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種菜如育人,莽瓜賽農神(1 / 1)

【她在平定南宮家叛軍後, 開始引進其餘各州人才入北地發展民生。據悉,後來她打仗時所用糧草有一部分就是在北疆自給自足的,並不完全依靠朝中。】

【北疆地廣人稀, 氣候惡劣, 常年處於嚴寒之中, 越靠北邊兒越是寒冷, 雪山上的積雪終年不化。】

【在北疆, 也就隻有靠近南邊的幾城可以種些糧食,且因氣候原因,產量也均不高。】

【南宮舒華不是李稷, 比起種地,她當然更懂打仗;但就是一次偶然的情況下, 叫她發現了可以通過提升溫度來養活作物的辦法。】

【起因呢, 是有一天,南宮舒華在北疆吃多了肉後, 實在是有些膩味了,於是就想吃點不一樣的清淡些的蔬菜調調口味。】

【但在古代, 大宸的冬天哪有那麼多的新鮮菜蔬可以食用的,何況還是在氣候如此嚴寒的北疆?】

【南宮舒華這時就想起她的祖父從前在家閒著沒事乾的時候,就愛種菜。於是,她就發揮了那股好學的精神, 也學著她祖父在家時的樣子,在北疆的大冬天裡種起了菜。】

???

南宮老爺子滿臉懵逼:不是!我沒有!我從來沒有教她大冷天兒裡去種菜的,北疆那地冷的狗都不愛出門兒,地裡能有菜長出來才見鬼了,除非農神在世,否則誰家的菜能長出來啊?

舒華, 你犯蠢莫要拖老夫下水!

第一時間還有人沒反應過來,隻少數人覺得奇怪和納悶,但漸漸的,越來越多人回過味兒來,和南宮老爺子一樣滿腦袋問號。

不是?北疆的冬天,在地裡種菜能活???你認真的嗎?

古古這時也是笑起來,【沒錯,你們沒聽錯,咱們北梟王雖然打仗是個厲害角色,但在農事上,那可真算是十竅通了九竅,簡稱,一竅不通!】

南宮舒華:“……”我又沒下過地,我怎麼知道該怎麼種菜?

【可能在她看來,種菜嘛,就是把種子往土裡一埋就完事兒了,頂多再澆澆水,菜就自己長出來了。】

【但再頑強的菜籽,也不代表著它可以無視自然規律,還是處在室外大雪足有成人膝蓋深的惡劣條件下生根發芽呀,這要能長出來,李稷農神的稱號就該讓給南宮舒華來當了。】

【那簡直是在世真神,降下神跡!】

【在這一點上,古古也隻能說,就十分符合南宮大小姐不事農耕的人設。】

南宮舒華一臉沉默:陰陽怪氣我一下,你很開心嗎?

但古古向來是懂反轉的,這一句話落,下一個轉折就來了。

【但不得不說,真是高手在民間,就是南宮大小姐天寒地凍去種菜的反季節行為,最後誤打誤撞的,竟然成功幫北疆人民實現了在大冬天兒裡也能種地、吃上新鮮菜蔬的願望。】

【她在室外種菜,結果當然一顆種子都沒發芽。南宮舒華呢,也是個大聰明,她很快就向人討教到菜要在溫暖的環境下才能活,於是,她反應過來是外麵氣候太冷了。】

【但是冷沒關係,南宮舒華就把菜籽呢,撒在了軍中燃放篝火的附近,給它烤火。】古古攤手,笑的是見牙不見眼。

【並且南宮大小姐給菜澆水,她還是澆的熱水,熱水澆地,還讓它烤火取暖,地裡的菜要是會說話,它多少得給南宮舒華磕一個啊,哈哈哈哈……】

古古樂的不行,笑的東倒西歪。

朝中百官:……

京都眾人:……

大宸眾百姓:……

這操作,他們不得不說,真的很神!缺溫暖就送溫暖,有毛病嗎?

沒有!但是吧,就感覺不是一般正常人能乾出來的事兒!

南宮舒華則是滿臉思索:我不覺得哪兒有問題啊,你笑什麼笑?

“阿父,你在後院種菜時,就未曾順帶教過舒華農事嗎?舒華為何會覺得伺候菜苗就和照顧人一樣?”南宮綏覺得很不解。

他女兒的腦回路竟清奇到這般地步了嗎?

