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被俘(1 / 1)

女王臨朝 吉吉如意令 4087 字 2個月前

李道裕是陛下的堂兄弟,正經八百的皇室宗親。陛下登位後,多次參與西疆定邊戰爭,在沙場上縱橫馳騁,屢立奇功,因其卓越功勳,被封為定西王。

然而,因其母親出身微末,在朝中,他與孫太尉等出身貴族世家的臣子們,多有齟齬,關係並不融洽。這一回出使高昌,李道裕竟未見到太尉黨羽出麵反對,他心中頓生警惕,敏銳地察覺到,此次事態恐怕遠比想象中嚴重。

一抵達涼州,李道裕連口氣都沒喘,便火急火燎地第一時間求見刺史楊邈。

楊邈生得麵若女子,身形挺拔,舉手投足間有著一番詩書風度。見到李道裕,他拱手行禮,態度謙遜有禮。

李道裕也不兜圈子,開門見山地說:“楊兄,此番出使,依我看,怕是暗藏玄機,不簡單呐。”

楊邈微微點頭,神色凝重,目光望向遠方,緩緩說道:“王爺,您有所不知,西突厥近來野心勃勃,如同一頭餓極的猛獸,正四處出兵,擴充勢力。西域各國在其鐵蹄之下,均遭屠戮。從他們近年來的動作來看,顯然是謀劃已久,胸有成竹。再看高昌這邊,舊王逝世突然,新王登位不久,根基尚淺,又毫無在大國夾縫中平衡的經驗,行事難免魯莽衝動,這次貿然阻截商路,便是例證。咱們此番前去,想要順利達成目的,怕是不易,務必萬分謹慎才是。”

李道裕深以為然,用力點頭讚同道:“楊兄所言極是,此番出使,乾係重大。往後這一路,還望我二人攜手同行、相互扶持,共渡難關。”

兩日後,李道裕與楊邈曆經長途跋涉,終於抵達高昌國都交河城。高昌王在金碧輝煌的王宮裡,接見了他們。高昌王年紀尚輕,不過二十出頭,身著金絲繡線長袍,端坐在鋪著珍稀獸皮的王座之上,身旁是衣著華麗的侍從,殿內裝飾極儘奢華。伴隨著一陣歡快激昂的高昌樂聲,身著窄袖衫的舞伎魚貫而入,在殿中翩翩起舞。桌案上,擺滿了色澤誘人的葡萄酒和香氣四溢的烤羊腿,濃鬱的肉香彌漫在整個宮殿。

高昌王漫不經心地從李道裕手上接過國書,掃了一眼後,嘴角勾起一抹譏諷的弧度,嗤笑道:“什麼睦鄰友善、永結親好,說得倒是好聽。你們分明就沒把我高昌放在眼裡,根本不需要高昌的意見,不過是想讓我高昌乖乖稱臣納貢,任你們擺布罷了,想得可真美!”

李道裕聞言,心中暗自腹誹:哪個大哥會真去考慮小弟意見?這現任高昌王,實在是太過年輕氣盛、不懂事。但他麵上仍保持著懇切之色,和聲說道:“大王,莫要誤會。我等不辭辛勞,奔波數千裡,正是奉天子旨意,向大王表明我皇對貴國的友好誠意。貴國地處商路要衝,數年來,東西客商往來不絕,我兩國多受助益。如今商路受阻,於兩國臣民而言,皆為不利,所以,暢通商路,實乃兩國臣民共同的心願啊!”

“哼!”高昌王不屑地冷哼一聲:“在利益上,咱們各取所需也就罷了,可國家政治層麵,本就該互不相乾。唐天子如今這般乾涉我高昌內政,這手伸得也未免太長了吧!”

李道裕被噎得一時語塞,心中直歎:這高昌王簡直就是個二愣子!若不是曆代高昌王一直對天闕乖順聽話,仰仗天闕庇護,哪能有如今這繁華富裕的沙漠綠洲?這小子,怕不是夜郎自大,衝昏了頭腦,瘋了吧!

恰在此時,忽有內侍匆匆入報:“啟稟大王,西突厥可汗遣使前來!”

高昌王一聽,臉色瞬間大變,原本傲慢無禮的神情瞬間消失,轉而換上一副麵孔,馬上說道:“好,快快以大禮相迎!”緊接著,又不耐煩地對內侍揮了揮手,說道,“把長安來的使臣帶下去,安排他們先歇息吧!”說罷,便笑容可掬地走下王座……

西突厥可汗聽聞長安派人前往高昌的消息後,生怕高昌王動搖,趕忙派使臣快馬加鞭,尾隨而來。

這西突厥使臣見到高昌王後,反道低眉順眼,極儘讚美之詞,說道:“大王貴為一國之君,身份尊貴,理應與天闕天子平起平坐,又何必屈尊受他管轄呢?天闕不過是仗著國力強盛,妄圖欺壓周邊小國罷了。”

高昌王聽了,心中一動,卻故作猶豫道:“話雖如此,可天闕實力不容小覷,我若貿然得罪,恐怕……”

西突厥使臣見狀,激將道:“確實,那李道裕是天闕天子的堂弟,威懾西疆的大將軍,而楊邈是天闕天子的妻舅,涼州刺史,大王能有這個膽量開罪不成?”

