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一橋西頭清真寺(1 / 1)

第442章 一橋西頭清真寺

第一次在他們家新裝修的房子裡麵吃飯,中午的菜很豐盛。

武芸專門買了一隻老母雞燉湯,早上就燉上了,中午弄到餐桌上吃,肉很熟,都脫骨了。

不過這樣也好,老母雞嗎,就是要燉熟一些。

另外還有野生黃顙魚,海鮮基圍蝦等。

除了做的菜,他們買的還有鹵菜、涼菜。

菜好,丁常喜還拉著他喝了白酒。

吃完午飯休息了會兒,他們去附近的商場、超市逛了一圈。

最近一直都在忙,武元勝不知道有多少天沒有逛過這樣的地方了。

在商場裡麵,看見實用的、合適的東西,他買了不少,難得有時間,買一些備用也好。

七夕做的有活動,多少比平時有些優惠。

逛完商場,武芸跟丁常喜回家做飯期間,他們去湖邊公園又逛了一會兒。

小孩子,要多誇獎,那樣他們就會更有自信。

走出小區大門口,跟父親聊了幾句,看他騎上三輪車離去,他們也坐上麵包車返回了。

雖然不是太清楚,但也能聽見差不多的意思。

吃過晚飯,起身準備離開時,武芸遞了一個紅包給她,對她說道。

9月5號的下午,他去了老城區一橋的西麵。

路上看了一下紅包,裡麵有600塊錢。

昨天下了大雨,土場這兩天後八輪進不去。

等再次去了他們住的地方,等了不久,晚飯就好了。

教了兩遍,她奶聲奶氣的跟著喊了起來:

七夕去武芸跟丁常喜新裝修的房子那邊玩,回去之後過了一天,他跟易筱月商量了下,也找了家裝修公司開始裝修彆墅了。

“淇淇真乖、真聰明!再過一段時間,肯定就能喊清楚了!”

“淇淇,快謝謝姑媽,說姑媽,謝謝!”

小孩第一次去長輩家,是要給上門禮的。

吃飯的時候,丁常喜依然拉著他喝了點酒,不過晚上他們喝的是啤酒。

回家後,她要看電影,兩人又去樓下的電影院買了票,看了一場電影。

她抱著武淇,教她說道。

“咯媽……嘻、嘻……”

聊了幾句,幾人就乘坐電梯下樓離開了。

“筱月,這個你拿著,是給小淇淇的!以前我們沒有自己的房子住,現在有了,不能失了禮數。”

晚上喝了酒,車是易筱月開的。

上午在渣土場轉了半天,找了一些被雨水淋出來的東西。

主要還是瓷片,另外有一些雜件,琉璃珠子、瑪瑙珠子之類。

到了一橋這邊,他看了看回民街拆遷區的進度情況。

跟上次過來相比,這裡沒搬走的住戶已經不多,最多隻剩下了五分之一。

另外那些搬走了的人的房子,有的已經被挖機扒倒塌了。

可能是在催進度,畢竟征收已經過去了很長的時間。

回民街這一片也有曆史建築,還有會館。

當然,還有一個規模很大的“清真寺”。

之前來的時候,他看見過幾次,是被房子以及院子圍起來的一片比較大的區域。

說起清真寺這地方,其它地方的人暫且不說,住在老城區這邊的人肯定是知道的。

很出名,是一個很有曆史的處所。

(據說後來,裡麵除了一顆300多年樹齡的大楸樹,整個清真寺全部拆除重新修建了,變成了鋼筋混凝土式的仿古建築。)

隨便走進幾戶搬遷了的住戶房子看了會兒,他發現裡麵有價值的東西不多,除了柴火、少量的家具,其它物品大多數都被彆人撿走了。

東西不多,他乾脆不去那些已經搬遷了的人家裡看了。

簡單轉了轉,就走到了清真寺的門口。

這處地方,寺門是三層飛簷式的門樓,兩端為雙龍捧壽封火牆,正中上方的長方形青石上自上而下刻著“清真寺”三個大字。

門壁兩側鑲有壁花及阿拉伯文字屏。

大門是開著的,沒有規定不讓人進去。

既然門開了,他打算看看裡麵的情況。

沒有多猶豫,武元勝直接走了進去。

進門後,能看見裡麵有幾塊石碑,上麵有寫著漢字的,也有寫著回文的,還有兩種文字刻在一塊碑麵上的。

回族文字他肯定看不懂。

簡單看了下其中的一塊石碑,是對這處清真寺曆史的介紹,說的是:

它是省四大古清真寺之一,始建於明朝。

乾隆年間重新修建了,是當時的回民捐款籌資修建的。

後來道光、同治年間又有修建,規模擴大。

特殊年代受到一些破壞,八十年代又進行了重修。

現在看見的清真寺,還是很沉舊的,有曆史建築那種古色古香的風格。

不過他知道,隨著拆遷的完全拆除,蓋成了仿古建築之後,就沒有那種味道兒了。

(當然,不僅僅是這裡,很多古遺跡遺址,隨著城市的開發,都重新拆除蓋成了混凝土仿古建築。

完全沒有了那種歲月留下的痕跡。

說的保護文物古跡,不知道蓋了新的房子是不是算是保護。

或許這也是順應了時代的發展吧!)

看完石碑,他繼續往裡麵走去。

這裡的建築,主體是坐西朝東的,屬於傳統的四合院建築形式。

主體建築,禮拜大殿為宮殿式。

分卷棚、正殿、窯殿3個部分,勾連相接,可供很多人同時禮拜。

在裡麵轉了一圈,期間也有少數幾人進來看了看就離開了。

他們主要是站在那棵大楸樹旁看了會兒樹,摸了摸它,順便張開雙臂抱了一下。

這棵楸樹很粗,需要兩個成年人合抱才能勉強抱住。

沒看見清真寺的管理人員或者工作人員。

在他準備離開時,終於有一個戴著回民帽子的人走了進來。

這人年齡看上去五十歲左右,不像是回民,隻是戴著回民的那種帽子。

他的兩隻手裡還提著很多袋子,袋子裡麵裝了不少的東西。

那些物品看上去很雜,有盤子、碗、茶杯,搪瓷缸子等瓷器、搪瓷製品。

還有鞋拔子、刷子、煙灰缸、木刨子、麻繩等日常生活用品。

作為經常在拆遷區轉的人,看見他手裡拿的物品,武元勝就知道,這些肯定是他去那些搬走了的人家裡找到的。

難怪他去了幾家搬遷戶家裡沒發現啥東西,看來是被他或者附近的其他人撿走了。

不過被人撿走了也好,算是保護,要是不被撿走,到後來挖機扒了房子,一樣破壞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