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見(1 / 1)

話說兩頭。

新安縣城門口有一個漢子領著一個小孩兒正站在那裡張望著。

因通信困難,趙福隻得算一個大概的時間,讓大兒子每天早早來這裡等著。

因趙清還是太小,不放心他一個人出來,因此總歸還是要有一個大人帶著的。

不過也是托了蔣文珠他們的福,趙冀剛來等一天,就等到了人。

趙冀一年前就曾見過趙希和外甥女,因此大老遠就認出來兩人。

趕緊跑了過去,自然地接過趙希裝行李的包裹,是的,小小一包,就幾本書籍並兩件換洗衣裳。

趙希一下子見到這“大哥”還有點陌生,不知道怎麼開口。

她在前世是孤兒,從來沒有兄弟姐妹,跟孤兒院的孩子也隻是淺淺的交情,因此當時考慮要去哪的時候,知道這邊還有爹娘哥姐,且對她還不錯,立馬就決定投奔爹娘,因為在她的心裡其實還是很期待親情的。

但是心裡想是一回事,如今真見到了,趙希到也有點不知如何是好了。

“你們到的很早啊,幸好接到了,不然要是錯過了爹怕是要捶我了。”

趙冀接過行李就開了句玩笑。

陌生的氛圍一下子就被打破了。

趙冀望著趙嘉晨說:“這是晨姐兒吧,一年過去了,你還記得大舅舅不?”

趙嘉晨扭著身子躲到趙希身後,害羞地點了點頭。

“哈哈,孩子小,還有點認生。”趙希也借此與大哥攀談起來。

趙冀拉著跟他一起來的小子說:“清哥兒快來,這是你小姑,這是你妹妹。”

趙希繼續攀談:“大哥你怎麼還專門來一趟,家裡攤子哪離得開你啊,我自己也認路的,我們自己走回去就行。”

“客氣啥,接我親妹子和親外甥女我不得親自跑一趟啊。”趙冀領著她們進城:“你彆擔心,攤子那還有爹和小弟呢。”

“對了。”趙冀說著往後頭找趙清,對他說道:“清哥兒,你去時泰坊喊你爺爺和二叔回來,就說小姑姑到家了,讓他們快回來。”

趙清也不是活潑的小子,看看陌生的小姑姑和妹妹,胡亂行了一禮,像後頭有人在追似的趕緊跑了。

幾人在後頭看著好笑不已。

趙冀連忙對趙希解釋:“小妹你彆在意,這小子沉悶得很,在學校學了啥也不會好好用。”這是指趙清沒有好好行禮。

趙希假裝埋怨趙冀道:“大哥你這話說的,我這小姑還挑他這個禮呢。”

趙冀也不說什麼,就是老實地笑笑。

罷了趙希又問道:“清哥兒如今讀書讀得可還好?”

“是,成績還行,下了課也不貪玩,主動完成課業,這孩子聽話。”趙冀說到兒子也是開心,這可是他們趙家第一個讀書人啊。雖然年紀還小,也不指望他科舉,就是多認些字以後過的比自己輕鬆,那他們就滿足了。

親戚見麵,大人都喜歡的話題果然就是聊孩子的學習,趙希暗暗在心裡想。

趙希與趙冀邊走趙冀邊向她介紹如今的情況,趙嘉晨在一旁默默地聽著。

新安縣是個大縣,管兩鄉二十八坊,縣內縱橫貫穿了二十八坊,而趙福一家住在鄰德坊。

大周朝是坊市合一製,並不如前朝坊市分離,街道兩旁和居民區都有商業活動,正是“坊巷橋頭及隱僻去處俱是鋪席買賣”。

而原本趙福一家是住在時泰坊的,一家經營一個肉攤,但是因著想讓家裡的孩子讀書方便,特意與人換買了鄰德坊的院子,聽名字就知道鄰德坊這裡學風甚濃。

事實也確實如此,因為鄰德坊有縣學及李氏蒙學。同時,任職的老先生、夫子以及一些士人都居住於此。

因此許多有資源的父母長輩都特意孟母三遷,不管孩子學不學得進,長輩的心意總要儘到。

當然,離得近了,總歸是能更好地掌握自家孩子的學習情況,甚至,跟老師麵前混混眼熟,讓夫子多教導一些自家孩子,那就是極大的好處了。

也因此,鄰德坊的一院難求,更何況,如今士子地位高。雖然鄰德坊沒有明文規定不允許誰住,但是這隱形的鄙視鏈還是存在的。

要不是因為趙家的大女婿是縣尉衙內這層關係,趙福他們一家殺豬匠是沒有資格住進來的。

如今大哥趙冀家的老大趙清就在李氏蒙學進學,隻希望到時能考到縣學,殺豬匠供出了縣學學子,那就可以稍稍揚眉吐氣一下了。

不多時,三人就到了鄰德坊,鄰德坊這院子這相當於學區房了,自然是不如鄉下那麼寬裕。

小院四合布局,前堂後寢,以穿廊相連。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兩側還有耳房和廂房,最外麵是門屋。

