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島日記》第三期的開頭是無儘的海天線、搖晃的漁船和尖叫的少年。今天的任務是協同漁民捕魚,林多多暈船的症狀實在是嚴重所以他選擇單獨活動前往市場調研,其餘5個少年換好衣服登上船。在海島待了三天六個人已經拋棄了妝發,現在海上的陽光強烈把五個人的臉照亮,尤其是肖雲笙的皮膚在鏡頭裡麵顯得很白。大哥在角落和漁民聊天,好像和可愛的勞動人民嘮嗑是林一的舒適區,整個人的氣質都變得和諧起來。
慕聲和肖雲笙湊在一起,當麵蛐蛐:“師哥,你看大哥像不像本地人”。
肖雲笙抬眼看去,林一已經開始研究起釣竿和漁網了,噗嗤一笑,林一聽聲抬起頭,“你們在笑啥啊?”
慕聲立馬“叛變”:“大哥,我告狀!師哥說你像當地人”。
肖雲笙立馬往前站給林一自證清白:“誒誒!冤枉啊!到時候看正片啊,現在都有鏡頭錄著呢”,其餘人也湊上來插科打諢,“戲劇學校內訌咯!”,前往海中心的漁船上都是玩鬨的聲音。
玩笑結束後開船速度開始變得緩慢,漁民大哥熟練的下網、行船、收網,雖然有些網點不是他們下的但是齊齊用力把魚捕撈上來的過程還是很令人興奮。海魚在網裡麵翻騰,銀白的肚皮在日光下閃耀,還混著一些蝦被裹了進來,海水的鹹腥味在不停翻湧,收網結束,滿載而歸。
漁民大哥挑了幾條魚現殺現烤,不添加任何調料新鮮的海魚在鏡頭下滋滋冒油,隻需要吃的時間蘸上一點鹽或者擠上一點檸檬汁,魚肉的鮮甜立馬激活味蕾,乾完活兒的幾個人倒是吃得安靜,倒是林一想起:給林多多留點。
林多多已經從市場溜達回來了,現在雙手插兜坐在露營椅上休息,剛剛給篝火添加新的柴火,火焰徐徐燃燒乾柴在烈火中爆出火星。漁船靠岸,五個人一起協助卸貨,漁民大哥還送了好幾條魚讓他們帶回去,並且約好淩晨在碼頭彙合他們下的網再去收獲。
回到露營地,還是熟悉的做飯配置,一開始他們也有考慮過要不要輪崗做飯,後麵還是林一說自己比較喜歡做飯而且也就做一個星期問題不大。大家也是很喜歡吃林一做的飯,隻是怕他一個人累著,肖雲笙的總結結束了討論,主廚繼續林一,幫廚、洗碗輪班,今天就輪到自己幫廚了。
肖雲笙切菜的手法確實不太熟練,剛剛處理完魚的林一走上前看了一眼:“這土豆是犯了死罪了?”。
肖雲笙不好意思的笑著,“確實做飯不熟練”。
慕聲正好路過,聽到肖雲笙說到“做飯”兩個字,好奇地問:“師哥,你會做飯?”。
“煮泡麵算麼?”,肖雲笙的回複非常之認真但是換來了大家的嘲笑:“這都算做飯的話,那在場各位誰不會做飯啊”。肖雲笙也覺得自己好笑,又狡辯了幾句之後繼續打下手。
這頓飯吃得豐盛又熱鬨,雖然隻相處了幾天但是幾位兄弟自然地就忘記了鏡頭的存在,可能是大海的緣故住在沙灘邊上眺望海天一線,聽著海潮之聲煩惱都會被消解;也有可能是遠離了城市的喧囂,脫下了原本在城市中人情來往的偽裝,呼吸到自然的空氣人體內的血液都在被更新;更有可能是人的緣分,六個人都沒有太多的偶像包袱或者是還沒有曆經“社會的毒打”,珍惜上鏡的機會但是在島上相處幾日之後發覺——更需要珍惜的是人和人這段可遇不可求的緣分,就像官微下麵有一個熱評:真是“難為”節目組都把你們一個個搜羅起來。
舒羽準備點下集的時候艾琳剛好路過眼睛剛好瞟了一眼:“你在看什麼?”
