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1 / 1)

方田的家鄉處於江淮之間的一所小城,小城以製茶出名,沒有什麼重工業,環境清幽、寧靜、舒適。

童年時期,方田是在縣城中心的一所鄰鎮中學的學校大院裡度過的,媽媽在中學教書,家是學校分配的職工宿舍,隻有居住權,沒有產權,長長的一間房,前後用擋板分隔成客廳和臥室,客廳也兼具餐廳用,走廊上正好在拐角處,修葺了一個簡單的小灶台,一個老式煤爐立在旁邊,周末或者沒課的時候,媽媽會自己買菜做飯,課程緊張時,就在學校食堂吃。

一到暑假,校園裡就安靜下來,大院裡也隻有幾個教職工子女還在裡麵生活。鎮上的初中在一個大院裡,旁邊一個小鐵門連接著小學校園,方田的小學生涯就在那裡度過。

順利升入初中部,等於就是從隔壁搬回了家門口上學,教室離家更近了!教室的窗戶離家的走廊隻有30米遠,跑得快的話,完全可以卡著點去。

所有的生活和學習都在一個中學大院裡。這樣的好處就是上學、放學,家人從來不需要接送孩子。非常方便。

宿舍往前走一段,路的兩邊是長長的冬青樹,小時候的方田可痛恨這個冬青樹了,每當考試沒考好,媽媽就拿冬青樹的枝條往腿上抽,打之前,她還把枝條上的葉子去掉,這樣打得就更疼了!

方田媽媽是班主任,教語文和政治,對方田學習上要求非常嚴格。跟彆家的嚴父慈母相反,方田家裡是嚴母慈父型。爸爸的性格要溫和很多,方田挨打後,找爸爸哭訴,爸爸看著她小腿上的紅痕,很是心疼,跟媽媽說了很多次,不要打,好好講道理——但沒有用,她脾氣上來時,誰都管不住。無奈之下,方田隻能努力學習,成績好了,媽媽自然就高興了,自己也很少挨打。至於叛逆期,方田的少年時代,是沒有經曆叛逆期的,很是乖巧。如果真的說要有,也是延後了好多年才爆發出來。

媽媽的身體弱,有神經衰弱症,經常會夢魘——隔個三兩天夜裡,就會做夢不醒,“嗯嗯啊啊”魘住,爸爸就會趕緊將她推醒過來……

趕上爸爸出差不在家時,方田就承擔起這個責任來。與媽媽不同的是,方田極少會做夢,夜裡都是一覺到天亮,睡眠很好。方田覺得,可能是媽媽思慮過多導致的夢魘,夢魘又影響睡眠質量,因此神經係統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又會導致思慮過甚,從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這樣想來,隻能通過打破固有的思想,才會有顛覆性的改變。但一個成年人思維的固化,實在是很難改變得了的。

秋冬季節,適合滋補,大棗補血、桂圓補氣、川貝止咳、秋梨潤肺,媽媽常常就在小煤爐上燉煮一小鍋的紅棗桂圓湯或者是川貝秋梨汁,方田放學回來,遠遠就聞到一股甜香味,這是記憶中家裡甜蜜的時刻。趕上媽媽上完課,還要開教職工會,來不及做晚飯的時候,方田就先盛上一碗甜湯,先墊墊肚子,然後邊做作業邊等媽媽。爸爸下班的時間更晚,印象中沒有比媽媽下班更早的時候,甚至有時候方田作業都寫完了、先吃了晚飯,洗洗快睡覺的時候,爸爸才風塵仆仆地趕回來……

到了高中,搬了新家,是爸爸單位職工集資建的宿舍樓,方田的家位於郵電局的三樓中間的二居室。結構簡單,從樓梯向上,一路上來,打開房門,就是客廳,客廳麵積不大,放置著一組灰色格子的布藝沙發,有個長方形的小茶幾,對麵是電視機,右邊是一個做飯的小廚房,再往裡,向陽的位置就是兩間臥室,主臥帶著正南向的陽台,陽台一直到頭,包圍著小臥室的窗戶,非常簡單的布局。

方田的高中是所省示範高中,中考擦線一點考入,媽媽非常開心。離家6公裡外,走讀的話遇到雨雪天氣,來回就十分不便,於是方田就開啟了住校生涯。雖然生活上沒有在家裡方便,好在其他方麵十分自由,方田一邊慶幸於逃離媽媽的高壓控製,一邊磕磕絆絆地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

高手如雲的高中階段,方田隻能保證自己處於不掉隊的中等水平。媽媽這個時期的注意力從方田身上轉移到了方田爸爸身上。開始控製起爸爸的外出時間了。爸爸在電話裡,跟方田說起過幾次,也就吐吐槽,他們倆自有自己的相處之道,方田聽著就行了,也想不出來什麼可行性的建議來。

