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 章 曆史之殤(1 / 1)

一座深山的小宅院中,一個風華正好的女子牽著身側孩童小小的手,低頭,幽幽的歎了口氣,“看來不得不回去了。”

光幕暴露出這一樁事,六皇子、皇家、還有他們家必不可能再任由皇家的血脈流落在外。

她正是連瑩霜。

所有人都以為連家嫡女連瑩霜身染惡疾,麵容有損,不敢見人,從四年前自請回河安老家,自此幽居山中,少有外人再見過她。

實則是為了待產,隱瞞孩子的存在。

連瑩霜瞞的很好,連她父母都不知道自己女兒已經是一個孩子的娘了。

連家聽到光幕說的這件事,當下馬不停蹄的帶人衝去連瑩霜幽居的小宅,隻為求證。

古古接著道,【可能有人想問,連後為什麼不告訴息帝他有兒子的事,這樣一來,他的皇位不就後繼有人了嗎?連後難道就不想自己兒子坐上這至尊之位嗎?】

試問,當時有幾l人能拒絕這種誘惑。

也正是如此,古古才對這個女子產生一種欽佩,他表情嚴肅,【我們不知道連後當時的想法是什麼樣的,但認真想想,以息帝當時那種快要駕崩了的情況,如果這個孩子的存在被人知曉,恐怕反而不是什麼好事。】

【他作為息帝唯一的血脈,是板上釘釘的第一皇位繼承人,但一個才幾l歲的孩童怎麼挑的起一國的重擔?】

【主少臣強,最後要麼落得一個被南宮家扶持的傀儡皇帝的下場,要麼被各地起義的叛軍掀翻王座,改朝換代。而最具有威脅性的,莫過於他的幾l個親叔叔。】

【內憂外患,大權旁落。】

【且還是在那種國家並不安穩的情況下,將一國的重擔交給他,真的比交給蕭臨淵要來的好嗎?】

古古的發問震耳發聵,不少人在心裡無聲哀歎。

如果當時情況下的蕭懷真的活不長久了,將國家交給蕭臨淵,真的等於是他唯一的選擇了。

【哪怕再退一步講,如果息帝明知道自己尚有血脈在世,仍要傳位於蕭臨淵,那當這個孩子長大後呢?】

【他會不會遺憾自己沒有得到父親的皇位?從而生出彆的什麼心思?】這一點誰都說不好,所以古古也隻是做出這樣的猜測罷了。

【當然,也不排除會有被有心人拿來作文章的風險。】

【所以綜上所述,我想,這才是連後一直瞞著這個孩子的存在的原因。】

蕭懷表情呆滯,還沒從自己和瑩霜竟然有孩子的事實中回過神來,此時,頭頂上空古古的聲音就接著傳來。

【從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的時刻開始,息帝就開始安排起了自己的身後事。首先,當務之急肯定是暗中派人尋找蕭臨淵的行蹤,最後找了兩個多月之久,終於在東海之濱,也就是趕在蕭臨淵馬上就要出海的前一秒,他派去的人把蕭臨淵攔住。】

好險!好在是及時找到蕭臨淵。

一群人心想,他們知道這是尚未發生的

事,但作為聽故事的人,有些人聽著還是不免心神緊張。

可說完再看古古的表情,他臉上的神情叫人十分奇怪,肅穆之中帶了點點低落、糾結。

歎息一聲,古古終是悠悠說道:【可有的時候怎麼說呢,我真的寧願當初蕭臨淵沒有停下那一步,而是直接坐船出海,這樣也就不會有那樁大宸十大憾事之一。】

【——薑萬寧海邊望舟,一步之遙世間再無他。】

什麼意思?

不少人或多或少心中多出一些疑問。

古古的眼中是他們讀不懂的遺憾與悲傷,又似唏噓。

【可或他真的走了,我不敢想象,當我今天回顧曆史的時候,是否就再也無法看到千年前那個千古一帝蕭臨淵了,也不會再有二十八功臣的傳奇,那個盛世大宸的輝煌。】

光幕中那後世小輩的失落和傷心,句句字字皆是對神昭大帝最熱烈的崇敬。

是對他創下的那個盛世最濃重的向往。

他敬仰蕭臨淵,崇拜蕭臨淵,視他為最完美的存在,像世人崇敬高居天上的神一樣。

他是一個很純粹的年輕人,沒什麼心計,也是第一次做直播,沒經驗沒技巧,甚至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直播會被他們大宸的人所看到,所說所想皆是出於真心。

就是這份真心,令無數人默而不語。

古古歎完,又重新打起精神,【唉……雖說江山代有才人出,世間總會有新的傳奇。也許就算沒有神昭大帝,也會有其他人代替他成為一個好的皇帝……】

說到一半兒,古古說不下去了,因為他還是無法說服自己完全遺忘掉神昭大帝的存在啊!

