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神種覆滅,戰局定(1 / 1)

畫卷泛著黃, 可並不影響人們看清楚畫中之景。

畫中有很多人,一眼看去,多到數不過來, 他們排成一條長龍,每個人都在忙碌著,有男人, 有女人, 還有老人和小孩的身影穿梭在其間, 他們大多粗布麻衣。有提著水桶的, 將桶遞至隊伍中下一個人,或有人駕著牛車行駛在路上, 牛車後麵的車板上是立起的高高大大的圓木桶,足有人高, 因路麵不平,走著走著桶邊還有少許的水花濺出來。

隊伍邊上有人拿著掛著彩布的樹枝在揮舞, 像是在指揮進度, 還有人站在隊伍旁邊, 維持秩序的。

繪畫之人,畫技實在高超,不但將他們的神情麵容描繪的清晰各異,甚至連他們中人額頭上的汗珠都畫了出來。

【這就是甘宜之的《百裡送水圖》,也是對曆史中這一事件最切實有效的證明。】

【並且,在甘宜之畫這一幅畫時,還有一番問答,被相墨後來知曉後,也隨畫一同載入史冊。】

【曆史上,當甘宜之聽說並州百姓傳水入戰場之事後, 他親赴現場,在看到這一真實場景後,他心中不禁大受震撼,於是便隨機拉了一個送水的男人,問他,‘是誰讓你們用這種法子,運水去沙蕪的?’】

【‘男子答道:無人,吾等聽聞前方戰事缺水,於是便想出此法將水送去。’】

【甘宜之不解,又問:‘你們可知,此地離戰場足有數百裡遠,你們送水過去也是杯水車薪。’】

【此時另有一百姓聞言問,‘當真遠極?’】

【甘宜之聞言卻更疑惑:‘你們難道不知道沙蕪距此足有數百裡之遠否?’】

【也就是在這時,幾個百姓的回答叫甘宜之心生震撼,再也說不出一句話來,隻顧提筆作畫,想將這一幕永遠的保存在畫卷上。】

【他們答說:‘吾等未曾聽聞沙蕪,隻知陛下於極西之地交戰,缺少水源,遂與鄉親鄰裡結隊相送之。’】

【生活在大宸最底層的百姓們,他們當中,也許有人還不知道他們的陛下正在和誰打仗,為什麼要打?更有人甚至可能還沒聽說過神種的。但是,當聽說蕭臨淵打仗時缺水,他們卻能自發組織起來去支援,這是怎樣一份信任。】

古古喟歎,【在神昭大帝之前,可有哪一朝、哪一代有人能得百姓如此相待?】

沒有。

大宸無數人心中又熱又漲,眼中亦是濕潤,亦有人沉默不知所言。

【睜開眼睛看看吧,曆史上,在他提出科舉製和女子亦可為官時,有人罵他;他欲著天下大典、重整百家典籍,統一文字和語言時,還是有人罵他!】

古古眼眶微紅,深吸了一口氣,穩住聲線,重新說下去,【他們說他是暴君,說他昏庸,說他一意孤行,剛愎自用,枉為一國之主!這一罵,至他死後百年,還有人在向他潑臟水!】

【要是曆史上那些人還活著,我非得拉他們出來,讓他們好好看看!】

【看看到底什麼才是民之所向!看看什麼才是百姓心中真正所願!】

再沒有比這一幅畫更有力的證據,再沒有比這份上百裡的送水之路更難能可貴的存在;

這一刻,無論是朝中百官,還是普通百姓,皆心中震顫不已。

【你們可知九州通渠為何而建?】

古古嗓音微啞,【水務大臣江利,在看到這幕百姓運水的場景後,一生致力於修建九州通渠,他要讓大宸各州、各地再不至於無水可用,運輸不再單靠人力,而是能借助水力之便。】

【你們又可知,天公荊越的雙腿因何而斷?】

大宸眾人聚精會神的聽著,這一刻,無數人早已放下手上在做的事。

因為這場封神之戰,與大宸所有人都有關聯,且息息相關。

【之前咱們說過,財神金萬來發現的那個石油礦,在封神之戰裡,起到決定性勝利的關鍵!】

【而神種它雖然繁殖能力強,但是它怕火!石油便是最佳的助燃材料。】

古古說完這話,無意中看到評論區有人問他,‘石油在哪兒,長什麼模樣?’