日子就這樣緩緩流淌著……

1997年酷暑,高考。考完回家休息了兩周,試卷的答案公布,接下來就是估分,再填報誌願。那個時期,並沒有什麼數據統計分析,也沒有一分一段,根據省排名來填報誌願。能參考的信息就是,按照自己試卷來估分,樂觀地估一個最高分,再悲觀地估一個最低分,再取二者的平均值,參照上一年目標大學的專業錄取分數線來填報誌願,當然也會有“專業撞車”的,那就運氣不好,所以一般為了能被心儀的大學錄取,還要填上一個“服從調劑”。

在翻看了好幾遍的《高考誌願填報指南》的小冊子後,方田和爸爸終於把誌願表填報完畢,交到學校裡麵去了。

可沒成想,方田媽媽帶上戶口本、身份證悄悄去了趟學校,修改了一部分的誌願填報——班主任非常負責,打電話給了方田家裡,得知消息後,媽媽已經回到家中,方田氣得跟她理論,她說她填的好。最後爸爸安慰她說,彆的沒有改,改動的是提前批次的,後麵的不受影響。

唉。後續當然是提前批次誌願錄取在先。

八月中旬,錄取通知書到了。

人的命運,至少職業方向上基本也就定了。方田看著錄取通知書上大學學校的名稱——那是媽媽心儀的,不是她的。

想著至少不是師範類院校,心下稍感安慰。以後的事,以後再說吧。

初秋,方田將要南下,到六朝古都南京,上大學。一家人正忙著收拾行李。

把要帶的書籍、衣物整理好,方田緩步來到客廳,爸媽還在打包吃的和棉衣等大件物品。被褥等通知書上說學校要求統一,直接到校付費領取,床單被套學校還設立了洗衣房,為大家提供清洗服務。大城市確實不一樣啊。

方田望著正在打包的爸爸,輕聲地問:爸爸,我們到省城坐火車去學校吧?

爸爸:哎呀,家裡有車!開車送你上學,帶上行李也方便,正好媽媽也送你!

媽媽:開車多方便!還不用大包小包拎著,到處轉車!說定了,就家裡開車送你去學校!

方田隨口應著:嗯……好吧。心想,唉,彆到時候又出什麼幺蛾子。

9月9日清晨,出發。

家裡的車是一輛乳白色的東風小皮卡。爸爸從邊防部隊轉業回來後,在國企的通信單位上班,工作待遇還好,方田學習成績不錯,省下來一大筆的輔導費,爸爸和同鄉的戰友就合資買了一輛小皮卡,順便跑跑運輸,拉一些貨,賺點外快。還順便解決了一位戰友家侄子阿炳的就業問題,請他來當小車司機。司機阿炳很年輕,比方田隻大兩歲,初中畢業就去學駕駛了,這次正好有了一個還算穩定的工作,儘心儘力乾著。隻是,阿炳頭腦不太靈活,駕駛技術還算過得去,但就是經常犯一些低級錯誤,比如,這次跑200多公裡的長途,他不知道把油箱的油加滿,頭腦一熱,就直接上路,等開到高速路的1/3處,發現油箱告警,而且這邊高速的服務站還離得挺遠。

爸爸隻好打電話找交通路障服務電話,請人過來幫忙,還花費了不小的一筆費用。

方田有點不高興。

就是覺得,經常有些無謂的麻煩事發生,這些本可以避免的。但家人常常會自以為是地做決定,然後產生某些麻煩。今天這件事是如此,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件,常常如此。方田莫名有些無力感。

但沒辦法,自己在家裡是沒有話語權的。雖然現在上大學了——但尚未滿18周歲,方田的小學是五年製,高考時,才17歲。

思想上確實開始有點叛逆了,但行為上因為自小乖巧慣了,極少忤逆,最大的反應就是沉默——氣急了,也隻會默默躲到房間裡,攤開書本,無聲對抗——媽媽一般看到這樣的情景,就以為她在乖乖學習,不會再說什麼教訓的話來。

方田也隻能這樣,才能享受到獨處的自由。行為、語言上能會受到壓製,唯獨思想無法禁錮。

路上的小插曲並沒有澆滅一家人去新學校報道的熱情,皮卡被路障部門的車拉到服務區,加滿汽油後,就突突突歡快地向著市區飛奔……

上午11點,方田一家人拿著錄取通知書來到了這所嶄新的兼具現代化風格和江南柔美風景的大學。校園很美,有河水、有小橋,高大遮陰的梧桐樹,紫藤纏繞的長廊,小山坡上的小亭子,荷葉滿塘的月漾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