光是想到沒有曆史上沒有了神昭大帝,古古:算了,這是什麼恐怖故事啊?還我神昭大帝啊啊啊!!!

於是,他乾脆跳過,【算了,曆史就是曆史,是無法被改變的,咱們接著往下講。】

謝無念從光幕收回視線,神情平淡中帶著點點沉思,像是在考慮什麼?

古古:【蕭臨淵被找到後,息帝力排眾議,不顧朝臣反對,直接下旨給了他邵州的封地,封其為定安王。然後,還給了他一道特權,那就是封地自治,治下賦稅不必交於朝中,無論是百姓的管理還是兵力都由他自己做主,可以說,在邵州,蕭臨淵有著絕對的自主權和控製權。】

【而後,息帝開始了自汙之路。】

【他廣招後宮,奢靡無度,不理朝政。一時間,在所有人眼中,他就像是變了個人一樣,從一個溫潤如玉的君子變成聲名狼藉、品行堪憂的昏君。】

【可那是因為他知道,蕭臨淵不得他父皇喜歡,後又被貶為庶民,在身份上落人口實,如果他想要直接傳位給蕭臨淵那勢必會引起無數人的反對!遠的不說,就拿近的來看,南宮太後那一關他就過不了!】

誰都清楚,南宮家不可能將好不容易搶得的皇位,拱手讓給其他人撿了現成的。

【可他又很清楚,在當時的那種情況下,隻有傳位

給蕭臨淵才是救大宸的唯一出路!】

宮中,南宮貴妃險些站立不穩,渾身微顫,那是她的兒子啊!昏君…昏君!

蕭懷當時到底要因此承受多少痛苦?!

景德帝更是早早的就陷入了沉默。

他做了幾l十年皇帝,當然能夠體會當時他六兒子所麵臨的那種窘境。

自身窮途末路,一國無以為繼!

沒想到,他蕭室皇族有一天竟也會為皇位無以為繼之事發愁,明明,當初那麼多人為了爭那一個位子鬥的頭破血流,最後卻落得這個局麵。

當真是…造化弄人。

【在此介紹一下,邵州在當時算是整個大宸最好的一塊封地,不光占地麵積大,人口也是最多的,物產富饒,風調雨順,再加上蕭臨淵在邵州有著絕對的自主權,短短兩年,蕭臨淵的勢力成長的飛快,甚至到了後麵一度成為朝臣口中狼子野心的潘王代表。】

【但或許是因為息帝和他之間,早就秘密達成了共識,所以不管誰來勸說要小心蕭臨淵生出反心,息帝都從來不理。】

【因為,這一切本就是息帝的計劃。】

【終於,定安王蕭臨淵封王的第三年,他在民間和朝臣們心中的聲望達到頂峰,甚至要蓋過蕭懷這個皇帝去。】

【景德四十三年十一月冬,這場由息帝蕭懷和定安王蕭臨淵秘密進行著的傳位大計,終於走到了最後階段。】

【在那個很寒冷的冬天,息帝蕭懷平日裡故意對其餘幾l個兄弟的打壓終於讓他們忍耐不住,逼宮造反。】

【除九皇子外,其他幾l位尚還活著的皇子皆落入他的圈套。他要他們成為亂臣賊子,然後,名正言順的帶著他這些不安分的兄弟一起下地獄。】

滿京都再無一人喧嘩,連大點兒的吵鬨之聲都沒有,京都中的各個皇子更是安靜到了極點。

他們不敢相信,蕭懷竟能如此孤注一擲,不惜犧牲自己也要做到這個份兒上!

他…瘋了嗎?

這還是他們認識的那個蕭懷嗎?還是那個待人溫和的不行的六皇子嗎?

【其餘諸王叛亂之後,蕭臨淵秘密帶兵直入皇城,平息了這場諸王叛亂,成了最大的功臣,繼大宸皇帝位。】

【而息帝,在留下三道聖旨後,便自此背負罵名。自刎,以謝蒼生。】

古古說完,留下一段時間給觀眾們消化。

他的神情是肅穆而莊嚴的。

他說:【息帝留下的三道旨意,其中第一件便是傳位給蕭臨淵為帝;第二,收回南宮家兵權,南宮靖柔太後之位永不可廢;第三,誅殺所有在位潘王;】

【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他的親弟弟。】

“嘩——”

“六皇子這是…恨上了九皇子?”有人驚訝。

但也有人並不意外,嗤笑一聲說道:“他因九皇子才落得這個地步,要是換你,你恨不恨?”

