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見那邊沒了動靜,也沒人過來,小聲說:“你們在這裡等著,我去那邊看看情況。”他放下身後的背包,帶著小刀,背了把西瓜刀,懷裡放了一個手電,脖子上掛好紅外望遠鏡準備去探路。
林方嶽反對:“不行,博哥,那邊人數絕對少不了,你過去太危險。”
李博:“我得去看看他們的人往哪邊走了。要不咱們都不能定在哪裡搭帳篷。”
林方瑤:“彆啊,你一旦被人發現了,還能有活路嗎?大不了今晚不睡。”
楊老三:“是啊,就目前這情況看,我們連夜跑路比較安全。”
李博:“那也要先看清跑路方向,彆跑進人家的賊窩兒裡。”
劉老二:“現在土還有一點濕,下山的路不好走,要不就原地呆到天亮?”
張華:“原地也不現實,這裡距離墓地工程隊這麼近,明天還有人來‘收人頭’的話,我們豈不是來送的?”
林方瑤:“肯定要行進,但最好是7人一起,一旦遇到他們,就用藍寶兒逃。”
李博:“你們聽我的。第一,我有夜視儀望遠鏡,絕對會在與他們保持很遠的距離進行觀察。第二,萬一真被發現了,我會往遠離你們的方向逃。現在這麼黑,易躲難找,我還是很有把握成功逃跑的。真有什麼問題,咱們明天汾河往下遊走一點集合;你們不要動,我沿河道找你們。”
茶湘看李博很堅決,隻好說:“那好吧,我帶他們先原地等你。”
她躲到人群正中間讓他們擋光,自己用手擋住手腕,按亮表盤,看了下手表:10:23。這個時間是他們穿越前沒有改過的時間。
茶湘:“我們按照沒改動的時間算,等到你1點,如果1點你還沒回來,我帶他們下山。”
李博:“兩點吧,夜路走不了太快。”
茶湘:“……好吧,那我們等到你兩點。”
“行。他們交給你了。”說完,李博轉身往方才有聲音的地方摸去。
雨後的山裡很冷,縱使李博戴著戰術手套,可手指還是漸漸地感到了冷氣。他握緊小刀,緩慢前行。每走一小段,他就用紅外望遠鏡確認一下。
走了大約十幾分鐘,他到了起初天啟石正上方的空地邊緣。
這裡應該是墓的正上方,剛封頂完畢,李博想。
目前可看到的連接空地的路有三條。一條向是下山方向,兩條是通往山後。通往山後的兩條路,左邊那條應該是剛才屠殺聲音的來源,右邊那條路有很多石塊和碎土,很可能是施工運料的路。
李博輕手輕腳地快速穿過空地,朝著左邊的路走。路邊,有他們吃飯的土棚,地上還有吃完飯沒有收的碗筷。
難道,是吃完最後一頓,就讓他們“上路”了?這些東西可能後麵會被收拾乾淨。李博想著。
在這條路上走了不到十分鐘,李博不再沿著路走,而是鑽進山上的樹林裡,然後拿紅外望遠鏡去看。可惜還看不到,山體擋住了。
他又往前走了一段,肉眼可以看到遠處空地的火光。
李博用望遠鏡觀察:
那是一個供工人睡覺休息的小空地,有些簡易的營帳。營帳外,是一具又一具鮮血淋漓的屍體。外圍,是一群穿著輕甲,佩著大刀的殺手。那個像是首領的人在指指點點,像是在指揮手下處理這些可憐的工人的屍體。
劊子手們簡單湊合地挖了個坑。坑還未挖好,沒有挖坑的人,把屍體抬到坑邊,等待挖好後,就這麼丟進去。這些可憐的工人,被殘酷地剝奪了生命,並且死後沒有一個體麵的墳塚。他們要被亂葬在這個角落,也許在填土之前,那些人還會用火焚燒他們的屍體。
還有人在拆帳篷,拆完的也丟到了那個沒有挖好的坑邊。
李博緊皺眉頭……他是一個現代人,看到如此殘忍的事情著實揪心,卻無法用現代的標準去衡量古代人的做法,因為這個年代就是如此。
那些劊子手想來不是第一次做這種事了,看著動作熟練,從容鎮定。
在這裡看著也是徒增悲傷,並無用處……李博準備回夥伴們那裡,然後趁這幫劊子手還在埋屍,趕緊下山。
大概是平日謹慎習慣了,李博往回走之前,還是開啟了望遠鏡的夜視功能,在四周看了一圈。
居然有人!
