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1 / 1)

極致之一

Part1

那天,並不是什麼豔陽高照的日子,寨子裡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林間九座”旁的河流因為雨水的加持,感覺水位高了幾分,河麵上泛起朦朧水霧,細密雨珠墜入水麵,激起萬千銀針般的漣漪。

九歌盤膝坐在臨河露台的竹榻上,銅爐裡沉香嫋嫋,白瓷盞中茶煙輕旋,簷角銅鈴在雨幕中搖曳出清泠的梵音。

雨勢很纏綿,正好微風的朝向吹向對岸,所以幾乎沒有什麼雨水能飄進小露台裡。小露台頂棚的屋簷處,水珠成串地從屋頂斜麵的瓦礫間落下,像是一道鬆散的水幕,再配上屋頂房角處清脆悠揚微動風鈴聲,有著一種遠離城市喧囂的寧靜致遠!

清晨的古寨人並不多,大多都是老寨的居民,開始一天的忙碌。

偶有遊客,也多是慢悠悠地駐足在橋麵上對著“林間九座”拍幾張美照,然後離去。

九歌並不通曉現世的營銷規則,一般來這裡的遊客大多都已經是在熱門的旅遊網站上訂好心儀的民宿,旅店才過來旅遊的。

很少是一時興起,到這裡才來找棲息的居所。

科技是發達了,人之間的互信卻並沒有增長,反而信息過剩,有時候還會真假難辨,旅者還是不願意設身處地的去探遊,以免被坑,大多選擇了大品牌的連鎖平台來規避風險,避免踩坑。

這種事情不並不是怕的問題,很多旅遊熱門的地方,網紅的地方,到了周末,或者節假日哄抬價格,那是常事,並不是顯而易見,而是比比皆是。

有時候你定好了,也未必都能住得上心儀的地方。

每天到這裡問詢的人並不少,而碰到九歌這樣,十分不熱絡的老板,多數人連價格都懶得問,就離開了。

之所以來問詢,一方麵房屋確實精致,地理位置著實不錯,但知道這個價格後和特殊的要求後,心裡難免都打鼓,另一方麵誰願意花錢來買個冰冷的服務呢?

可是九歌卻不管不顧,依舊我行我素地按照自己的方式來接待人。

曾經有客人揣測過這個“林間九座”老板的意圖,覺得他就是一個很有錢,玩票的人。一個對於經營上沒有盈虧一點都不在乎的人,還能那麼有錢的支持一家民宿的運營,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更彆說,從店內陳設的物品,一看都是非常精致的,偶有人住過,出來都經不住讚歎。

