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營(1 / 1)

董嫣聽聞韓暹借軍屯欲養兵自重時,離董承與韓暹爭地已經過了一個多月了。

她甚至還是從楊修那裡聽說的。

董嫣本以為父兄有了這個辦法,便能把事情辦好,至少讓洛陽的一部分百姓再不用忍饑挨餓,於是她便得了天子應允,來到宮中陪著姐姐。

直到她出宮那天,她遠遠望見臣子們正在下朝,便自覺躲在了宮門後,準備等他們全部離開了再出宮。

沒想到楊修的眼睛這麼尖,隔得老遠便看到了她,他向並肩而行的幾位年輕臣子們伏了伏身子,便轉身朝她這裡走來。

楊修手持笏板微微施了一禮,“董姑娘,數月未見,你可還好?”

“多謝楊公子掛懷,一切都好。我從阿姐宮中出來,方才隻是想等諸公都離了宮殿再回家的。”

董嫣說完這話,楊修眼中似乎多了幾分探究,“董姑娘,你若真想救洛陽百姓,為何不來找我?”

董嫣沒想到軍屯已經開始一個多月了,為何楊修會突然提到此事,也不明白楊修為什麼會讓她來找自己,“楊公子此言何意?”

“若姑娘來找我說明欲讓百姓有地可種,修自然不會袖手旁觀。我父也算是士族領袖,我可與我父親說,讓他勸服洛陽士族多收一些百姓作為佃戶,這樣,百姓也能有米可食,有屋可住。”

董嫣:“楊公子,對百姓來說,做佃戶終究不是長久之計。若隻是給世家大族種地,那他們每頓能吃多少糧食,又能種多長時間的地,都是由主家說了算的。可軍屯不然,軍屯之後,待軍中士卒開墾了荒地後,這些田地便都是陛下的,陛下可在田地可耕種之時將其分發一部分給百姓,亦可將年輕力壯的百姓編入軍籍,百姓便有了自己的地,不必再受人掣肘。”

楊修知道了軍屯之事是董嫣提出的時便頗感意外,但他轉念一想,這個女子是他第一次見便為之驚豔的人,能有此等才智,不正說明他楊修沒有看錯人麼?

以軍屯救百姓的確是個好辦法,若能按照董嫣所想發展下去,洛陽百姓的日子一定能比現在好上許多,楊修皺了皺眉,“可如今......”

“如今怎麼了?”

楊修歎了一聲,將董承與韓暹爭地失敗後,韓暹的所作所為一一告訴了董嫣。

董嫣萬沒想到事情竟然會發展到這個地步,“那如今如何?陛下與父親還有滿朝文武,便坐視韓暹利用軍屯之策養兵自重?”

楊修搖了搖頭,他抬頭看了看頭頂上空的藍天,“此事我並不知曉,但想必董將軍與天子已經有了謀劃。若我沒猜錯的話,洛陽,馬上就會變天了。”

楊修並未明說,因為隻是他的猜測而並無實據,也無人知曉天子與董承是否真的是這樣商量的。

既然此事是父親與天子共同商議的,想必是秘事,便隻能去問父親。

告彆了楊修後,董嫣踏入家中,看到了似乎正在收拾行裝的兄長。

“阿兄?”

她走到董淩門前,“你這是做什麼?”

董嫣已快一個月未回家了,他以為董嫣應當不知道軍屯如今的情形,本打算從頭講起,卻被董嫣打斷,“阿兄,軍屯的事我已經知道了,方才楊公子告訴了我。”

董嫣又問兄長:“父親與天子可有應對之策?”

董淩深深地看著妹妹,眼中充滿猶豫。阿姐已經入宮為妃,從此以後與後宮朝堂便再也脫不了乾係,董淩並不想讓自己的小妹也卷入朝堂爭鬥之中。

其實,她原本可以什麼都不知道,無憂無慮地過這一生的。

可董嫣又是個如此倔強的人,即便他不說,董嫣未必不會找彆的方法得到答案。

他輕輕歎了口氣,“父親與天子商議,要請兗州曹操勤王。洛陽城內,已無人可動韓暹,隻能如此。”

韓暹本是洛陽城外楊奉的舊部,而張楊又才被天子調出城外,兩人都不可能幫天子壓製韓暹,甚至等韓暹做大後,楊奉和韓暹有可能會成為下一對李傕郭汜。

早知軍屯會造成如今的局麵,讓洛陽百姓現在過得還不如修繕宮殿時過的日子,甚至被人當作牛馬一樣鞭打勞作,她就不該提出這個讓幾位將軍都蠢蠢欲動的想法。或者,她該一早和父親說,此事隻能由他一人負責,不可交給其他將軍。

但如今都已晚了,後悔無用,便隻能想想該如何解決眼下的困境。

可曹操勤王......?

董嫣心裡猛地一抽,她想到了那個匆匆在軍營中見過一次的曹孟德,不知為何,一並浮現在她腦海中的,還有溫縣一彆後數月未見的郭嘉。

他如今,如何了?