可彆說了,他們可不想有這麼個弟弟。

聞言,眾人臉色均是拉下來,就像是吃了那什麼一樣。

大宸響起無數嘩然和議論之聲,但隻有少數人明白蕭懷這麼做的用意。

九皇子卻隻感覺此刻渾身的血液都已冰涼,整個人像塊木頭一樣直愣愣的杵在原地,不敢置信,深受打擊。

好在古古接下來的解釋,拯救了他的理智。

【此舉相當於是殺掉所有景德帝還在世的子嗣啊,隻有神昭大帝一個例外,難道他就不怕去了地下會被他的父皇罵死嗎?】

【對於息帝這道旨意的用意,後世無數史學家是這樣理解的:

首先,他知道自己中毒肯定是因為他弟弟,雖然可能也許不是他動的手,但必然也跟他逃不脫關係;且南宮家勢大,手裡有兵權,宮裡還有一個南宮太後在,九皇子對於蕭臨淵的皇位總是一個潛在的威脅,所以得拔除掉。】

【而最有可能下毒的人一定就藏在剩餘幾l個皇子之中。息帝無法查出真凶,那就乾脆全殺了,反正他的這些兄弟也個個都不安分,早點搞死也能避免很多麻煩。】

【可能息帝當時也是怕了吧?你想啊,真凶不明,要是在他之後,如果蕭臨淵再出了事,那大宸真的就無以為繼了!】

【世人談起蕭懷總覺得他是個品行溫和、好說話的翩翩君子,但彆忘了,君子不是傻子,坐上皇位就得乾一個皇帝該乾的事兒!】古古義正言辭,字字鏗鏘。

【所以我想,這才是蕭懷死前,要拉上所有他幾l個兄弟墊背的原因。】

這一番信息量巨大的話,若是腦子轉的不夠快的人恐怕此刻還在呆滯和愣神,但更多的人已經能夠理解蕭懷為什麼這麼做了。

傷感、哀歎,沉默無言是此刻的大宸。

蕭懷……其實無愧為一個真正的帝王,隻是,他沒有選擇,沒有時間,他能做的有限。

可他最後的諡號竟隻是一個息字,怎麼不令人扼腕啊。

正當眾人感傷之際,古古又道出轉折。

【但前兩道旨意神昭大帝都做到了,唯獨這最後一道旨意……】古古頓了頓,才說道,【他並沒有按照息帝蕭懷的意思殺掉其餘幾l位潘王,而是好吃好喝的將他們全留在了京都。】

古古神秘一笑,笑容微冷,又帶著某種深意,【大家明白他這麼做的用意嗎?】

底下一群人開始思考,有聰明的,已經說出了答案。

“他是想找出給息帝下毒的真凶?”

古古看到此人的發言,心想,還又是個熟悉的人名呢,於是毫不遮掩的誇道:【沒錯。說對了。不愧是大宸有名的刑探崔正大人!就是聰明!】

刑探崔正?還被叫大人??

一旁和崔正站在一起的同伴兒都驚呆了,難道我的同窗也是一位曆史有名的人物?

不光他一個人懷疑,光幕上早有人這麼問。

隻有崔正還板著張臉,不苟言笑,反應甚是平靜。

古古笑著回答那些人道:【崔

正可是二十八功臣裡第二十七席,當然是響當當的人物,公正嚴明,又推理能力極強,在當時整個大宸就沒有他破不了的案子,也沒有他不敢抓的人。】

我去!

原本隻是簡單一問,沒想到又暴出一個二十八功臣裡的人?!

難道這二十八功臣是大白菜不成?時不時就能冒出一個?

頓時,整個小茶館裡看站在窗邊那個年輕人的眼神都變了。

因為就在幾l分鐘前,他們才聽那人的朋友叫他,喊的正是崔正這個名字。

不會就是他吧???

此時和崔正站一起的朋友:……

他還沒從震驚中回過神來,但還是下意識皮一把,舉起茶杯自主和崔正來了個碰杯,極其小聲道,“崔大人請?”

崔正糾正他:“還不能叫做崔大人,我還不是官。”

他的朋友:“那不是早晚的事兒?”