前堂分做最中間的堂屋用作會客,兩側的房間一為書房,一為餐廳。

後寢的房間則要小一些,中間就是趙福吳佩蘭居住,左耳房居住的是趙冀和趙望兩家,右耳房是趙期和趙希兩姐妹居住。

原本雖然趙福吳佩蘭對女兒也看重,但是畢竟不如兒子,但是……這房子是大女婿幫忙找的。

因此,這房間也是趙期要求留的,趙冀和趙望也沒啥意見,畢竟這都是占了家裡姊妹的光,雖然不如農村居住地方大,但是比起時泰坊的院子可好了很多,雖然隻是耳房,但是一個耳房也有一大一小兩個房間,兩家各住各的,不打擾還親近。

而且,之所以搬來鄰德坊,說到底也是為他們的後代能上進,也沒那麼多爭競。

而左廂房則住的是老大趙冀家的大兒子趙清,右廂房住的是老大家大女兒趙冉和老二家獨女趙越。

但是因為趙越年齡小,有時跟大姐姐一起睡廂房,有時跟撒嬌跟爹娘一起住,主打一個自由,想睡哪睡哪。

趙家長輩就是趙福和吳佩蘭,兩人育有兩兒兩女。

老大是趙冀,娶妻孫氏28,趙冀家長女趙冉12歲,長男趙清8歲。

老二是姑娘趙期,趙期在五年前嫁給本縣縣尉的衙內陳升泰,陳升泰乃是縣尉獨子,育有一兒,陳憶安,如今才4歲。

老三趙望,娶妻王氏,成婚多年才一個女兒趙越,寶貝得緊,如今僅3歲。

老四就是趙希……

這時孫氏和王氏及兩個小娘子趙冉和趙越都在家。

“孩子他娘,小妹回來了。”趙冀剛到家就大著嗓子吼了一聲。

人未至,聲先到。

趙冀邊推開門邊招呼趙希二人進院。

趙希牽著趙嘉晨小手,謹慎地邁入小院。

入目是一個大水缸,走近一看,裡麵正有幾尾鯉魚嬉戲。

趙希左右看看,右邊是一片大大的葡萄架,葡萄架下放了幾張小木椅並一張木桌。

左邊則是空地,且種了一些菜,各式各樣,趙希也叫不上來名字,隻覺眼熟。

“喲,大嫂,這就是妹妹吧。”王氏隨著孫氏走出來,二人正在廚房忙活,聽到人到家了趕緊擦了手出來見人。

趙希趕忙往前迎了兩步。

王氏雙手扶著趙希的手扭頭對孫氏說:“大嫂你看,妹妹可跟我夢裡長得一模一樣。”

孫氏抱起趙嘉晨好笑地對王氏說:“是是是,你最厲害,雖然沒見過小妹但是連做夢都能夢出小妹模樣。”

孫氏抬起懷中趙嘉晨的手搖了搖:“晨姐兒還記得大舅母不?”

趙嘉晨乖巧地點點頭。

喜歡抱自己的大舅母,身上香香的。

趙希此時已經跟王氏手挽手了,對孫氏說道:“晨姐兒一直對我說,就記得你上次去看我們抱她,她可喜歡大舅母了。”

趙嘉晨聽到娘這樣說,不好意思地將頭埋在孫氏頸窩。

趙希記得大哥家還有個大女兒問道:“冉姐兒呢?我這好多年不見,估摸著走路上我都認不出了。”

“冉姐兒,快來”孫氏朝後院喊了一聲,又轉過來對趙希說:“冉姐兒這孩子最近在繡繡品,繡的飯也不吃了,沉迷得很,越姐兒也跟著在一旁玩。”

孫氏又對王氏說:“弟妹你帶小妹去放行李,讓你大哥幫我做飯就行。”

“小妹你就跟大妹一起住右耳房,隻是她不常回來,所以那也就你倆住,房間已經收拾好了,快去看看,一會兒吃飯了喊你”孫氏說罷看著趙希笑了笑,招呼趙冀去廚房繼續做飯了。

孫氏三下五除二地就安排了眾人。

趙冀摸摸腦袋,跟著孫氏進了廚房打下手。

王氏左邊挽著趙希,右邊牽著趙嘉晨,趙嘉晨正好奇地左瞅右瞅。

“妹妹你回來可太好了,你不知道,爹娘一直念叨著你呢,我這從未謀麵的嫂子早都想見見你了。”王氏待趙希很是親近。

趙希自然也不甘落後,同樣誇起來:“二嫂你可太會說話了,之前爹娘寫信還跟我誇你,現在一看果然名不虛傳,二哥真是有福氣。”

“真的麼,哈哈,你二哥確實福氣不錯。”王氏佯裝驕傲地說著。

說罷,二人對視一眼,齊齊笑出了聲。

趙嘉晨看到娘和二舅母都在笑,眼睛裡也滿是歡喜。

“你是誰?”前方突然傳來嬌滴滴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