古古第一次提到這個名字,有人疑惑,有人怔住。

但對於一些不年輕了的人來說,這個名字,他們有多長時間沒有聽到了?

曲丞相幽幽的歎了口氣,至此多少有些猜到當時蕭臨淵不準許的原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