如果是其他人,肯定能懂他就是故意這麼叫著玩的,是一句玩笑話,但崔正好像天生就沒有開玩笑這根神經,板正的整個人就像是塊不通人情的木頭一樣,俗稱,缺根弦兒。

崔正思考了一會兒,說:“不一樣。那是十一皇子繼位我才被後世人知曉,現在,不好說。”

話還沒說完,他朋友毫不遲疑的動手捂住他的嘴,一邊左右張望,緊張的額頭冒虛汗。

“我的祖宗誒!彆什麼話都往外說!有什麼話憋著,咱倆回去再慢慢嘮嗑。”

什麼不好說?你是在暗暗指責景德帝不如蕭臨淵嗎?現在全天下,最忌這個話題,但私底下討論這個話題的人同樣不少。

但也彆在茶館兒這種人來人往的地方這麼說吧,彆哪天不留神兒你就被人嘎了!

說完,他就拉著崔正走了。

天上古古接著說道:【蕭臨淵將宮變失敗的幾l位皇子都留在了京都,平日裡也是好吃好喝的待著,為的就是揪出殺息帝的凶手。】

【結果,果然不出他所料,藏在幾l人裡的八皇子果真再次動手了。】

【在這裡,不得不說回南宮家了。】

突然被點到名的幾l人,全都豎起了耳朵,聚精會神不敢錯過接下來的每一個字。

古古先是一歎,而後握緊了拳頭,語氣說不出是憤怒、是感慨、還是惋惜。

【南宮家三代忠良,保家衛國,可有的時候人的執念真的會使人走錯路。】

【息帝蕭懷除了蕭臨淵外,並未告訴任何人自己中毒之事,連自己的母親南宮靖柔也瞞著,更彆提南宮家的其他人了。】

【在這裡主播也不知道他是因為不信任自己的母親、還是因為從前被迫爭位而生的心結,致使他死前連一句遺言也不曾留給這些親人。】

【主播有一個疑問啊,大家聽聽就算了,純粹是我個人的想法。】

【我在想,息帝收回南宮家的兵權,其實也是想保住南宮家,畢竟新帝登基,一朝天子一朝臣,你又不當皇帝,手裡握有

那麼多的兵權乾什麼?不是給自己找麻煩?】

【他將國家百姓,甚至南宮家的退路都安排好了,還讓自己的母親永遠高居太後之位,給了她任何人都撼動不了的地位,那他就沒想過,南宮家會因他的死而反蕭臨淵嗎?】

一個驚天大雷炸響在眾人腦海。

是了,怪不得,怪不得!

難怪有些人從一開始就覺得自己忽略了什麼,原因竟在這裡!

如果當時除了蕭臨淵,朝臣和南宮家所有人都不知道息帝的真實身體狀況,那遺旨的可信度又有多少?

更何況,其中還有要殺九皇子這個親弟弟的命令在。

誰會相信,一個素來寬仁又與九皇子是親兄弟的哥哥,會下殺他的命令?

彆說南宮家的人不相信,這換成之前的他們也不相信啊!鐵定以為遺旨是假的!畢竟蕭懷怎麼可能要了親弟弟的性命!

天上,古古還在繼續講述著。

【雖然有遺旨在,但南宮家的人始終認為息帝的死是蕭臨淵和眾王逼的,一直記恨於他,南宮太後為了給自己兒子報仇裝瘋十年!不惜裝瘋賣傻,也要蕭臨淵付出代價。】

【於是,在蕭臨淵登基第六年,南宮家反了。】

【此時,神昭大帝忙於其他事務,還沒來得及改革軍隊,所以縱使兵權被收回,南宮家先後兩代家主的舊部殘餘兵力也不是好對付的。】

【南宮綏、南宮遜假意要擁十二皇子爭位,實則是想趁著景德帝剩餘幾l位皇子將宮中鬨的大亂,分散眾人注意力,而他們則秘密前往北疆集結舊部,想要揮師南下進攻京都,為息帝報仇!】

古古的聲音激昂,變得低沉。

【可也正是這一場自以為是的複仇!南宮家倒了,南宮家嫡女南宮舒華為保南宮家剩餘族人活命,入宮請命,戴罪親赴北疆,與自己的父親、祖父兵戎相見!】

【最後,她贏了,卻親眼看著自己的親人寧死不降,自我了結在她麵前。】

【你們能懂嗎?】古古聲音沉重,【都說大義滅親、大義滅親,可世間又有幾l人真的能做到為國、為其餘族人,看著最疼自己的親人死在眼前?!】

南宮舒華瞳孔緊縮,微微張開嘴,不敢置信。

【親人的死成了南宮舒華心中難以磨滅的傷痛,她收服北疆後,神昭大帝曾兩次為她封王而拒,她為什麼拒絕?或許,是因那個王位、她踏上王位的路上,也沾有她親人的血。】

她當時痛苦嗎?曆史上的南宮舒華到底是經曆了怎麼的曲折,曆經多少磨難才終成一代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