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音閣搬到峚山之後,討要丹藥的顧客們倒是少了起來,從從為此很是著急上火,便日日在鈴鐸耳邊念叨著崇吾山的好。鈴鐸最開始隻是嗤之一笑,不想理會,不成想從從的念舊之情竟如此深厚,近幾日愈發的聒噪起來,便對它施了禁言術。
“我近日欲煉製一批珍奇的丹藥,這顧客嘛,自然也不再是以山中妖獸為主啦。”
從從皺起了它額上鬆散的皮,歪著頭看著鈴鐸滿懷希冀的臉龐。
“我記得,你當初還問過我為什麼會給此閣起名為塵音二字。今日我便告訴你罷,這凡塵俗世,紛擾不斷,或蠅營狗苟,或困苦掙紮,心中皆會有怨,由怨乃生念,此念可成音,我便捕捉這音,幫助他們所念成真,隻是這成真的代價卻不是一般俗物便可置換的。”
說罷,鈴鐸揮手解開了從從的禁言術,從從由最開始的不解到一臉崇拜之情:“不愧是閣主!我就說您不會眼睜睜的看著咱們生意日漸凋零的,隻是這凡塵的癡念閣主欲如何獲取呀?”
“你算是問到了這關鍵之處,你且抬頭看看這洞頂係著的八角銅鈴,不覺得奇怪嗎?”
從從望望洞頂複又迷茫起來。塵音閣雖設在一處開闊山洞之中,卻也算得上“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閣內也依照凡間住行設立了四五個小室,其中最大的石洞被鈴鐸當成了藏書室,最小的石室則分給了從從居住,一主一仆這段時日過得倒也融洽。
這石洞最奇特之處就當屬這係了十二條紅繩的洞頂了,每條紅繩分彆朝向不同的方位之餘,還琳琳琅琅掛了十二個八角小銅鈴。風從洞外徐徐吹拂,讓人心生愜意,這些銅鈴卻如同定住了一番絲毫未動。
“我還以為這洞頂的獨特裝飾單純是因為閣主喜歡呢,我反正是看不出什麼門道來,還請閣主快快解惑吧?”
“你且仔細想想,這助他人圓夢的大買賣定是要先聞得四海八荒的塵音吧?這一百四十四個銅鈴便可做到。當有凡人亦或是妖靈誠心發願,這心聲便會撼動這些銅鈴,咱們到時候便可通過這鈴音辯彆這筆買賣是否劃算。”
“妙哉妙哉!閣主這法子簡直太故弄玄虛了!”
鈴鐸早已做好被吹捧的準備,甚至連謙虛的話語都要脫口而出了,卻被從從胡亂的說辭攪得興趣全無,隻是也不好發作,便狠狠地挖了從從一眼。
從從卻絲毫未察覺到鈴鐸的白眼,還當自己馬屁拍的十分精妙,便想趁著鈴鐸心情不錯繼續打探打探。
“閣主,您這等法力到底是如何修煉的?我雖苟且活了這二百餘年,但也自小闖蕩山野之間,,見過不少仙妖一眾,隻是從未見過有像您這般厲害且懂得如此之多法術的神仙!能跟隨且侍奉您真是我三生有幸啊!”
鈴鐸的心灰意冷漸漸有了些許回溫,她看著洞口的一株白頭翁默不作聲,那株白頭翁早已過了花期,徒留絲絲白縷在風中來回抖動,終於那絲絲縷縷順著風的掌心在空中翻滾,鈴鐸的思緒也隨之縹緲而起。
西王母的瑤池宮景色很是不錯,因搭建在高聳的昆侖山之上,所以宮殿秀美之餘也有幾分磅礴之氣,那光耀粼粼的瑤池似一麵銀鏡橫亙在天地之間,日光灑在池水上折射出一片七彩氤氳,池水中荷葉托著朵朵慵懶的粉黛色荷花,荷葉下幾尾金色鯉魚在流連嬉戲,真真是一片祥和之景。
瑤池中央突兀的矗立著一座高高的鐘乳石,好似一把鋒利的寶劍直指天際,這便是傳說中的淩雲鐘乳了。相傳這淩雲鐘乳可吸納天地間精華,又要耗上百年才能凝結成一滴聖水,這聖水經過淩雲鐘乳的百年淨化,已是這天地間最純淨無暇之物,珍貴無比。每當聖水即將滴落,王母便命仙娥早早地在一旁舉杯等候,而聖水的用途也十分廣泛,可用於澆灌蟠桃樹,可飲下增進修為,亦可滴入瑤池裡預知未來,至於其他用途還未曾可知。
