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在江南,心卻早已飛回帝京了。
兄長專門從北境遞信給我,信裡把我好一通罵,我甚至都能想象出他邊寫字,邊罵得唾沫橫飛的模樣。
他罵歸罵,隨信還寄了一抔黃土,用小瓷瓶裝著,封口用牛皮紙和蜜蠟嚴嚴實實封了好幾層。
我的心瞬時又雀躍起來。
謝昭再也沒來找過我,我聽聞他明日便回京述職。
父親的信也到了,信上提及祖父近來身體不太好,許是入秋天氣漸涼導致的。
我合上信,慨歎時間過得真是快。
客棧床上堆滿了顏色印花都稀奇的布料,也不知道春秧是從何處尋來的。
她近些日子嘴沒停下來過,我眼見著她的腰粗了好一圈,她自己倒不在乎。
春秧拿起一塊料子在我身上比劃了好一會兒,往窗外一望,稀奇道:“哎,那不是宋公子嗎?”
宋觀棋比上次見又憔悴了一些,身形卻挺拔不少。
他同我說明日就要回京述職,我笑打趣道,那你回京豈不是要官升一級了。
他嘴角化開一抹苦笑,又問:“阿滿,你與我一同嗎?”
我搖搖頭,沒再說話。
“天漸漸涼了,你記得及時添衣,每年秋末你都會受涼,今年可彆又是這樣。”
“回京路上也要小心些,你來江南一事畢竟是私隱。雖說長公主安排妥當,尋了替身假扮,可你最好還是改道去一趟。”
宋觀棋沒在意我的回答,念叨了好些有的沒的,臨了鄭重地說道,“我在帝京等你。”
我知他在擔心我,於是說些玩笑話讓他安心:“那我要吃聚福樓的炙羊肉,你可彆忘了。”
他跟著我笑,點了點頭,這一瞬間,他又變成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郎。
他的身影漸漸消失在江南煙雨濛濛的街道上,也不知道這大霧天的他能不能走到想要去的地方。
“陪我去個地方。”
謝晚不知何時出現在我身邊。
他近來見我總是戴著銅製半臉麵具,身上穿著料子一般地粗麻短褂,混在人群裡也不顯眼。
我其實與他一樣,我來江南途中在富林鎮歇腳,花重金改了麵容。
我還真有好奇,他是如何認出我的?
他隻道我是他心儀之人,憑心就能認出來。
哼,我才不信呢。
葉落枯黃,荷花帶露殘。
我著實不理解這個人把我帶到江邊吹冷風是幾個意思?
難不成是想讓我近距離感受一下無邊落木蕭蕭下,不儘長江滾滾來的的景色?
朦朧江麵忽現一葉扁舟。
行舟至眼前,我才看見有個船頭站著一位頭戴鬥笠的男子,手裡還握著一卷錦帛。
霧水沾濕他的發,幾縷貼在他的麵頰,他利索地跳下船,把鬥笠隨意一扔,露出貌似潘安的臉來。
“停舟,這麼一大早就來等我?”
他動作誇張地抖了抖衣衫,應該是想甩走多餘的水霧,
“這莫不就是你常提的那位?”他裝作才看見我的樣子,不疾不徐地停下了手裡的動作,臉上帶著不懷好意的笑。
“聒噪,吵得人耳朵疼。”
未等我出聲,謝晚拽著我就往上走,把那人甩在了身後。
我和謝晚眼睜睜看著他吃完了三碗鮮肉小餛飩,並拒絕了他妄圖再吃第四碗的請求。
他是柳南知,他的故事大多是寫在話本子的,著實是因為他長得俊俏。
去年,我也曾聽父親提起過他的名字。父親誇讚他是現在世家子弟中極具賢德的少年,也是最不走尋常路的那個。
他不參加科考,也不蔭舉納資,所以並不在朝為官,可是官場上卻經常聽到他的名字。比如此次江南水患,京裡下發的幾道禦令都與他有關。
我實在沒法把眼前這個舉止粗魯的男子和話本上的柳家大公子風姿綽然的形象聯係起來。回京之後我一定要給宋淑芸講講,話本子不可全信!
“明日你就回京?”
柳南知把喝得乾淨的湯碗往前一推,身子後仰半靠在石牆上,“你不怕少了你這個監工,我就開始當甩手掌櫃了?”
他伸了個懶腰,我懷疑他後背的月白長衫已經被牆蹭灰了。
“不怕。”謝晚也不著急,慢吞吞道,“不遵聖令,可是要殺頭的。”
柳南知聽了,狠狠剜了他一眼,他忽得又向我看來,又是熟悉的揶揄的笑。
“那這位趙家小姐,你……”
謝晚猛一抬手,用袖子晃了他一下:“再來一碗餛飩。”
“得嘞,謝謝公子。”
柳南知熟練地從竹筒裡又拿了雙筷子,扭頭去和攤主講,“蔥花多加點哈!”
我再也不相信話本子了!
“過些時日,我也會進京。”
柳南知吃飽喝足,總算正經了起來,
“一切就要開始了。”
“停舟,你準備好了嗎?”
