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指望他們能打贏校長,不如相信我是(1 / 1)

人的名樹的影。

葉洛要搞助學基金的事情很快就在參加北平會議的一群人裡傳開了。

他惟一創辦的基金——葉氏慈善基金會,剛出來時遭到無數人的質疑和嘲諷,葉洛沒有氣餒,頂著巨大壓力將它一步步經營了下去,這才有了現在的風評和名氣。

許多人很後悔沒有入股葉氏慈善基金會,為自己的鼠目寸光感到羞恥。

掙不掙錢其實不重要,若是能像葉洛一樣在北方獲得如此大的民心,花點錢又如何?

因此這個助學基金才起個頭,除去閻老西外,又有諸多大大小小的軍閥和各界名流聯絡上葉洛,希望能入股出一份力。

汪某人舉辦的北平會議還在繼續召開,但人心早已渙散,後麵兩天的進程就是在走走流程,沒人真的在意結果和未來。

他原以為能靠這個積累一些人脈,集合那些看校長不爽的勢力,將他們聯合起來配合自己一起反蔣,再不濟,靠著此次北平會議,至少得確認自己在反蔣勢力中的龍頭位置。

奈何三天過去,北平會議的熱度甚至還不如葉洛搞的這個助學基金。

如今北平這邊大大小小的報刊雜誌爭相報道著北大助學基金的新聞,恨不得天天把葉洛的照片掛在頭條引流,至於這個北平會議,還得汪某人出錢,他們才舍得分一個小夾層給他。

待遇差距之大,令人唏噓。

張漢卿總算看明白了這批人的情況,混了三天吃吃喝喝,準備拍拍屁股帶葉洛回奉天瀟灑。

按葉洛的笑話,“指望他們能打贏校長,不如相信我是秦始皇”。

雖然不知道這個笑話的典故在哪兒,但張漢卿莫名覺得好笑。

與北平會議相關的一切事宜葉洛都沒有去摻和,偷偷潛藏在北平的情報處特務們觀察了許久,終於確認此事,馬不停蹄的拍了電報給校長,為葉洛澄清了一切。

其實這群特務也不想和葉洛為敵,甚至隱隱希望能和二少爺站在一個陣營。

多次事件證明,即便是號稱“活閻羅”的戴立也搞不定葉洛,好幾次成為他的手下敗將,誰還敢正麵和二少爺互剛啊?

葉洛在北平一直留到了十二月底,這些天都在跟北平的十所國立大學(包括清華)的校長,商量創建葉氏留洋和科研基金的事情。

他為北大風風火火搞助學基金,個人出資100萬大洋,社會募捐400萬大洋,很快就湊夠了駭人的500萬大洋,幫北大先發了拖欠的教職工工資。

剩下的那些錢由葉氏投資在北平的分部掌管,平時用於各項商業投資和使用,以此利滾利,若北大師生有需求,隻要向校內高層申請,最後通過助學基金委員會的審核,便能成功提款,以解自身燃眉之急。

介於前世的種種經曆,葉洛在設立助學基金後,著重強調了要精簡管理人員數量,儘量簡化內部流程,不要搞得和政府部門工作一樣,學生申請一百大洋助學,最後得一年半年才審批完成。

隻要有錢的地方就有蛀蟲。

幸好葉洛深諳此道,有葉氏慈善基金會的前車之鑒,助學基金至少前期運作的非常完美,沒碰到什麼難題。

委員會成員初步認定為五人:葉洛、蔡元培(現任校長)、馬裕藻、校長、張漢卿。

其實真正管事的大概就隻有蔡元培和馬裕藻了,葉洛偶爾提供意見,至於校長和張漢卿就是掛名,借一下他們的東風,也順便提供一下政治界的後台。

這種不花錢卻有好名聲的事情,校長樂得不行,滿口答應,完全忘記了北大曾是地下組織成員聚集的“匪窩”。

二少爺僅僅花了幾天,說了幾句話,寫了張支票,就把糾纏北大數年的財政問題給輕鬆解決了。

看到這一幕,其他大學也紛紛眼紅起來,校長們聯名找上葉洛,希望他能幫助自己學校也整個類似的基金會。

這些都是目前國內最頂尖的大學,彙聚著來自全國各地的精英學子。

1929年,距離37年僅剩八年,日後抗擊日寇,抵禦外敵的一大部分精英就來自於此。

葉洛當然不會吝嗇錢財,反正都是舉手之勞,便一一允諾了下來。

眾人商議了幾天,便有了創建葉氏留洋和科研基金的計劃。

初步計劃如下:

葉洛每年捐資100萬大洋,資助50位北方地區最優秀的學子赴歐美公費留洋,另外每年再捐資50萬大洋,資助100位北方地區優秀學子留洋勤工儉學(以美國紐約地區的大學為主),這些學子課餘可在紐約葉氏相關產業,或是洪門下屬產業打工賺生活費。

清華學堂昔日的公費留洋班因庚子學款逐漸耗儘而作廢。身為曾經的受益人之一,葉洛重啟該項目,挑選最優秀的十名學子,送往世界各地頂尖學府公費留洋,可一直讀到博士後。

該項目也納入葉氏留洋和科研基金中,所需錢財均由葉氏投資提供。

該計劃擬定和公布後,南北各大報紙陸續發布消息,無數學子振奮,那些來自貧寒地區,很難得到留洋機會的學子有了希望,一時求學之風盛行,竟然蓋過了“交誼舞”之風。

兩個助學基金,少說每年要花掉葉洛300萬大洋,如此財大氣粗的行為,全國震驚。

一時間,民國首富的言論遍布各地,也許他的財富在外界看來目前還遠不及孔宋兩家,但他的風評和名氣已經趕超孔祥熙和宋子文。

其實葉洛真正的財富也暫時超過了這兩家。

30多億美元的資產,放在世界那都是最頂尖級。

錢生錢比賺錢容易得多。

而且有了偌大的名氣,葉洛就是葉氏投資的一塊金字招牌。

在北方,隻要是葉氏投資名下的企業,生意都紅火得不行,民眾感覺買葉氏的產品,就在資助自家學子讀書留洋,很有民族認同感。

連帶著像華聯影片公司這種和葉氏投資合作的公司都受益良多,公司老板羅明佑專程跑來北平請葉洛吃了頓飯,留下五十萬大洋無償捐贈給兩個助學基金。

“阿洛啊阿洛,為什麼你做任何事情,看起來好像都那麼容易呢。”張漢卿都有些羨慕他了。

葉洛笑而不語。

其實後世某手機品牌玩的就是這一套賣弄愛國情懷,但時代環境不同,1929年,這種操作更容易奏效,效果也更好。

他隻是讓旗下的那些報刊偷偷將助學基金、愛國求學、內憂外患和葉氏聯係在一起,便爆發出了駭人的化學反應。

和後世不同的是,葉洛是真在做事,而不是利用愛國來發大財。

所以他問心無愧。

隻是這事揭開裡子,依舊是商人的利益論調,難登大雅之堂,所以就不和張漢卿等人詳細解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