戾帝——蕭恒,聽完這件事,卻無太大反應。
對他來說,無論是陳聞達還是張聞達、趙聞達,要忠於他,萬事聽他的話、好用才是一個好的臣子,而從古古當前對陳聞達的描述來看,陳聞達就不太符合他用人的標準,哪怕是他知道這人才能不凡,隻怕也不會用他。
因為當他是皇帝時,天下有才能的人多的是,一個好的臣子就如同一件稱手的兵器,蕭恒用陳聞達用的不順手,再換一件就是。
反正……天下人那麼多,他也不是非陳聞達不可。
【遇到戾帝之事後,陳聞達原本三年都沒有機會升官,但幸運的是,戾帝在位連三年都沒能活過去,於是很快,他迎來了第三次的提拔機會。】
【可惜的是,這次他官位還沒到手,息帝就死了,就差皇帝點個頭的事兒他就能升官,然而,還是黃了。】
【當初十皇子他們逼宮的時候,宮中上下一片混亂,為他請功的奏折不知道是不小心被人搞到哪裡去了,反正最後等蕭臨淵上位,是沒看到關於他的請功折子的。】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要說,就是東西損毀了或是丟了,陳聞達的功勞總在那裡抹消不了吧,就不能來人提醒一下蕭臨淵這事兒嗎?】
話沒說錯,理也是這個理,但是吧,凡事都怕意外,古古再次開口,聲音裡有些無奈,還有點難言的感覺。
【提是提了,但也要那時的陳聞達還是個活人,才能給他升官吧?】
?!
什麼意思,難道陳聞達還什麼時候死上一回再活過來嗎?不然曆史上後來哪還有陳聞達什麼事兒啊。
但一個人怎麼可能死了又活過來,當是搞笑呢嘛。
一群人被古古的話搞蒙了。
【那時息帝剛亡,新帝登基,朝中上下為此忙得很,陳聞達升官之事就被一拖再拖。
陳聞達呢,大概也是知道自己時運不濟,怕這次升官再出現什麼,於是就跑到京都外的山上的神觀裡去上香。】
【但……真是怕什麼來什麼。】
古古不知是該同情,還是該先笑,徐徐說道:【彼時,陳聞達還不知道給自己請功的奏折被搞丟了的事。但他這趟門兒真是出去後就差點回不來。】
【他去上香,結果不小心掉到山崖下的河裡頭去了,被水流一路衝出了京都。
不幸中的萬幸是他人沒死,還被人給救了,但倒黴的是他腿摔骨折了,動不了,隻好躺在人家家中養傷。】
【然而……他沒死的事京都中的人並不知道啊!】
陳聞達一臉菜色,麵容扭曲,已經能夠想見事情的後續了。
其餘人也聽明白了,紛紛感慨,陳聞達這次真是自己把自己的升官機會給作沒了。
咱就是說,你何必要多此一舉呢,唉,真的是。
【等到陳聞達養了一個月的傷回京後,認識他的人在見到他的第一眼差點以為自己大白天見了鬼,畢竟從那麼高的山
崖摔下去,不死也重傷,雖然沒找到陳聞達的屍體,但眾人都默認他死了。】
【搞笑的是,陳聞達那天回到自己家後,見自己府中掛滿了白陵和白帆,也很懵逼,因為他明明差人送過信回來說明此事,但坐等右等不來人也就罷了,怎麼京中還到處傳他死了呢?】
【於是他府上的管家這才想起,前些天有個樵夫上門來送了封信後就走了,等他從外邊回來不等打開信,就一不小心讓信沾了水,裡邊的字也看不清了,眼見樵夫人找不到,管家就以為陳聞達還是重傷死外邊了。】
看這烏龍鬨得,古古:【就這,彆說升官,他要是再晚幾天回來,他在朝中的名字怕是都要被消掉。】
古古語氣無奈,【你就說這個誤會該怪誰吧?】
【陳聞達吸取自己前兩次的教訓,所以想去拜神轉轉運,結果拜神仙也不頂用,該倒黴還是倒黴,還連累自己受一番罪,真是…嘖嘖……】
有人皺眉問道:“那他既然活著回來了,屆時再行封賞也就是了,總歸隻是早晚的事罷了。”
古古看到有人這樣說,也一點頭,表示肯定:【你說的對,但陳聞達這官兒要是真能順利升上去,也不至於挨到昭元十一年還在原地杵了。】
啊?
還有後文?
他們想了又想,實在想不出,還能天降個什麼意外再打斷陳聞達上升之路。
【陳聞達的死訊傳回他老家,他祖父本就身體欠佳,又一時驚聞噩耗,老人家遭受不住這一番打擊後身體撐不住,不久後便去了。】
【陳聞達不得不返鄉奔喪,守孝三年。】
【按當時規矩,守孝期內不得為官,但神昭大帝聽聞他身上前後發生的事後,就特令他帶職守孝,待三年孝期滿後再複職參政、論功行賞,於是,他就這麼在外典司裡整整掛機了三年。】
古古說到興頭停不下來,補刀了一句:【三年又三年,這一個三年戾帝是沒機會達成了,但陳聞達終歸是逃脫不了命運的魔咒啊。】
瞧瞧,這可不就是每逢升官必出意外嘛。
大宸眾官員:聽到這兒,真是除了一句倒黴,他們也實在說不出其他話來了,這世上怎麼還真有時運不濟到像他這種地步的人呢。
人家倒黴是一時的,你倒黴是時時又時時,總也沒完了是吧?