“一個在荒島求生的綜藝要一起麼?”舒羽把一隻耳機遞了過去。
第二集播放了十分鐘,出海收魚的收魚、開始擺攤位的擺攤位。
“完全看不出荒島的感覺啊?”艾琳看著鏡頭裡麵的人都挺熱鬨的。
“他們住在島上,待六天,現在是坐船到小鎮裡麵賣魚了。”其實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荒島,畢竟是個綜藝該有的資源還是有的,藝人雖然糊但是也不可能真讓人餓死。
出海的兄弟們滿載而歸,人還沒下船就有買家直接在船上定了貨,剩下的分好類搬下漁船在碼頭上開始售賣,天光初現的時候貨也剛好賣完了。幾個人約著漁民大哥一起去吃早餐,是平日裡漁民們經常吃早飯的菜市場。豆漿油條、煎餅果子、土醬香餅、包子饅頭應有儘有,蔬菜攤肉鋪也早早的開始一天的售賣,逛早市的叔叔阿姨絡繹不絕。
平時漁民大哥們都是隨便買個幾塊錢的早餐上船,賣完貨就回家休息了,這次跟著荒島六人組來到這個熟悉的菜場,幾個人找了個海鮮粥的攤點,選好了要加的料齊齊坐下。
漁民大哥這兩天第一次直接的麵對鏡頭,雙手在桌下局促的搓著,操著一口方言:“第一次上電視,和一群大明星喏”。
各位連忙擺擺手:“不不不,我們不是大明星,我們隻是記錄生活”。
海鮮粥陸續端了上來,自己加的料都藏在雪白的米粥裡麵,勺子一拌熱氣翻滾,一桌人都在呼呼地吹著送往嘴邊的粥。
林一吃得滿足:“在這樣的早晨吃到一口熱粥,真的好幸福,第一次吃到這樣的粥”。鏡頭慢慢拉遠,埋頭喝粥的“大明星”們在小店門口和周圍的食客融為一體,是菜市場熱鬨的叫賣聲混合著雙腳踩踏出的水聲,清新的蔬菜香味、油炸餜子、米麵饅頭發出的米香味兒,清晨在這個小小的菜市場蘇醒。
砂鍋碗和勺子碰撞的聲音漸漸減少,餐桌上的人陸續發出滿足的歎息。肖雲笙今天是參與捕魚的那一隊,好奇的問漁民大哥:“哥,我們在返航的路上我有注意到我們住的那個島上燈塔是亮的”。
林一附和道:“對的,我們剛來的時候晚上那個燈塔就亮了”。
漁民大哥用手掌擦了下嘴,擦完又愣了下抽了桌上的紙巾擦了擦手,“那個燈塔有個守塔人,是我們鎮的叫王大海,守塔守了……”說到一半停了一下仔細算算,“守了有30年了吧……”
利川聽完十分震驚:“30年!我天呐!在座的我們都還沒出生呢。”
漁夫大哥聽完嘿嘿一笑,解釋道:“是的呀,他家原本是爺爺守塔守了幾十年,後麵應該是他爸接班,結果有一年出海沒回來,王大海就去接爺爺的班了一直到現在。”
肖雲笙看得出來各位兄弟對這個地方比較感興趣,“那我們收拾下回去這個地方看看怎麼樣?”,各位起身收整,和大哥告彆之後準備前往燈塔。
臨走前肖雲笙又轉過身,眼睛提溜轉了一圈問大哥:“哥,現在王大海是多大年紀了?就是……該怎麼稱呼他比較好”。
漁民大哥的摩托車剛打起火,發出“突突突——”的聲音,大哥說話的聲音也跟著放大:“我讀初中的時候就去守的,算一下可能快50歲了……”
“好的好的,哥你騎車注意安全哈,回見了”,對著摩托車揮手,小車漸行漸遠,六位少年也登上了回營地的船。
艾琳把耳機拿下來,“結束了?”。
“這期結束了,下周更新,估計也就一兩周就大結局了吧”,舒羽把耳機收進充電盒,“來看下微博評論”,自然地點開微博看本期的官微評論,刷了一下都是各家粉絲的一些評論也沒有什麼有意思的。
艾琳看她點開了肖雲笙的主頁——一個20萬粉的藝人,誒好眼熟:“這不是那個綜藝裡麵的人麼?你喜歡他啊?”
舒羽思考了一下,喜歡麼?但是更多的是習慣吧,好像自己也不能立刻回答這個問題,也隻能說:“算是吧,關注了好幾年了”。
艾琳有點意外:“哇哦,原來你是走這種養成係路線的啊,看不出來你還追星。”
舒羽聽完“噗呲——”笑了出來:“這有啥意外的啊姐妹兒,咱也是人好吧!”。
艾琳也說不上來舒羽給人的感覺,舒羽初印象會給人一種距離感,但是人本身又非常禮貌;處理事情又很遊刃有餘,人會不知不覺對她產生信任,做事情有自己的一套邏輯給人不可抗拒又理所應當的既視感。
艾琳第一次遇到這樣類型的人,想起第一次做小組作業和人吵架,現在平平淡淡地一起看綜藝,內心感歎:這就是上大學麼?真是各式各樣的人都能遇到。
舒羽轉頭打量著思考中的艾琳,眼睛一眯:“你怎麼有一種‘真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的表情……”
妖精!艾琳被舒羽的話驚得睜大了眼睛:“你是會讀心術麼?”。
有沒有可能是你太好懂了,但是舒羽沒敢說出口:“你要補前幾期麼?”
宿舍裡也沒彆人了,兩個人外放著重刷了前幾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