他看到坡下的小路上,竟然跑來了一個人!沒有絲毫聲音,且動作極其敏捷!李博瞬間屏氣凝神,俯低身子,握緊武器,以防被發現。畢竟對方的段位,看身手就能估計個大概,李博自覺自己和他單挑的話,應該落不著好處。這人很可能是個探子,或者傳送信件的。
那人沿著山路,徑直奔向那片小空地。
待他跑到亮處,李博用望遠鏡仔細觀察他們在做什麼。
那人單膝跪到首領麵前,報告了什麼,又對著墓地方向指了指,手指向下點了一下。
難道是他發現了嶽子他們????李博想到了最壞的可能,驚出了一頭冷汗。
那個首領聽完報告後並不慌張,還在休閒地……盤核桃嗎?看不太清,那動作像是在盤核桃。
李博他爹就是一個鐘愛盤核桃的人,他告訴兒子說,盤核桃在隋唐時期並不盛行,隻是少數人把玩的東西;到了明朝時期,著名的“木工皇帝”朱由校,愛核桃愛到了癡迷的程度,從玩兒核桃到雕核桃真的是樣樣精通,將普通的玩核桃提升到了文玩的藝術境界。然後,明清時期盛行盤核桃。
李博記得他爹同他說過,有的人盤核桃是為了把核桃盤好賣錢,有的人盤核桃是跟風,真正愛好盤核桃的人,往往是做事專注的人,有一定空閒時間,做事很有耐心的人。
因此,李博腦海中已經開始模擬各種情況下,他要如何應對這種有耐心的敵人。
那個首領回頭點了兩人,向著那個探子微微抬了抬下巴,應該是示意那兩人跟著這個探子走。那兩人行禮領命,同探子一起,三人沿著小路往出奔。
不論朋友們有沒有被發現,現在讓他們往墓地的空地方向走,都對夥伴們不利。李博迅速從腳下摸出一塊石頭,朝著火光方向的山下用儘全力丟了出去。
這塊石頭比網球尺寸略大,砸到山下發出了很大響聲。
小空地的劊子手們瞬間警覺,首領指示所有人下去查探。
那些人帶著火把往李博丟石頭的地方找,包括本來要奔出來的三人。
見這三人暫時被拖住了,李博迅速返回。為避免被發現,他沒有走山路,而是在樹林間儘快穿行,並且不發出聲音。
待他又一次來到墓地這裡的大空地的邊緣時,他繼續開啟望遠鏡確認後麵暫時沒有人追來。他又看向下山的路,沒人。再看向同伴躲藏的方向,沒人。往山上看……有人!
那人衣著不是劊子手穿的輕甲,他穿得同工地上的人差不多。他蜷縮起來,靠著一棵樹。
這下李博的思路理出了一條線:一個修建墓地的工匠,因為某些原因,剛好躲避開了殺手們的追殺,躲到了山上。殺手們在大肆屠殺後,發現少了一個人,所以派那個探子……不,不是探子,應該是殺手之一,或者更應該是派了更多人,去尋找這個工匠。小空地那邊,山勢陡峭,不好下山。大空地這邊,四麵中有兩麵挨著的是山,一麵是崖,最後一麵是可以下山的緩坡。那麼那條下山的路,可以說是唯一的路,或者說是唯一下山的方向。難怪那個盤核桃的首領不著急,除了性子沉穩是一個原因外,很可能更主要的原因是,他在下山的路上早已經布好埋伏,等待這條漏網之魚上鉤。
那麼,那個躲在上麵的工匠,為什麼沒有下山呢?李博想了好幾種可能:一,他可能在下山的路上,發現有埋伏。這一點不太成立,因為剛才的那個像探子一樣的殺手,在暗中視物能力較好,行動敏捷,不應該說是工匠發現了他,而他沒發現工匠。第二種可能,是工匠猜到了下山的路上會有埋伏,所以並沒有往山下跑,而是躲到了山上。
目前來看,第二種可能性大一些。那麼問題來了,從開始屠殺到現在,已經一個多小時過去了,那個工匠怎麼才逃到了那個位置?這麼長時間,應該逃到更遠的地方才對,這樣才更不容易被搜索到。李博估計,他可能是因為營養不良,患有眼盲症,在夜間目力極差,勉強才爬到那個位置藏著。據說古人患有夜盲症的人很多,尤其是地位低微的人,營養不良很普遍。
現在很大可能是有殺手在下山的路上埋伏,他們這群穿越者恐怕暫時不能隨便走動。到了白天,他們很容易被地毯式搜山的殺手發現……這可怎麼辦?
那個躲著的工匠,有沒有可能知道其他下山的方法?如果他提前猜到了,墓地建成後會被滅口,那麼他躲開了屠殺就說得通。要是真是這樣,那他也有可能提前準備過其他逃跑的方法,隻是礙於夜盲症,夜裡走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