不論是各種布草,茶碗,酒具,乃至盛菜用的筷子,碟子,湯碗,每一件都是上號的骨瓷製品。

這麼一家高逼格的,有格調的民宿,卻有著極其不合理的住宿要求,一天隻接兩單,成不成還要看老板心情,看故事的好壞。

論起“聽故事”才能入住,寨子裡的這些民宿老板覺得,這九歌絕對腦子有問題。

不過反正幾乎也不搶占他們的客源,所以這些老板,老板娘也不把他視為競爭對手。

隻是九歌這老板不符常理的神秘行徑,讓眾人忍不住經常通過一些供應商,或者一些其他與他有過接觸的人,去打探,或者是挖掘他一些訊息。

隻是得來的訊息渺渺,最後大家也漸漸地對他失去了熱度,成了古寨中一個奇特的存在。

現在這個奇特存在的主人,就這樣安靜地坐在望著窗外一動不動,像是入定入禪一般。

“林間九座”路口旁的小橋是一座小拱橋,應該是有些歲月的積澱了,橋上斑駁的石雕扶手上,已經紋路不再那麼豐滿,有著被歲月侵襲後,露出來的坑坑窪窪的斑點。

明示著,它陪伴古寨已經有許久的歲月。

拱橋連接古寨兩邊,跨度也就十來米,中間的位置比兩邊的橋墩的位置高處了一米,讓拱橋看起來形成一個彎彎的小月牙形狀。

九歌的眼神從剛才點點漣漪的河裡,慢慢地移向了拱橋中間的位置。

看著橋上那些或慢悠悠的遊客,或著急趕路的寨子裡的人,看著他們臉上各種各樣的表情,眼神有些飄忽。像是在捕捉每個人眼神,想知道他們身上都發生過什麼故事。

他現在太渴望了能夠完成一次任務,到這裡一年多了,可是如今還沒完成一個任務,到現在心還是冷的,沒有怦然心跳,像是光有發動機,卻沒有鑰匙的車,無法啟動他那顆期待已久,澎湃的心臟。

他這樣的眼神,在外人看起來有些奇怪,就像是盯著獵物的感覺,偶有人和他對視,總覺得心裡毛毛的,趕緊回避他那渴望搜尋的眼神,生怕被他吃掉一般。

看著,看著,溫茶入喉,檀香寧神,漸漸地九歌的心又慢慢地靜了下來,當然本來也每跳動過。

眼神不再飄忽,而是一邊小口地抿著香茗,一邊淡然地看著橋麵。

棉雨還在持續,橋麵上慢慢露出一柄黃油紙傘的傘尖。

這種仿古的傘,應該現在很少能夠見得到了。

傘下慢慢浮現出兩個人的頭頂發束,兩人由於都在看腳下的路,走得很小心,還看不到麵容。

但從發束的樣式,窺其一二,應該是一男一女,而且應該不年輕。

男性一指長的發型,梳了一個左偏分,雖有些蓬鬆,但是一看就是精修過,打理很是整潔精致;而女性頭發的發型,是典型的歐米伽“Ω”發型,這種發型是流行於三四十年代的一種名媛發型。現如今還是有很多人喜歡,通常都是一些喜歡複古風的人,要不就是對著某些特定年代有情節的人,而多數是一些上了年紀,對這種發型極其喜愛的老奶奶。

隻是這種發型確實過於精致,九歌在這裡很久,確很少見,不免多看了幾眼。

終於兩人上了台階,緩緩抬起頭打量著周遭時,九歌發現是兩位已過花甲之年的老者。

兩人看起來十分的恩愛,老爺爺手搭在老奶奶的胳膊處,生怕雨天路滑摔著愛侶。而老奶奶則帶著恬靜幸福的微笑,享受著老伴的攙扶,時不時地側頭將臉上的笑意傳遞給身邊的愛人。

上了橋麵,老爺爺扶著老奶奶走到了石拱橋的中間最高的位置,麵朝著上遊河流,兩人開始欣賞著古寨的上遊景色。

和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不同,這裡的寨子很密,層層疊疊地在一起,土家古樓的樣貌看起來比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色,更為粗放一些,壯觀一些。

江南水鄉的房子大多都是一層,而這裡是一層疊一層,一般都是三四層之多。

老夫婦慢慢地看向“林間九座”的方向,兩位老人的眼神瞬間都閃爍有些異樣的光芒,因為它獨特的明清建築外觀,以及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整個寨子有著明顯的不同。

如果是遠處,很難感覺得到太大的差彆。

但是走到近前,卻感覺到它的精致,隻有兩層樓高,但是卻不輸於身邊的那些三層土家樓宇的高度。建築的比例正好,不會感覺它過於層疊,也不會有壓抑感覺。建築兩邊延伸出去的地方全部都是茂密高聳的竹林,整齊地包圍著,漸漸地和兩邊的山體成為一體。

竹林修正得很整齊,順著低坡向上,但是高處的竹林高度修整的高度正好,既不顯得很突兀,也有效的遮擋了外圍的視線,成了竹林圍牆的功用,讓人很難一窺後院的究竟。

在看到延伸到河麵一段的小露台,聽到微動的風鈴聲,以及瓦礫上留下的鬆散的水珠成幕的場景,這一幕靜怡的場景,深深的吸引著老奶奶,老奶奶看到此景眼裡都是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