“這一次,我們沒有回頭路可以走了。”
我與謝晚比肩穿過江南巷弄,我踩著石階上攀爬的綠色青苔,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
如同淙淙清泉撞擊玉石,溫柔清冽的聲音傳到我耳畔。
“阿滿,我想要那些過去堂堂正正的活著。”
“我們也要好好活下去。”
揭開傷疤,流血犧牲,在所不惜。活著,從來不止是隻為自己。
我又想到那個春天。
父親和祁叔叔喝酒投壺,外公和祁老太爺躺在搖椅裡曬太陽,母親忙著研究哪件布料做衣服更好看,哪盒胭脂成色最好。
對了,還有皇上。
他忙著給我父親和祁叔叔記分,輸的那個人得陪他夜裡批奏折。
皇後娘娘在翻我娘的首飾盒,我記得好像是順走了一支點翠釵。
也是那天,皇後娘娘問我,諼諼,以後做我兒媳婦好不好。
我好像是點頭了,我已經記不太清了。
天元十三年,十月廿九,我返京到家。
母親一早就在門前迎我,那般焦急的模樣我還是很少見到。
她拉著我的手同我說備了我最愛吃的糖醋排骨和鯽魚湯。
“此去辛苦,看著消瘦了不少。”母親握著我的手,喃喃自語,“難為你了。”
我握著她的手,笑說給她帶了好幾頂琉璃冠,那樣式,劉巡撫的夫人滿帝京都尋不到。
母親卻歎了口氣,說劉巡撫前些日子被革了職,還不知日後會如何。
父親上朝回來得比以往都要遲,臉上倒是帶著豪邁的笑。
他踏進門的那一瞬,我們全家的心才落地,賈叔也不等他開口,就從庫房搬出珍藏的竹葉青來。
後來跟著父親進家門的,是一道聖旨。
朝元帝令:
趙敬桓,作風不正,行止不端。
念其舊日功勳,暫罷其首輔一職,以觀後效。
父親說冬天適合去泡溫泉,不然明日就啟程,母親納著鞋底沒理他。
父親又對外公說冬天太冷,在家陪外公下下棋也不錯,外公喝著茶沒理他。
父親隻好作罷,自己飲了一口冷酒。
隻是今日在朝中的事情,父親隻字不提。
但我相信,帝京的小道消息永遠不會缺席。比如我隻要在院子裡等,就一定能等到宋淑芸扔進來的磚頭。
“我弟弟升職了!你爹爹罷職了!這就叫做風水輪流轉。”
她氣喘籲籲。
我站在廊下,看著漸漸昏暗下去的天:“嚴謹一點,是暫免。”
“差不太多,我是沒見過免職還能官複原職的。”
她應該在嗑瓜子,聲音含糊不清,
“劉巡撫你知道吧,他兒子去如意樓和人發生口角,也被罷職了。”
“為了什麼?”我也順手拿了顆冬棗放進嘴裡。
“不知道。”宋淑芸顯然對這個話題不感興趣,“二皇子又被冊賞了,戶部尚書李耀和他兒子李淵也是。”
“皇長子養病養了好些日子,他是真不怕儲君之位落到彆人手裡。”
她伸了個懶腰,尾音拖得極長,“你怎麼不說話啊?瑜溯長公主的行宮裡可有好玩的?”
“說了你也見不著,還不如不說。”我故意杵著她講話。
她果真急了,接連丟了數十塊磚頭過來。
我也該再去趟如意樓。
今年下雪下得特彆早,在我歸來的第三日夜,醒來就見門前青鬆白茫茫,屋簷也白茫茫。
半開的窗戶不時迸濺進幾片飛雪,院角的臘梅也開了幾朵,和著白雪倒也看不真切。
我捧著暖爐撥弄幾根燒得通紅的銀絲炭,擾得火星四處飛濺。
秋南從衣櫥裡捧出一件去年做的白狐裘:“今年雪下得這般早,都還沒來得及拿出來曬曬。”
我同她說:“這才剛下雪,應該沒那麼冷。”
我沒想到會在這裡碰見謝昭。
許是他今日穿的是淡青色窄袖長衫的緣故,整個人比上次見要柔和很多,他左手食指挑著一隻鈴鐺,時而發出一陣脆響。
“趙小姐,好久不見。”
他在離我三步遠的地方站定,鈴鐺被他攏進袖子裡。
“問二皇子安。”我微微頷首,這裡不比江南,自然要規矩些。
“趙姑娘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他微眯起眼睛,上下打量了我一番,我的樣子變化不小,他竟也能辨認得清。
他接著往前走了一步,腳踩在雪地裡,嘎吱一響。
我識相地後退一步,和他始終保持著三步距離。
他鼻腔裡發出一聲輕笑,清了清嗓子,也不怕引人注目,開口道:“那鄙人請小姐喝杯溫酒,暖暖身子。”
我下意識地剛想要拒絕,沒想到他搶先開了口,“不知道如意樓的百花釀,姑娘喝不喝得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