瑤池畔,一座座宮殿隨著昆侖山的走勢依次順勢而建,這些宮殿雖看起來氣派巍峨,但其內裡卻並不華麗奢靡,一應擺設皆追求雅趣彆致,就連一個白玉花瓶也是鏤空成祥雲狀,瓶口用青金石綠鬆石滿滿的鑲嵌一圈;暮靄紗縹緲在偌大的殿門隔間上,正麵看好似天邊的迤邐萬丈的晚霞,背麵卻似夜空銀河星星點點,看得久了思緒也跟著飄忽不定起來。
其中,這宮殿之中的紫翠丹房也是如此這般擺設,隻是這殿中有一樣東西卻與其他雅致擺設不儘相同,那就是一尊紫金小丹爐。
丹爐雖然小巧但卻甚是精致,整體形製如同瑤池宮一般,雕刻華麗、鑄造精良;爐蓋好似宮殿的屋頂,隻是末端的燕背翹脊被設計成十二脊,分彆指向十二方位,每一翹脊下方皆墜了一個八角銅鈴;爐身則雕刻著層層祥雲紋樣,在爐內赤焰的滾滾襯托下好似萬千金龍競相遊弋;爐腿更是設計成四隻鳳凰的樣子,每隻鳳凰雙翅振動,一隻鶴腳呈用力登地狀,一隻則懸空,好似要把這尊小丹爐馱離昆侖一般。
就這樣,小丹爐不知煉製了多少種丹藥,遂了多少仙官的心意,那嫋嫋紫煙攀著宮殿的雕花貝母窗格騰騰升起,珠光圓潤的貝母也在不知不覺中被熏染成了暗紫色,這千萬年來也未見有什麼變化。
隻是這一日,瑤池宮突然熙熙攘攘起來,原來是一眾仙姬神官都圍在瑤池畔議論紛紛,他們的視線都詫異的盯著麵前的池水,而那瑤池水不知怎的已變得混沌泥濘,好似一團烏雲凝固在天際。
王母皺著眉頭命人取出一盞池水,又將一滴池水滴在自己手心,隻見那滴池水好似被賦予生命了一般開始扭動起來,不消片刻手心裡已有了兩個不同顏色的水珠,一個清冽澄澈,一個則渾濁不堪。
這下池水渾濁的原因算是找到了,原來是一位剛剛升為仙階的小仙見昆侖山下弱水河中一尾黑鯉魚被水中煞氣纏身翻滾不斷,眼看即將一命嗚呼,她便心生惻隱,又想到瑤池仙澤定能淨化黑鯉的煞氣,便本著“拯救蒼生”的宏大誌向私自將那尾黑鯉放入到瑤池中。
這瑤池水哪裡禁得住弱水的汙濁煞氣,一時之間竟變得如同第二個弱水一般。那小仙早已癱跪在地,苦苦向眾仙哀求,眾仙雖氣惱焦躁,但眼下最要緊的不是懲處而是讓這池水恢複如初,大家齊齊望向王母,隻盼她能尋個法子。
王母卻鎮定自若的率領一眾仙人前往紫翠丹房,待走到紫金丹爐前,隻見她從袖間取出一個白玉小瓶,又命人將爐內赤焰騰騰燃起。隨即她向眾人展示瓶內之物,原來那是一滴淩雲鐘乳所產的聖水,依照王母的本意,這滴聖水本是要澆灌蟠桃園中一株近日萎靡不振的蟠桃樹的。
那滴聖水就這樣急匆匆被投入到赤焰當中,霎那間那火焰的顏色由紫紅色變成了藍色,就連煙霧也變成了淺藍。
這煉製丹藥本是要等上七七四十九天才算完整,隻是眼下瑤池池水如若汙濁太久,王母恐仙界生亂,便施法往丹爐內注入仙力。那嫋嫋煙霧因受到仙法力道的影響,好巧不巧偏就齊齊湧向丹爐頂端上的一個小銅鈴,又打個彎兒,繼續向上升起。
片刻後,丹爐內赤焰漸漸熄滅,王母也收斂仙氣,隻見爐內一顆晶圓玉潤的丹丸漂浮而出,眾人跟隨丹丸齊齊奔向瑤池。那丹丸漂浮的方向卻不是混沌的池水,而是池水中央矗立著的淩雲鐘乳,丹丸慢慢隱入石中,霎時以淩雲鐘乳為中心,整片池水開始一層層波動起來,每波動一層,池水就澄澈幾分,終於一切歸於平靜,瑤池仍舊是一片碧波蕩漾。
眾仙皆鬆了口氣,昆侖仙境也恢複往日的平靜。隻是那紫金丹爐上被煙霧蒸騰的小銅鈴卻萌生了意識,竟漸漸化成了一個嬌俏可愛的小女童,而這個女童便是日後的鈴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