他心裡無語了一下,心頭的認真嚴肅也被衝淡了幾分,隨口報出了曆史地址,【史書上隻記載說,這石油礦在並州嫨城,往東三十裡遠。但要是換成現代地圖來看,主播也隻能推測出個大概位置,精確不到哪座山或是哪個村兒啊。】

他聲明了一下。

主要是這礦都過去千年之久了,也不是什麼大礦,估計早就乾涸了,連政府都不找了,他看曆史的時候也就沒算這個。

而且,他覺得這個問題很有些奇葩。

他沒忍住問,【兄弟?你不會沒見過原生石油吧?】

【黑的,像墨水一樣可以流動,扔個火星子上去立馬著火給你看的。答案在這兒,彆再說不知道了嗷。】

古古也是無語,他這群粉絲真是無時無刻不給他演一下。

話題被打斷,他回想了一下,這才想起自己說到哪兒來了。

他重新接著上麵的話題說道:【石油可燃神種,但在與沙蕪國的最後一戰中所用到的炸藥,卻是荊越用雙腿換來的。】

古古展示了一組圖片,光幕上兩張圖片裡的內容叫大宸眾人好奇。

其中一張圖上是黑色的粉末;而另一張圖上卻是一個個圓形小桶,桶身隻有成人手掌長,看不出是用來做什麼的。

“這是什麼東西?”

“……看著不像是拿來裝水的。”因為就算是小水桶,也不該還加個桶蓋吧?封的嚴嚴實實的,水從哪裡進?

看到評論區這些‘故意’裝幼稚的話,古古隻當作沒看見。

古古:隻要我當作沒看見,就能逃避和這群戲精的演出,演吧演吧,你們開心就好,但請放過我吧。OAO

古古:【這兩張圖片,一張是大宸時候就研發出來的□□;而另一個像是個小圓桶似的,就是當時已經研製成功的炸藥。】

【但據記載,當時荊越雖研發出了炸藥這麼一個大殺器,但除了在對神種的這場戰役中使用過,往後大宸數百年都再也沒有在戰場上投入使用,也不知是何原因,難道是配方丟失了?】

當然,這最後一句是古古的玩笑,但真實原因是什麼,他也不知道。

所以他額外補充了一句,【當然,這個原因是主播瞎猜的啊,玩笑話大家千萬彆當真。】

【為了成功研製出炸藥,荊越的雙腿也在一次試驗中,不幸被炸斷,但好險撿回了一條命來。】

【至於為什麼要研製出炸藥呢?】

【因為,在這對神種的最後一戰的計劃中,必須依靠破壞性大的東西,才能達到裂土斷路的目的。將所有的神種困在一個地方,集中消滅。】

【在此期間,荊越曾發明的投石車,還有飛天翼,也曾投入使用,通過這些武器將石油投入戰場,可以說是起了大用。滅神之戰持續五月,終是沙蕪國最先支撐不住了,他們人數少,打到那一步整個國家已經不剩千人。他們提出要議和,並同意滅絕神種,但前提是他們國主要和大宸皇帝蕭臨淵親自麵談,且和談地點,定在沙蕪國內。】

嗯?

這……似乎有點不對勁啊?

朝中大臣有腦子聰明的,已經覺出了不妙。

“這不妥,恐其有詐。”

“蕭臨淵不會最後真的去了吧?”

一群人紛紛猜著。

【神昭大帝同意了。】

“哈?他怎可親身犯險?”

有人覺得不該。

古古:【神昭大帝又不是傻子,自然也看出議和是假,或許想要和他們同歸於儘才是真。但對方有對方的謀劃,他亦有他的布局。】

【沙蕪國滅沒什麼,但他們飼養神種的所在地和大體數量,卻是未知。據咱們的一些曆史學字們的分析,神昭大帝之所以同意前去議和,大概打的就是以身作餌的主意,好借機探清神種虛實。】

【但沙蕪國人大概早有聽聞蔣明橖之威名,所以提出不允許神昭大帝帶他前去,其他人卻沒有要求。】

【於是,這最後一戰就變成了蔣明橖留守戰地,左相謝無念、先鋒萬山、右將軍楊宏、還有都將羅申隨蕭臨淵,一同入沙蕪。】

【哦對了,除了左相謝無念是自己強烈要求一同前往的,還有史官相墨。】

這種重要的場合,自然是少不了他,但是……古古沒忍住調侃了一句:【剛開始要去的時候相墨表現的有多情願,後麵落入陷阱直麵密密麻麻的神種蟲潮時,他在個人散記裡罵的就有多凶。】

