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和胤禔吵吵鬨鬨,那邊康熙帝也聽侍衛說完了全部過程。他自詡洞察朝野,把控人心,今日卻在琢磨大兒子這條道上翻了車,思來想去都有些迷茫,完全搞不懂胤禔是怎麼回事。
康熙揮手示意侍衛退下,給自己留了塊清淨地思考人生。他在禦案前呆坐半響,而後起身又在東暖閣裡轉了一圈,最後忍不住走出殿門,立在廊下吹吹風醒醒腦子。
康熙帝久久無語,滿宮的太監婢女更是屏氣凝神,唯恐驚擾到皇上思考。
梁九功跟在後頭,垂首斂容,心下咋舌不已,這回大皇子真真是給皇上留下深刻印象。
不但給自己添了個漢人身份,而且還混入隊伍中辦案。彆說是那傳信侍衛驚得目瞪口呆,梁九功確信這事兒要是傳開,定然會在前朝後宮引發軒然大波。
“保清莫非……”半響,康熙帝喃喃。
康熙帝聲音聽上去平靜,但就梁九功的經驗怕是藏著萬丈波瀾,梁九功已做好準備,待皇上一開口就立馬點人去太醫院裡喚禦醫,再為大皇子瞧一瞧。
“是個天才!!!”
“……???”梁九功思緒險些打結,愣是沒控製好麵上表情,驚愕地抬眸看向站在前方的康熙帝。
康熙帝並未注意到他的神色,越想越覺得自個兒的想法很是正確。
他心下振奮,背著手又在廊下轉了幾個圈,自言自語著:“朕原以為保清在習武的天賦已是數一數二,沒想到啊沒想到。”
“好好好好好好。”
“不愧是朕的兒子!”
康熙帝自己得意過了不說,還美滋滋地趕赴慈寧宮,特意把這事稟告給皇太後。
什麼?大皇子出事前破了案?
什麼?大皇子跟著太子去刑部,結果又破了案?
皇太後一把年紀,久居深宮無聊得很,唯有的趣事便是拉著太妃,還有蘇麻喇姑等人一道看看各種戲劇,最常看的當屬《包公案百家公案》,對裡頭包公的形象那是熟得不能再熟。
“好好好,咱們保清是個好孩子。”
如今她聽皇帝說起大皇子輕鬆破案,抓住殺人凶手,還受害者一個公道的事兒,那是激動得合不攏嘴,竟是站起身來,在屋裡轉悠兩圈,恨不得胤禔能立馬出現在眼前,好讓她誇上幾句。
坐在下首的嬪妃們見狀,交換了個眼色,也接二連三的誇讚起來。
“沒錯沒錯。”康熙帝聽著,眉飛色舞,那些話就像是誇在他心尖上,教他心情舒暢得很。
“皇帝啊。”皇太後想著那戲劇裡的包青天,想著那些個感激涕零的百姓,忍不住唏噓道:“保清做的事,對天下老百姓是樁好事,他愛做你就讓他做罷!”
話語一出,嬪妃們下意識屏住呼吸,像是榮妃平妃更是忍不住,偷偷瞥了眼臉上帶笑,巍然端坐,神色間不帶半點擔憂的惠妃。
皇太後許是無意說出這話,可這些年皇太子與皇長子之間關係緊張不說,皇長子的野心更是遮不住。
無論前朝後宮,都曉得大皇子劍指兵部,而康熙帝也有意把兵權回收,年齡能力都合適的皇長子無疑是最佳人選。
這下,這下……
嬪妃們屏住呼吸,或是窺視康熙帝與皇太後,又或是偷偷瞥向惠妃。
惠妃端著茶盞,慢條斯理地抿了口,垂眸掩住震顫的瞳孔,壓根沒把心思分給康熙帝、皇太後乃至滿宮的嬪妃同僚們。
她腦海裡就隻有一個念頭:啊?這事兒真是我兒子能乾出來的?
啊?原來上次不是意外啊?
啊?原來我兒子真能辦案……真的假的?
我兒子這麼牛逼的!?
我去,我兒子,好牛逼!
惠妃感動得不要不要,完全沒注意嬪妃們瞅她的眼神已經變得越來越奇怪。
康熙環視一圈周遭,最後目光停留在皇太後身上。他從容不迫,微微一笑:“皇額娘,這件事還要看胤禔自己的想法。”
“那是那是。”皇太後連連點頭,“兩孩子還沒回來?”
“說是在回來路上了。”康熙帝上前兩步,親手攙著皇太後坐回榻上,再細細問起皇太後的飲食起居。
皇太後樂得回答,順帶說起身邊的趣事兒,比如五皇子胤祺的漢文說得越來越好,眼瞅著將來定然能成為個大才子。
誰?大才子?胤祺?
康熙帝聽罷,扯了扯嘴角,胤祺時下已十歲了,漢文還是磕磕絆絆,抄寫課本的作業一頁能有一半錯彆字。
康熙帝心裡急,又怕教皇太後擔心,選擇把壓力交給授課諳達,急得對方口角生瘡,前兩日還來謝罪。
就這,未來還大才子呢!