是他這個做父親的疏忽了。

南宮老爺子想起自己那些年被踩壞的菜苗,滿臉嫌棄,:“就她那風風火火的性子,能耐得下心來種菜?”

接著還反問他,“你自己生的女兒,自己不知道?還跑來問老夫作何!”

南宮綏表示冤枉啊,“阿父,我亦不事農耕啊,咱家不是隻有你會種菜嗎?”

這話就像變相的在說,南宮舒華如果要學習種菜的技藝,那指定就是從你那兒學的,不然南宮舒華一個不愁吃穿的大小姐,哪來的用照顧人的思維去學習種菜?

“我?老夫是會,但那也要你女兒肯乖乖跟老夫學啊!”

“兵法武藝,排兵演陣,哪一樣不是你教她的?現在長大了可好,嫌她麻煩,你就越來越看她不順眼了,也不想想她小時候是誰生怕她被人欺負,打不過彆人,讓她從小開始習武的,不是你這個做爹的嗎?!”

南宮綏被訓的是一句話也插不上,自家老父親偏心孫女,他這個做兒子的是一句反駁也不敢有。

“阿綏啊,這育人就如老夫院裡種的菜一樣,得講究張弛有度。輕不得,重不得,你得先視其需要什麼,再適當的給予所需,如此人才能如那地裡的菜苗一樣,康健長大。”

南宮綏附和的點點頭,不敢提出質疑,但聽完自家老父親的最後一個字,過了一會兒,他覺出不對。

“等等?阿父,你剛說什麼?”

“輕不得,重不得……”

“不是這句,再上麵一句。”

“老夫說,育人如老夫地裡種的菜一樣……要講究……張、張弛有度?!”

那狐疑的尾音先是越來越低,接著猛的往上竄高,整個變成了驚訝。

兩兩對視的父子倆兒在同一時刻,腦子裡蹦出個同樣的猜想。

南宮綏垂頭,狠狠的一歎氣,再抬頭時,臉上是掩蓋不住的滄桑。

“育人如種菜,我現在算知道舒華為什麼會有此舉了。”

因為她真的將南宮老爺子的話聽進去了,還舉一反三的學會了倒推,也就是種菜如育人。人怎麼照顧的,就怎麼反過來學習種菜。

但是……菜不是真的人啊!!

南宮綏崩潰,萬沒想到,他女兒北梟王啊,那北疆戰場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名垂青史的存在,最後鬨出的最大笑話是因一棵菜上?

南宮老爺子剛還嫌棄自己兒子沒教好孫女,轉眼,哦吼,打臉來得太突然,老爺子尷尬的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南宮老爺子:臉紅,不敢說話,請當我什麼都沒說過。

“阿父啊……”

“阿綏!認真聽後世小輩講後麵的事,彆分心!”

恰是南宮綏一聲長歎,剛說了個開頭,就被南宮老爺子急聲打斷。

救命!他這張老臉今天可算是丟完了,舒華啊……你不好好跟著祖父學種菜也彆聽話聽一半兒啊,他決定從今天起,就把之前常掛在嘴邊的話再也不提了!

【但就是因為南宮舒華這一通瞎搗騰兒,還真叫她成功的在北疆種出了第一批菘菜。】

???

這照顧人的法了拿來種菜還真有效?

無數人不敢相信,這一刻,尤其是在田地間忙活的農夫村民們都表示不敢置信。

這實在有違他們的認知。

【南宮舒華因為想給菜籽找個溫暖的環境,於是她還在軍營的夥房裡麵也撒了一把菜籽。當時軍營裡的夥房呢,是居於一個山腳下的窯洞裡麵,腳下是土,又因為常年生火做飯、燒水,室內溫度也高,空氣潮濕,可以說找遍整個軍營都沒有比夥房更溫暖的地方了。】

【於是,在菜籽撒下去的十幾天後,土裡還真冒出了菜苗,這在北疆太過難得。南宮舒華意識到,這是個給北疆百姓增加口糧的一條好途徑。】

【但在農事上,南宮舒華畢竟沒有那個天賦在,她在帶人反複嘗試了好幾次後,成活的概率太低,不少菜籽撒下去伺候的再精細也發不了芽,於是她開始向朝中求援。】

【她將自己在夥房裡種出青菜的事,一五一十的寫進奏折,派人送回京都,而神昭大帝呢,在看完她的奏折後,很懂她的訴求,當即派出了李稷,讓他帶人前去北疆研究如何能種出菜和糧食。】