說完,古古莫名的停頓了一下,因為他突然想起一件事,他說道:【按理來說,謀聖謝無念不通武藝,蕭臨淵自身謀略又不差,那他在蕭臨淵答應親往時,提出也要跟著一同前去是為什麼呢?】

【有曆史學家覺得是他放心不下蕭臨淵,畢竟,如果蕭臨淵出事,那麼大宸就隻剩一個不滿周歲的嬰兒來繼任皇位了,或者再從宗室子弟中選一個繼承人。】

【他覺得不好。所以不放心,非要跟過去。】

【但也有一派提出不同意見,他們認為,謝無念不是這種感情用事的人。他在明知他去了不僅幫不上忙,還有可能在遇到危險時拖後腿,卻依然請命要跟去的行為,背後或許有其他目的。】

【而等他們到了沙蕪中心之後,果然不出所料有埋伏。】

【等蕭臨淵等人一入室內,他們就從機關掉入了飼養神種的地下老巢。根據相墨的描述,那是一處巨大的地下石室,密不透風,石室露於地麵的部分形似石塔,有門,但這門卻是假的,是用來迷惑外人的,根本就是封死的,打不開。真正的入口在其他地方。】

【也就是在掉入地下石室後,蕭臨淵等人才摸清楚沙蕪國到底在暗中飼養了多少神種。】

【相墨作為跟隨神昭大帝親身從飼養神種的老巢裡逃出來的人,最有發言權。】

【他在正史中有記,‘沙蕪國所養神種藏於地下石室,數多如發,量多而不可計,放眼望去,足有上萬之數。’】

古古想想那個場麵就覺得渾身不適,【我的天呐,上萬隻神種……這得是什麼概念啊?】

【就這種龐大的數量,萬一真要讓它們離開沙蕪國,到了大宸,那絕對是一場天災級災難啊,關鍵是還不好消滅。】

想起相墨在個人散記裡的記載,古古有點想咂舌,又同情又想吐槽,【他在正史上寫的板板正正,不帶絲毫個人感情,但你們如果去看過他在個人散記中關於這段經曆的記載,就會知道,咱們這位禦史當時是有多氣。】

【他在書中罵的那叫一個難聽,絕對是把沙蕪國罵出翔的程度,光是罵人的話他就足足寫了三大頁,可想而知。】

【幾人險象環生,最後萬山付出生命為之斷後,以身堵住神種湧出的通道,為蕭臨淵等人贏得了逃跑的時間,也為他們出去後給蔣明橖根據信號位置派兵投下炸藥、炸毀神種巢穴提供了寶貴的時間,為這場戰爭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礎。】

【且這次神昭大帝轉危為安,還離不開一個人的幫助,那就是在開戰前留下一封書信就玩起了失蹤的外交使——陳聞達。】

宮裡,之前某個縮在角落裝隱形人的人,因為周圍人都聽故事聽的入神,無人注意他,已經放鬆了心神。

這會兒,重新被人視線掃射到,陳聞達麵上裝出淡然沉穩的笑。

陳聞達:求千萬彆再提狗屎啦!

諸人先是視線在他身上聚攏了一會兒,不一會兒,他們小聲議論起來。

“我有點好奇。”一人說。

“好奇他如何救人?”另外一人問。

“你們覺得陳聞達會怎麼救人?”又是一個人說道。

“我想不到。我以為他早被沙蕪國關進大牢了。”

再有一人搖頭,“彆把他想的這般無用,好歹是能青史留名的人物,而且這後世小輩不都說了嗎,離不開他的幫助。”

最先開口的一人此時出聲糾正:“不,我是好奇,他踩狗屎撲倒人家良家婦女,最後被拖到府衙告他非禮之事,會不會也在史書上留下一筆?”

畢竟是名人嘛,名人做的好事兒值得人銘記,那同樣的,出過這麼大的糗事,不也一樣讓人記憶深刻?

一瞬間,圍在一起討論的四五人紛紛沉默了。

他們不約而同轉頭望向獨自站在一處的陳聞達。

陳聞達……如遭雷擊!整個人僵在原地,一動不動。

救命啊!他們說的不會是真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