康熙帝瞅著對五皇子明顯有八百米濾鏡的皇太後,又掃了眼坐在下首的宜妃,那是欲言又止。
宜妃對上康熙帝的眼神,險些沒直接鑽地裡去,饒是她平日性子爽快,笑口常開,聽到這話題也是笑不出來。
誰不曉得五皇子的成績慘不忍睹啊?也就皇太後能昧著良心硬誇。
康熙帝與憂愁的宜妃想得一樣,要他說,隻怕在皇太後眼裡,隻要是孫輩,無論是皇子還是公主,各個都是天才罷?
完全沒想過自己剛剛還在猜測胤禔是天才的康熙帝暗暗搖頭,嗯嗯啊啊敷衍過去。
皇太後沒注意康熙帝和嬪妃的神色,轉而又說起十二皇子胤祹:“那孩子長得壯實,往後定然是當巴圖魯的苗子。”
宜妃悄然鬆了口氣,附和著:“是皇太後和蘇麻喇姑養得好,瞧瞧胤祺康健,小十二也是個健壯,再瞧瞧胤禌……嗐,妾身都不知是哪兒出的問題。”
十一皇子胤禌比小十二大半歲,結果還是後者長得壯實,前者出生時還好好的,這幾年是接連生病,連禦醫都尋不出個所以然。
皇太後一手將五皇子養大,對宜妃也是分外親厚,聞言拍了拍胸膛:“你要是舍得,就教小十一到我這裡住段時間,有小十二帶著說不準真能好些呢!”
宜妃:“……”
她原是想轉移話題,順便最好能得到皇上的注意,沒真的想讓小十一也搬到慈寧宮來。
可現在皇太後一開口,那真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宜妃暗暗叫苦,麵上卻是喜盈盈的,特意起身福了福:“皇太後說的是,明兒個妾身就叫人把小十一挪到慈寧宮去!”
“好好好。”皇太後一把年紀,就喜歡瞧著蹦蹦跳跳,鬨鬨騰騰的崽子。她聞言便樂得合不攏嘴,連忙點了嬤嬤去安排十一皇子的住所:“我瞧著,就讓小十一和小十二住在一塊,兩孩子也好親近親近。”
宜妃能說什麼,一應都說好。
周遭嬪妃瞧著,尤其是以德妃為主的主位娘娘紛紛拿起帕子,遮住微微上翹的嘴角。
唯一動也不動的是惠妃,她從震撼中醒過神來就看到眾人偷笑的景象,有些不明所以,下意識附和道:“皇太後說的是。”
一句話,把眾人都乾沉默了。
惠妃看了圈同僚們的表情,後知後覺地發現自個兒說錯話了。不等她給自己補上兩句,屋外太監一路小跑進了殿,說是太子和大皇子都到了。
惠妃瞬間把這事拋到腦後,探身往門口瞧去,很快瞧著胤礽和胤禔一前一後的進來。
胤禔剛回宮,彆說抱著大格格和二格格逗趣逗趣,就連洗漱更衣都沒弄呢就見著等候多時的太監,得知康熙帝教他與胤礽一道去慈寧宮請安的事。
胤禔起初還有點緊張,等更衣洗漱好那些情緒也消散得差不多。
畢竟這也是總歸要遇上的事,今日不去請安他明日也要去,倒不如直接了斷乾了這事。
再說經過這段時間的調整,胤禔自覺對前身記憶也了解得差不多,不能說和前身性子一模一樣,也能大差不差,瞧見的次數最多的胤礽也沒懷疑過嘛(胤礽:?)。
胤禔盤算清楚,放平心態,登時走路生風,昂首挺胸地邁入慈寧宮,請安問候行雲流水,像是回到自家家般清閒自在。
就如胤禔想得那樣,皇太後和嬪妃們都沒覺得大皇子有何變化,看著還是過去那驕傲矜持。
還是胤礽,沒忍住多瞅了他兩眼。
皇太後見著兩孩子,趕緊教他們兩到跟前來說話:“保清,皇瑪嬤聽說你去刑部半天就破了個案子?”
胤禔瞪圓了眼,驚訝:“皇瑪嬤怎麼知道的——”
下一秒,他猛地轉身瞧康熙帝:“汗阿瑪,您怎麼連這個都說?”
胤禔早就知道他捏假名,混入刑部隊伍辦案的事會被傳到康熙帝跟前,卻是沒想到康熙帝竟是這般大嘴巴,事兒都沒焐熱就放出去,比起刑部食堂那幫八卦的衙役,他也沒好到哪裡去!
頂著兒子幽幽的目光,饒是康熙帝也有些承受不起。
康熙帝是會心虛的類型嗎?他當然不是!康熙帝清了清嗓子,板起臉來反將一軍:“你還好意思說,朕都還沒找你算賬。”
“又是給自己起個漢人假名,又是混入刑部隊伍,你到底要做什麼?要去刑部的話也不是這麼去的,哪有皇子做這些事的?也不怕朝臣上奏彈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