【古人不懂什麼是溫室大棚,不能精準測量出溫度、濕度的變化,但他們也自有他們的聰明才智,李稷在農事上的天分就很高。】

【他到了北疆之後,通過多方對比發現,菜苗在夥房裡能長出來跟室內的溫度有關,接著,他便開始研究起如何控製室內的溫度、還有土壤的水分等。】

【最終,在李稷的外援下,成功在北疆建起了第一批土木棚房。這種房子和咱現在的溫室大棚就很像,但古代條件簡陋,根本沒有塑料棚子和玻璃房,於是他們就將土壘成磚和木頭搭成一個封閉的房子,在房子裡麵進行種菜和種糧。

這類房子四周牆壁是中空的,菜田的間隔地下也留有散熱的通道,通道在房子裡都是打通的,這樣隻要有人在外麵留有的升火口進行生火,房子裡麵的溫度就會提高,再通過在之前室內成功種出存活率較高的菜苗時,記錄下冰塊的融化時間,之後,隻要再用同等大小的冰塊在同樣的時間裡冰塊融化,也就說明室內達到和之前一樣的溫度。】

【這種方法在當時,也被叫為冰融法。】

這種記載中的房子是沒有真實圖像的,隻找到一點古人畫的這種房子的畫,所以古古現在播放的是現代專家們複刻出的關於這種房子的圖。

北疆眾多百姓都看的很認真,因為這個法子學會了,他們就能在寒冬裡多口糧來吃。

【李稷在北疆研究出這種種植糧食的方法後,這種外表簡陋占地麵積有很大的土木棚房在北疆就變得越來越常見,技術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更加成熟,使得北疆後來每年的糧食產量得到大幅提高。】

【隻能說,種菜如育人,莽瓜賽農神。農神加把力,雪地出奇跡。】

南宮舒華若無其事的乾笑兩聲,左右又無旁人在,她才不尷尬呢。

但除了她以前的所有人,聽到古古的這句總結性調侃,紛紛隻想翻白眼兒,原諒他們語塞到不想說話。

南宮家父子二子此時臉頰泛紅,十分想關上房門躲起來,好再也不見人,但這是萬萬不可能的。

好在此時臊的慌的南宮父子二人正覺沒臉見人時,古古接著開口,卻是對他先前說過的話提出了另一個質疑,【其實最開始說的,南宮舒華想種菜換換口味的說法,是她自己說的。但是呢,還有一個說法和猜測——她在給她的父親和祖父守孝。】

光幕外,諸人一愣。

【守孝期間是忌大魚大肉的,但北疆那地方,可以說是菜比肉更難尋,不吃肉那能吃的東西最少要減一大半,所以能吃的少了,南宮舒華沒辦法才開始種起了菜。】

古古不急不徐的拋出一個合理的疑問,【其實隻要想想就能明白這個結論是怎麼來的了,你們想啊,南宮舒華從小被她家人寵著長大,如今她爹和祖父死了,南宮舒華怎麼可能毫不傷心沒一點表示的嘛,這從感情上說不過去啊。】

張了張嘴,室內的二人說不出一個字。

氣氛在慢慢冷卻,像是掉入零下幾度,原本的輕鬆愉悅過去,結尾卻是藏著一口玻璃渣,於是連帶先前聽到的故事也都被蒙上了一層陰影。

也有一些人此時才明悟,他們早該想到的,南宮家父子二人一死,南宮舒華作為他們的血親,怎麼可能無任何心傷?

什麼在北疆吃肉吃膩了,或許是因她那時已是一軍統帥,在公不好言私情;再者,還有南宮家父子二人彼時的身份稱一句反賊也不為過,還早已不是南宮家的人,若南宮舒華此時再為其守孝,怕是要在朝中留下話柄。

不能稱守孝之名,卻是行守孝之事;

若有人來質疑,南宮舒華說出一萬個不吃肉的理由就是不說是守孝,知道真相的人又能拿她怎麼樣呢?

不能。

孝在行,不在言,大抵就是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