陳聞達心酸的又想歎氣了,他不死心,問正在直播的古古,“除卻守孝三年,後麵還有好幾年的時間呢,我總不能次次都出現意外吧?⒓⒓[]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看到正主的名字出現,古古挑了挑眉,回答的聲調尤其緩慢,【那情況就複雜了,看你想聽哪一回的。】
陳聞達聞言,頓時所有話梗在喉嚨裡。
怎麼滴,聽古古的意思後麵像這樣的突發情況還不少???
陳聞達沉默了,陳聞達鬱悶了。
他仰天長歎,我升個官兒怎麼就這麼難呢,“算了,你還是不必說了,直接跳到之後的事吧。”
古古這次是看
不到陳聞達的發言的,他見對方又是冒了個泡之後再沒聲音,也不意外,畢竟這個直播間九成九的人都是遵守這個準則。
他大致介紹了一下,【總之陳聞達守孝結束後,幾年裡,這官兒是升了又降,降了又升,來來回回總在原地蹦躂,但這段故事遠沒有他後麵的經曆精彩。】
【如果說他前麵隻是倒黴的話,那後麵,真可以用倒黴大發了來形容!
但偏偏每次又都能逢凶化吉,嗯,就很傳奇!
真是傳奇人物,擁有傳奇人生,我等怕是學不來他這份功力了。】
【首先,就是他在滅神之戰時與沙蕪的談判。】古古臉上恢複認真,【雖然沒談成,但陳聞達也首次展現出了他大宸撒手沒的特性,那真是隨時隨地,一個不注意他就給你玩失蹤,你想找都找不著,然後吧,到了某一個時機節點,他又能恰到好處的突然冒出來給你驚喜。】
古古:【你就說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吧?】
【連沙蕪國那種重度洗腦的□□組織他都能混進去,還給摸清楚了神種的養殖位置,還在與沙蕪的最終決戰中,當蕭臨淵等人陷入危機時突然冒出來拯救他們一把。】
據古古所知,這應該不屬於一個外交使該乾的活兒???
但管他的呢,大宸撒手沒是外典司中人該頭疼的事,關他古古什麼事了?
古古心安理得的忽略掉這一點。
【那時要不是陳聞達忽然冒出來,說不定蕭臨淵等人還真就危險了。】
當時的九死一生,看過視頻的人都還記得。
陳聞達確實在其中起了大作用。
【那一戰後,蕭臨淵回朝之後也是想起了陳聞達這一號人物,於是將他提到了外典司副司使的職位上。】
【自此,陳聞達開始了自己卷生卷死的卷王之路,那官位上去之後就再沒往下掉過。】
那他倒黴大發又從何說起呢?
有人好奇,但不急,他們知道古古總會說的。
果不其然,就見古古喝了口水後,繼續講道:
【大宸那些年戰事不斷,一直忙著對天下的統一,外典司從前主要工作是與他國外交,兩國往來洽談什麼的,但現在都直接動手打仗了,外交使出使他國,基本也隻談一個內容——舉國投降,不然就打。】
古古說的很是簡單直白。
【曆史上,陳聞達這位外交使的口才就十分厲害,曾做到過以一己之力勸降兩國的成績。你們想想,如果能光憑動口就讓一國不戰而降,那能減少戰場上多少士卒的流血犧牲。】
大宸無數人口中發出驚呼,白晉緣則是一臉笑眯眯的想,看來他沒看錯陳聞達,這位還真有這個能耐,看來上次他向對方說的的提議,很快就可以實現了,嘿嘿。
【還有句話說的好,戰時將軍,戰後陳聞達。其實當時的外典司,除了戰前勸降,乾的最多的還是跟在蔣明橖等人後麵,對打下來的戰敗國領地上的百姓進行安撫工作。】
【陳聞達呢,本是一個文官,本人也不通武藝,不懂軍事,但君子六藝他該學的一樣沒落,因此倒也不是個完完全全的弱雞,但和將軍也是扯不上邊兒。】
【隻是他為人聰明,有次在戰場上因形勢緊急,再不自救就沒命了,於是他就指揮著運糧的隊伍和敵軍打了一仗,最終贏下勝利,所以又被人戲稱將軍。】
【不光如此,這位的語言天賦也是十分出眾,從他在曆史上留下的事跡來判斷,這位一生掌握的語言就大概不下十種,是個名副其實的語言小天才。】當然,這也是因為走過的地方多了,接觸的人也多了,所以練出來的。
【其實要是沒有這個本事,估計他也不能那麼多次都死裡逃生活下來,給自己封諸侯王玩兒。】
【要拿下一場戰爭的勝利不容易,但戰後對戰敗地區的管理和統治同樣不簡單。】
【比如史書上,陳聞達兩次稱諸侯王事件,起因就是戰敗國百姓對大宸的不認同所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