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觀” “禪” “悟”
這裡是一片包穀地,還能看見地麵上沒被渣土掩蓋起來的一些枯萎了的玉米杆子、葉子。
跟市區的渣土場比起來,這裡肯定要小很多,另外倒土的渣土車也不是後八輪,而是農用車。
這些從土堆的大小就能看出來。
另外也沒用推土機推平,它們被直接倒在了包穀地裡後,就一堆堆的保持著原來的樣子。
土堆麵上有腳印,這說明有人過來尋找過,可能是工地乾活的人,他們應該是發現了啥東西,在工地找了後,又到了土場這邊。
不是第一時間在土堆尋找,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武元勝沒發現多少粗瓷的。
想到這裡是寺廟,瓦當是蓮花紋就很正常了。
(這個不能從生活用品判斷寺廟的年份,畢竟後人用前人的生活用品很正常。
除了那些實用石器,武元勝還撿到了一塊帶字的石頭製品。
因為那個物品,有它特殊的含義,裡麵蘊含著特殊的故事。
石礎沒有花紋,跟老城區的差不多,武元勝並不打算撿走。
大瓦的長度有30公分左右,寬度大概也有16公分,這個年代很早,至少到宋代。
畢竟他弄不回去,坐他的車過來,他有些不好意思要這樣大件的物品。
各種瓷片不少,沒過多久,他的雙手就拿不下了。
武元勝笑著對他說道,畢竟瓷片是值錢的。
“是啊!一會兒我們抓緊時間撿,找完麵上的東西,再掃蕩土裡的。”
看了楊探頭一眼,他的情況差不多。
這是真的印證了“廟前窮、廟後富”的俗語。
當然,搬那些東西也很耽誤時間,有那功夫,多撿點瓷片,也能賣出一件石器的錢。
鄉下很多人隻種一季農作物或者乾脆荒著啥都不種的人不在少數。
可能是覺得這邊是亂磚頭、碎瓦片沒有價值,他去找更值錢的東西去了。
這個石碑,應該是曾經寺裡某個人打坐麵觀的物件。
之前有字的一麵是向下的,要是朝上,被彆人看見,說不定就撿走了。
可能是覺得笨重,這些石製品,當地人包括那些施工的人,並沒有撿走。
寺廟的生活用品,並不低檔,那些燒香拜佛的人,長期捐贈香火錢,所以購置的壇壇罐罐、碗、盤子,基本上都是細瓷。
哪怕是到了民國,也不是普通人家能夠用得起的。
雖然花費的時間不久,就一個多小時,但收獲還是很不錯的,每人找到的瓷片,有四五十斤重。
除了三個字,並沒有其它的紋飾。
看著這個石碑,能提醒或者讓他記起一些事情,感悟很多的“道理”。
返回麵包車旁,放好東西,兩人都各自拿了一個蛇皮袋,又都去了土堆那邊,繼續撿了起來。
土堆裡麵的東西,當然不僅僅隻是瓷片,還有石頭材質的製品,少量的琉璃製品或者殘片等。
一些搞收藏的人,他們都可能保存某些不出售的物件,那些對彆人來說可能沒有多大的價值,但對其自身,卻比較重要。
把它撿起來看了看,有些殘缺,不過還是能看清麵上的紋飾,是蓮花紋。
小瓦跟一些老房子上麵看見的瓦差不多,這是清朝之後的。
土堆裡麵混合的有瓷片、陶片。有宋代的,也有漢代或者唐代的以及明清時候的青花瓷。
這些琉璃製品,有清朝時期的,也有民國時期的。
把它拿在手裡,武元勝繼續找了起來。
“看上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一一一.二五三.二一二.一二零
(生活中,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就算不看書,隻是看見某個物品,都能想到很多,有一些明悟。)
大概就是那種境界:
石碑不大,邊長約40公分、厚約六七公分,重約五六十斤。
他一樣向著停車的地方走去。
用琉璃製作的東西,在古代一般很值錢,越早越貴重。
不過寺廟通常算是“大戶”,有一定的經濟實力。
磚的區彆倒不是太明顯,主要是瓦,瓦有特彆大的跟那種比較小的。
看了一眼楊炭頭,他已經走到前麵十幾米遠的地方了。
其中石頭製品,有石礎、石花盆、石麵盆、石香爐(長方形的用來裝香火的容器),用來搗藥的大藥錘等。
看了幾處土堆,他發現這塊倒下的都是青磚青瓦片。
賬大家都是會算的。
楊承說完向麵包車那邊走去,準備拿他帶過來的裝東西的袋子。
這幾年,種一年的地不如外出打半個月時間的工。
找了一個跟楊承不同的方向,他也沒在瓦片、磚頭這裡尋找,看起那些土堆裡麵的東西了。
上麵的字很少,就三個:
“楊老板,看來我們不虛此行啊!就算土裡沒有銅錢或者彆的,多撿一些瓷片回去,也不算白來!”
看了看渣土場以外的田地,很多都荒蕪著,並沒有種任何的莊稼。
字是楷書,刻的很好。
花盆、麵盆、香爐、藥錘,他把它們搬到了車上。
磚瓦的不同,說明這寺廟以前肯定也重修過。
是一個方形的類似於小石碑那樣的物件。
楊炭頭應該比他多一點。
“觀”、“禪”、“悟”。
這種蓮花紋,蓮花是單花瓣,長條形,一看就是宋代的瓦當。
之前的那些磚頭、瓦當倒是能夠判斷一下寺廟的年份。)
可能覺得是瓷片,在他倆之前過來掃蕩的人並沒有撿起來。
仔細看,磚塊跟瓦片的樣式、大小很多都不一樣。
所謂“一聞金剛即解悟!”
因為宋代之前的瓦,通常比較大。
兩人來來回回的反複尋找,把倒過來的渣土堆,麵上能看見的、有價值的物品掃蕩完,已經差不多十二點半了。
其實從人品來講,楊承人還算不錯,自私每個人都可能會有,但道義方麵的事情,他看得明白。
看了一會兒,武元勝突然在一塊瓦的旁邊發現了一個筒瓦的瓦當。
楊炭頭看見了石頭的東西,並沒有要,說讓給他算了。
武元勝撿到的,裡麵除了官窯的沒有,民窯精品都有好幾樣。
或是畫著人物、或是畫著吉慶圖案,亦或是畫著好看的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