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9 章 有的學渣被天下知(1 / 1)

古古此時再開口,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就給了柳尚當頭一擊。

【大宸朝後期史官曲文康就曾在史書中留有過神昭大帝的評言,其中有一條若是柳學侍知道,棺材板都要壓不住了吧。】

【大帝神賜之資,天人之質,然授業之柳師空有學識,卻無育人之才,致其文之一道多有不足,吾永憾誒。】

授業之柳師指誰?

柳尚啊!那麼大一個姓誰見了不知道?!

柳尚大驚失色,不可思議,又驚又怒,頭一次當著府裡人的麵失態怒吼:“胡說八道!豎子毀我聲名!”

史官那一杆筆啊,叫多少人害怕,因為有時候黑的也能寫成白的,白的也能寫成黑的。

柳尚心裡那個氣啊!

古古看不到也聽不見他的話,反而是沒忍住咧開嘴樂。

【這話是什麼意思呢?翻譯成大白話就是,神昭大帝在各方麵都堪稱優秀,但就是在文化學識上有欠缺、不足,那這該怪誰呢?嘿,學生學習不好,於是自然而然就有人將原因歸咎到他的老師柳尚身上。】

“本官學富五車,豈會教不了一個學生?真是史官胡言!”

彆看蕭臨淵現在還不配合他乖乖學習,但他相信,假以時日,蕭臨淵不說在學問上超過他,但至少也不能落得個被後人說在文之一道上不足吧?

衝蕭臨淵有自己這麼個老師,就絕對不能夠!

柳尚自信且堅定,對古古的話完全不相信。

古古緊接著也作出了解釋。

【當然,這個說法純屬遷怒和誤傷了,這說到底還是神昭大帝自己不想學,還真怪不到柳尚頭上去。】

這麼說,柳尚的臉色才算好看了點,但古古的後一句話又叫他沒繃住,表情再次裂開。

【唉,但誰叫他就神昭大帝一個學生呢?】

【教了幾十年,學生連自己祖宗叫什麼都不知道,最可怕的是這件事不僅被外人知道了,還被史官給完完全全的記下來了,哈哈哈哈……也難怪他這個老師要被拉出來引眾怒。】

古古攤手手,樂的不行。

這一刻的大宸眾人無不震驚。

你說什麼?你再說一遍?

這年頭,隻要不是孤兒,還有人能不知道自家祖宗叫什麼的?!

滑天下之大稽啊!

也難怪柳文正要被拉出來說道了,如果可以,怕是有人還想拉他出來臭罵他一頓吧?

其實如果是一個普通人都還好說,但那是一個皇帝!一個皇帝不知自家祖宗是誰?!

這說出去,不怕被天下人笑死啊?

柳尚慢慢捂住自己胸口,不行了不行了,他隻覺得一口氣梗在喉頭上不來下不去,險些要暈過去。

【君子六藝,柳尚都教過神昭大帝,後者在其他方麵也不差,但唯有經賦和樂之一道,縱觀史書,神昭大帝一生隻留下零星幾篇文章,還總被後來文人評匠氣十足!到底是真寫

不出來好的,還是不屑寫,額……這個就真無從得知了。】

【但在樂上,大宸神昭年間,當時人尚琴和篌,但偏神昭大帝一樣兒也不碰。網上不少網友因此就猜啊,神昭大帝可能是不喜歡,但更有可能是他甚至都聽不懂彆人彈的是什麼玩意兒?】

大宸眾文士+朝臣集體起立:!!你說真的???

肯定是假的吧?!

古古說完,又閒閒的補了一句,【當然,也可能是神昭大帝天生就沒什麼文藝細胞,一顆心全放在搞事業上去了,這樣的人,他不統一天下誰統一天下?】

你問他是怎麼知道的?想起曆朝曆代,那麼多人在這一點上的爭議、評價吧,古古:發出同為學渣的歎氣。

【唉,其實要我說,神昭大帝在經賦上也沒有寫的很差啊,就是沒有當時文人墨客那麼強而已,有什麼大不了的?】

【那些名家典學,神昭大帝也是能讀會背,更何況人家無論是兵法還是謀略、又或是禦人的手段,也是樣樣不差。聽不懂人家樂聲裡的感情就聽不懂嘛,又不是什麼很重要的事,還偏偏老有人揪著這一點不放,喜歡拿出來說。】

說完,古古突然安靜下來,像是想到什麼,表情突然有些心虛。

【但就神昭大帝剛登基那幾年,你還真彆說,柳尚這個老師還真是在拿命逼他讀書。】

???

我不過就是教導個學生讀書,用得著說的這麼嚴重?

但想想這個學生是皇帝,好像又能理解了,畢竟尋常學生不聽話,老師還可以打罰,但對方如果是皇帝,那你還真得掂量掂量自己有沒有那個命敢冒犯了。

眾人剛覺得自己領悟到了古古的意思,後者就在屏幕上甩出了一張圖片。

那是一張泛黃的紙的照片,上麵寫著幾個歪歪扭扭的大字:‘知道了。’

??

“這是誰寫的字?好端端的給我們看幾歲小兒寫的字作甚?”

京都中有人好奇,有人納悶。

隻有柳尚,看著那幾個字越看越覺得熟悉。

剛說完,就聽見頭頂傳來古古的聲音。

【請看,這就是神昭大帝前期寫的字。】

瞬間,無數人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的盯著頭頂光幕上那狀如雞扒過的字。

短短三個字,寫的毫無筆鋒也就算了,但你至少要把筆劃拚湊在一起吧?

