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的舉措,卻沒有如你一般亂殺。】
【簡而言之,就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讓問題不再是問題。】
【之前我們說過,世家強就強在底蘊二字上。
底蘊分什麼?
一.文化傳承,古時隻有讀書能識文斷字之人才能入朝為官,畢竟你不可能招一個大字不識一個的當官,那你連基本的公文都無法寫,所以為官之人多為世族之人;
二.土地,世家中人多喜歡搞壟斷田地,無論自家多富有,買地這件事上是代代都有的傳統,為什麼這麼做呢?
因為有了土地,才有普通人給他們勞作,他們什麼都不用做,年年都會有大把的佃農借他們的田地種糧吃飯。
有了地,自然也有了人,有了人,就能將這些人的勞動力化作其他的一切,你可以命令這些人給自己家當護衛、農戶、也可以命令這些人給自己家當下人、奴仆,讓這些人給你織布、經商、賣命,最後,你通過這些人拿到錢財,有了糧食,錢生錢,人生人,代代相傳,於是家族就會越來越強盛。
除非家族裡出了一個很有能力的敗家子,把家產都敗光了,否則一夕之間,一個世家大族很難敗落下去。
三.人情關係。這人情嘛,可以是姻親、也可以是施恩,總之辦法多多,好比方,如果你的兒子犯了事,按律該處斬,但恰好你的侄子就是審案人,那你說,你還擔心你的兒子會被你的侄子殺嗎?】
古古笑容爽朗。
【當然不會對不對?因為你侄子如果殺了你的兒子,他該怎麼麵對他的家人?又該怎麼麵對你的家人?
古時重孝道,重血緣關係。他的母親是你的妹妹,你和你的妹妹又有同一雙父母,他若秉公處理就勢必得落得個不孝、薄情寡義之名。
剪不斷理還亂,親緣上的關係也會迫使你無法做出最公正的決斷。】
【再打個比方,你本是個出身窮苦的讀書人,本來沒有機會擠身官場。但此時,有一個貴人願意提攜你,於是你成了官,出人頭地,他自然就成了對你有恩之人。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你的恩人貪汙受賄、為非作歹,甚至草菅人命,這個時候,你發現了他的惡行,你會不會舉報他?】
【你若舉報他,你是還了世間真相,可你在他人眼中也成了恩將仇報之人,甚至自己內心還會受到譴責;可若是你不舉報他,那你就是縱容他犯罪,甚至可以說是同流合汙。這個時候你怎麼辦?】
光幕底下所有人陷入沉默,他們都被古古犀利的發問給難住了。
設身處地的想,當他們真碰上這類事情的時候,有幾個會不心生為難呢?
幫不幫都是兩難之境。
看著評論區空蕩蕩一片,古古也知道自己的問題沒有人能回答。
於是他笑笑,道:【這就是世家難除,勢力龐大的原因!再加上古時重子嗣,很可能一對父母就有三五七八個孩子,等到這些孩子長成大人後,又會繼續生孩子。
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家族的人口隻會越來越多。
對於窮人來說可能生多少孩子要看家境,但對於那些根本不缺吃喝的貴族們來講,子嗣多恰好是使家族延綿不絕、實力壯大的一大助力。家族中一人出事,就勢必會有人來助,一個幫一個,可能你原本想殺的隻有他一個人,可到最後,你發現若要殺這一人,就必須要把他身後無窮的人也一起殺掉。那這多出來的無數人你殺是不殺?】
【哪個國家、哪個朝代沒有法度?
但這些法度能管的隻是大多數人,總有少數人他們的權利大於法律,所以才總會有那麼多冤案和不平事的出現。】
古古雙手交握置於麵前的桌上,嘴角是自信而從容的笑。
沒看到‘蕭恒’的回複古古還特地等了幾秒,最後發現這人除了最開始蹦出一句,現在竟然不作聲了。
他疑惑。
“蕭恒?你還在線嗎?”
光幕底下的蕭恒正若有所思的想著古古的話,聞言,回過神來抬頭,“聽得見。”
但和從前一樣,每次光幕開播,一人隻有一次與光幕中人對話的機會,所以理所當然的,蕭恒的回答並沒有被古古看到。
他皺眉疑惑了一會兒,最後決定還是把這個問題回答完算了。
他接著道。
【針對以上三點,神昭大帝自有方法解決。
第一、窮者代代窮,貴者自出生便是顯貴;越窮越無法掌握變得富強的途徑,沒有變富的途徑就隻能一直窮下去,祖祖輩輩、代代人讀不起書。這看似是個無解的死循環,但也並不是沒有辦法解決。】
“要如何解決?單靠一個科考製?”