高昌王到底年輕氣盛,經不住這般挑撥,被激得怒不可遏:"看他能把我怎樣!"當著突厥使臣的麵,他撕毀了天闕國書,並下令把李道裕與楊邈囚禁起來。

當李道裕與楊邈被囚禁的消息迅速傳到長安,陛下不能再忍耐了。

經孫太尉舉薦,陛下任命大將徐克承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詔令其統兵五萬,即刻出征,討伐高昌,以彰顯天朝威嚴,捍衛國家利益。

高昌國交河城空前地混亂起來,城門緊閉,城牆上的守值的士兵亂作一團,驚慌地向遠處眺望。而城內的大街上,往昔的熱鬨繁華早已不見,如今行人寥寥無幾……

高昌王宮內,歌舞退下了,宴席結束了,高昌王坐立不安,惶然失措。

他怎麼也想不到天闕的兵馬真的會不遠千裡,前來攻打!高昌與天闕之間,相隔數千裡之遙,更有一片廣袤無垠的大漠橫亙其中,行軍堪稱艱險。

正因如此,當最初聽聞天闕大軍來襲的消息時,他隻當是謠言,壓根沒放在心上。直到探子來報,天闕的兵馬已然深入大漠腹地,他才如夢初醒,意識到大難臨頭。

他心急如焚,趕忙派遣使者,快馬加鞭前往西突厥求救。要知道,高昌兵不過萬,兵士也缺乏訓練,僅憑這點兵力,想要與強大的天闕軍隊抗衡,無疑是以卵擊石。

眼下,突厥援兵還未到來。高昌王度日如年,內心的焦慮愈發濃重,他再次派出使者,臨行前,反複囑咐:“多帶些珍貴的禮物,務必請動突厥的援兵!”使者連連點頭,領命而去。

就在高昌王滿心期盼之時,一名兵士慌慌張張地衝進王宮,“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聲音顫抖著:“大王,大事不好啦!敵軍已經快馬加鞭,距離交河城隻有三百裡了!”

高昌王聽聞此言,隻覺一陣天旋地轉,眼前一黑,差點昏死過去。他嘴唇哆嗦,結結巴巴地說道:“快……快將百裡內的草……都……都燒光……!”話還沒說完,雙腿一軟,直挺挺地倒在了榻上。

侍女大臣高喊太醫,高昌王雙目緊閉,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豆大的汗珠不斷從額頭冒出,洇濕了身下的錦被。沒過多會兒,他的呼吸漸漸微弱,最終沒了聲息。王宮內瞬間爆發出一片撕心裂肺的哭聲。

年僅十六歲的太子強忍著內心的悲痛與恐懼被迫登位,應對強國的大軍來襲……

與此同時,突厥援兵也向高昌城奔來。

得到斥候來報,徐克承當機立斷下令分兵二路,一路打援,阻擊突厥援兵,一路攻城,直逼交河城下,把交河城圍了個水泄不通。

進攻的號角剛剛吹響,李道裕和楊邈被反剪雙臂立在城頭上。接著,“嗖”地射來一紙文書,徐克承打開一看,上麵寫的是八個大字:“如若攻城,先斬使者。”

徐克承略微思索片刻,在文書背後也寫了八個大字:“放出使者,自當退兵。”著兵士送入城門。

新任高昌王見字,信以為真,仿佛抓住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不顧群臣反對,立刻給李道裕和楊邈鬆了綁,帶著十箱金銀珠寶,連同一篇投降書一起送至陣前。

高昌王還特意囑托使者,見到徐克承後一定要代為轉達:“得罪‘天可汗’的隻有先王,我剛剛繼位不久,對大王並無冒犯之舉,還望將軍能體諒我的難處,放過我們高昌!”

徐克承看著麵前一箱箱閃爍著光芒的金銀,嘴角微微上揚,開口問道:“高昌王果真有誠意投降?”

高昌使者連忙點頭,信誓旦旦地說:“小人願以自己和全家的性命擔保,我王絕對誠意十足!”

徐克承聞言,突然狡黠地一笑,冷冷說道:“既然如此,那麼,就束手就擒吧!”

使者瞪大了眼睛,滿臉驚愕,嘴巴張得老大,半晌卻已人頭落地。天闕軍隊如猛虎下山般,呼喊著向前衝去。

而此時,西突厥的援軍才行至城外十餘裡處。聽聞高昌城已被攻破的消息,他們的將領臉色驟變,二話不說,當即調轉馬頭,撤回國內。無論天闕軍隊如何在城外叫陣,他們都緊閉城門,不敢出戰。

徐克承成功奪取高昌後,為防止突厥兵卷土重來,他留下一部分兵力暫時駐守在要塞口,自己則親率大軍乘勝追擊,繼續西行。

一路上,他們勢如破竹,接連攻下高昌的二十二座城池。這一壯舉,不僅拔掉了西突厥在這片區域控製的重要據點,徹底清除了對伊吾等西域諸國的威脅,揚威西疆……

不久後,勝利的捷報快馬加鞭傳到了長安。陛下得知消息後,萬分欣喜,連聲說道:“吾朝西疆無臾矣!”

當即傳下旨意,對此次戰役中的功臣進行重賞。然而,在長長的受賞功臣名單中,卻唯獨沒有徐克承的名字。

原來,與捷報一同傳回長安的,還有一封意想不到的喪報。涼州刺史楊邈,在作戰過程中英勇無比,卻不幸被流矢擊中,終失血不治而亡。

當晚,定西王懷揣著一份密報,急匆匆地來到陛下麵前。他撲通一聲跪下,聲淚俱下地請求為楊邈請命。

定西王說道:“事發之時,臣與楊邈同處一隅。實在想不明白,到底是臣幸運,還是楊邈太過倒黴。當時徐克承借口前線戰事緊張,竟抽調走了侍衛二十餘人,致使我二人身邊守衛空缺。況且我二人身處中軍,什麼樣的流矢能射到這邊來?!陛下,這其中必定有蹊蹺,分明是有人想要謀害我二人的性命呀!”

陛下聽完,眼神瞬間變得幽深莫測,大殿內陷入了一片死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