看看那三個筆劃恨不得互相隔幾丈遠、誰也不挨著誰的字啊,這樣的字到底為什麼要留傳到千年之後啊!

丟臉,實在太丟臉了啊!

柳尚恨不得自戳雙目,張著嘴巴,呆呆的徹底說不出話來。

此刻,他的腦中隻回蕩著一個聲音:難怪後人要罵我,原本全怪蕭臨淵!

評論區也很是安靜了一會兒,慢慢的,有了不少人懷疑和指責的聲音。

“身為帝王,所書之字竟如此不堪入目,實在枉負盛名!”

“……小兒都不

如(),難登大雅之堂!

柳尚到底如何教導人的?怎連個字也寫不好??

……

柳尚不是沒看見現下那些人對他的議論?()_[((),但他真的表示冤枉啊。

“……老爺,你放寬心,切莫生氣。”

連他的夫人都深表同情,頂著尷尬上前安撫,生怕柳尚都聽不到最後就把自己氣倒了。

她說:“十一殿下讀書遲,在您之前,又無人教導,隻跟著施女官略微學了些字,字寫的不好倒也不足為奇。”

柳尚:……

他沉默了好一會兒,自我安慰,終於是想通了,疲憊的揉了揉眉心,深吸一口氣,“無事。吾倒要看看,他到底學了個什麼?!”

這般誤自己名聲!

柳尚冷著張臉,就這麼坐了下來,仰頭聽著光幕的一字一句。

【在通俗意義上來講,神昭大帝算不上外人眼裡的‘好學生’。相反,如果不是因為他是皇帝、一個國家權力最大的領導人,估計柳尚早就想和他斷絕師生關係了。】

柳尚:不瞞你說,在看到後世留傳的蕭臨淵的字跡的時候,他就已經起了辭職不乾的想法。

但古古的下一句又迎來了轉折。

【但他雖然不是什麼好學生,卻是亙古唯一的好皇帝,誰說不會讀書就做不成一個好皇帝的?】

【難道書讀的夠多,就能當好一個皇帝嗎?】

古古的話確實問倒了好一些人,但仍有一些人據理力爭。

“若堂堂一國帝王不通筆墨,豈不丟人?”

“……如何當為天下表率?”

“就是就是……”

古古看到那些人的評論了,卻不理,聲音平靜繼續說:【是啊,論寫經著文、品茗賞樂,大宸無人可比文聖元鴻,也沒人比的過大帝的老師柳文正,可細數曆史上幾十位帝王,除卻三皇五帝,又有哪一個能與神昭大帝比肩的?】

接著,屏幕上顯現出一張史書頁麵圖片,看著那段泛黃的文字,無數人震驚而啞口無言,與之一同響起的還有古古誦讀的聲音。

‘吾皇天縱之資,所攬經文過目不忘,可日背經文百卷,然向學之心實在淺薄,吾雖不解,然知非其之過,乃吾教習有失。

吾自負有才,雖心懷書山半座,然授學數十載,弟子無向學之心,師者徒之奈何,憾哉憾哉,悔叫吾一身所學未能儘授矣,此為天人永憾也。

幸而吾徒天生帝王之才,願吾去後,其能長樂平安,不負人皇之能,再創偉業千秋。此生幸為師,縱九泉之下,亦含笑矣。’

這段古文之後,落款人赫然是——柳尚。

這一下子,所有人都說不出話來了。

【你可以批評他不重孝道,但我認為,他實在無需對某些人儘孝;】

【你說他不通筆墨,但他是真的不通筆墨嗎?那朝堂上每天那麼多奏章他是怎麼處理的?

柳文正作為教過他數十年的老師,都誇他有過

() 目不忘之能(),能一天背誦數百經文(),這種能力你有嗎?】

【神昭大帝在登基之前,隻淺淺的跟著施漫雨學過些字,字寫的不好不是很正常的事嗎?】

【他從出生就在冷宮啊,誰教過他讀書寫字了?更何況,人家後來字寫的也不差好嗎?】

古古冷笑:【雖然前頭我說,柳尚想和他斷絕師生關係,但通過他一生作的無數經文就不難看出,人家這就是氣話。】

【望知悉,有時候老師罵學生的某些話那不叫罵,叫恨鐵不成綱的愛。】

【柳文正留世的五百多篇經賦啊,雖然有幾十篇都在或罵、或明裡暗裡的罵神昭大帝不學好,遺憾他不愛讀書,但足足有一百多篇都有提及和誇他這個君王做的好誒。】

【要知道,那可是一身文人風骨寧折不彎的柳文正誒,從他那張罵人罵的在曆史上出名的嘴裡能聽到如此多的誇讚,我想就是天王老子來了也沒這待遇吧?】

柳家大宅沉默。

大宸京都裡,無數朝臣俱是沉默。

柳夫人扭頭看向自家丈夫:“夫君,我倒從未見你作賦誇人的。”

柳文正垮著張臉,像是遇到曆史難題,又活像彆人欠了他八百萬,語氣冷硬又彆扭的丟下一句。

“我自是不可能作出此種奉承之事,如此一來,豈不助長了那廝的氣焰!”

柳文正堅決不肯承認古古說他寫文誇蕭臨淵的事,昂著頭不肯屈服。

但他心下一時也有些好奇。

特彆是之前古古展示出來的那段經文內容,那真的是他所寫嗎?

那段話中,滿滿是他對蕭臨淵這個學生的遺憾和期盼,如此赤誠、熱烈的情感,可再一回想那狀若雞扒過的字,他心裡的情緒就有些一言難儘。

【不過,神昭大帝雖然沒將柳文正一身的才學學了去,但有一件事他肯定學的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