她隻是微微失了失神,很快便問道:“誰去請曹公?”

董淩看了一眼自己正在收拾的行李,又看了看妹妹:“我去。”

兗州曹操議事廳。

一個傳話兵經通傳後進入曹操的議事廳中,“主公,洛陽來人了,那人說,自己是衛將軍董承之子。”

曹操抬起頭,眉頭微微一挑,“傳。”

他左手邊站著的那人聽到“董承之子”這四個字時,目光微微動了動。

傳話兵走後,曹操對那人笑著道:“奉孝,幾個月前來我這裡替你傳話的那位朋友,也是董家人啊。”

郭嘉頓首,“是,董嫣應是此人之妹。”

話音剛落,董淩已進入議事廳中,他向曹操躬身施禮,“衛將軍董承之子董淩,見過曹公。”

曹操:“少將軍免禮,看座。”

董淩謝過曹操,一抬頭,便看見了曹擦身旁的郭嘉。

他不由得一愣。

他在司馬家見過郭嘉,也知道此人是與妹妹同行數月之人,且郭嘉與天子談過之後並不打算輔佐天子而是離開另擇明主一事,也讓董淩印象深刻。

所以,郭嘉想要的明主,是曹操?

董淩有幾分疑惑,但郭嘉的選擇也讓他心中升起一絲好奇,曹操真的有這麼好?

他大致向曹操說明了洛陽的情形,將所有的事情告訴曹操後,董淩最後對曹操說,希望曹公能入洛陽,救大漢。

曹操聽完了董淩的一番話,似笑非笑道:“救大漢?董少將軍可知,四年前我便想過迎天子,救大漢,是你的父親,把我擊退了。”

“如今,卻又來求我救大漢,衛將軍真是個反複無常之人啊。”

董淩背上冒出一層冷汗。

四年前,父親的確與袁術共同擊退過想要迎天子的曹操。這件事情是董淩來兗州前董承才告訴他的,隻因那個時候董淩還隻是個孩子,並未在父親身邊作戰。

那時的情形不似今日凶險,父親自以為能夠掌控朝局,因此不願讓曹操多分一杯羹,甚至獨占天子。

今日董承請他勤王,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董淩稍微壓下心中的緊張,定了定神道:“曹公所言極是,當年確是家父未曾認清楊奉韓暹等人的狼子野心,也未識得曹公之誌,不知曹公報效大漢與天子的拳拳之心。可這幾年來,父親見曹公東征西討,為大漢收複寸寸疆土,便已十分敬佩曹公。向天子表舉曹公為鎮東將軍之人,亦是我父董承。”

“正因如此,家父才會屢屢向天子舉薦您,願曹公能親自入洛陽,輔佐天子,振興大漢。”

董淩見曹操沒說話,他頓了頓,從懷中取出一物:“曹公,這是天子手詔,請曹公入洛陽。”

曹操聽董淩說完,叫人拿過天子手詔看了看便又還給了他。沉吟片刻後,曹操的目光掃過荀彧和郭嘉,“文若,奉孝,你們意下如何?”

荀彧不動聲色地點了點頭,“董少將軍先下去歇息,我等需與主公商議一番,再做決議。”

董淩不認識荀彧,隻認識郭嘉,他見說話之人是曹操右手邊那個不認識的人,下意識看向郭嘉,他卻沒有動作,也沒有開口。

他隻得跟上已經準備帶他去住處休息的士卒,“好,董淩等著曹公的好消息。”

議事廳的門輕輕關上,廳內又恢複了平靜。

曹操端坐在主位上,抬眼看向荀郭二人,隨後他的目光落在郭嘉身上,“現在可以說了?”

郭嘉剛來曹操處不久,但在軍政之事的見解上與曹操可算是頗有默契,曹操會在這件事上問他的意見,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郭嘉點了點頭,“洛陽不僅是天子的所在,更是大漢的心臟。主公若能在此時介入,率軍平定韓暹之亂,定能威震天下,叫有異心之人膽寒。且有軍屯這現成的收複民心之策,若能正常實施,為我所用,百姓自會感謝主公救他們於水火。如此一來,主公亦可獲得洛陽百姓的支持,贏得民心。”

“更重要的是,控製洛陽,便能奉天子以令不臣,”郭嘉看了看荀彧,“讓天下諸侯皆聽主公調遣,此一計,文若兄數年前便向主公提到過。”

荀彧與郭嘉相視一笑,曹操又看了看右手邊的荀彧:“這麼說,文若也覺得該勤王?”

“主公明鑒。”荀彧低垂著眼簾,聽到曹操詢問時輕輕撫了撫衣袖,繼續說道:“主公若能借此機會平定韓暹之亂,奉天子以令不臣,不僅可穩固洛陽,更能彰顯主公之威德,使天下人心歸附。”

曹操撫掌大笑,“好!既如此,便讓那董淩安心再此住下,即日同我大軍一道回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