無數人感到疑惑,一邊聚精會神的聽著光幕中人言語,一邊趁著間隙和周圍人討論。
【神昭大帝登基第二年推行科舉製,當時來應試的人並不多,因為那時有學問的人仍大多出自世族,而這些人要當官隻要拖人找個關係總有官做,根本不屑什麼科舉製。對他們來說,當官仍是一種很容易的事,有人脈關係就行;
但沒關係,我們接著往後看。
神昭大帝登基第四年,他不惜花重金投入三州之地,分彆在青槐濟三州大設學堂,普及文化教育,請了無數文人武者為師開辦經數禮樂騎射等課程,勢讓那三州之地的所有百姓家中年滿五歲的孩童皆可免費入學學習十年!且不分男女,不問出身,不收取分文學費,若十年之後還想再繼續深學下去,才需個人自費。
並且,還有專門針對大字不識一個的年長者的識字教育,上到八十歲老翁,下到幾歲孩童,有空就能去學堂聽兩句,並不強求,不求學問多深,隻為讓那三州之地的所有百姓,每個人至少都有一次接觸書籍的機會,都有一個讀書改變命運的可能!
而非被逼著在命運麵前低頭,生來是如何,一生也隻能如何,這樣的命運太不公平了!】
“嗚嗚……”
這一刻,無數平民百姓眼中湧起了熱淚,更有甚者泣不成聲。
【也許有人要說了,這麼大肆提倡文風,田的地沒人種怎麼辦?
窮人家的孩子哪裡能長到十五仍隻顧學習,家裡少了他們一份勞作,一家人的生活隻會更困難,吃飯都吃不起了,還讀什麼書?】
古古義正言辭。
【這種擔心當然不是多餘的,所以也要想辦法解決。
這一塊兒呢,就涉及到了民生問題上,如何改善百姓的生活?
怎麼才能讓百姓家中變得更富有?
哪怕是家裡所有孩子都去學習了也不耽誤一家人的吃飯問題?
這就離不開朝庭的經濟發展了,一個國家的強大並不能隻靠某一項決策,而是要多方結合,國強則民強,國富則民富。】
古古笑道:【神昭大帝是個很英明的皇帝。他並不隻單單看重文化教育,還重農業、工業、以及商道、法律、甚至是科學、物理等等等等,但凡是對國家發展有利的東西,他都能不拘一格做到知人善用、全麵發展。】
【這個擔心在當時由朝中在農業和商業方麵上推出的改革令就能消除大半隱患,並不成問題。】
【至於這其中諸多的政令改動那要是詳細說,怕是再說個三天天夜都介紹不完,隨著後麵我們對神昭年間曆史的逐步深入,相信屏幕前的小夥伴們也能對那段輝煌盛世心裡有所想象了,在此咱們暫時就先跳過。】
“如此重要之事,怎能一言帶過?”
“快說啊!是何種於國有利的政策!”
“……”
酒樓中,不知多少忠君愛國之士憤慨。
這簡直跟一說到重要的點兒上就跳過一樣,氣的人直想揍光幕上的人一頓。
【提高百姓的文化程度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如果知識隻能掌握在少數人手裡,那總有一天,你所學的知識也終究會消亡,不複存在。】
【文化是需要傳承的,也是需要傳播的。神昭大帝提出這項舉措時,有很多人反對,但最終他還是力排眾議做成了。最開始是三州之地,再然後是全大宸,全天下,乃至所有生活在大宸國土上的百姓,他們的子孫後代永遠享受這項政策。】
【在這其中,自然少不了諸多困難,比如一開始的,沒有足夠的書籍怎麼辦?
神昭大帝手下能人無數,有著天工之稱的荊越,他發明的墨格印刷術以及白楠紙,這兩項偉大的發明可一夜之間造書成冊上萬卷,何愁天下學子無書可讀?】
【文聖元鴻門人弟子三千,個個秉承師德,羅布大宸,無私傳授一身學問於天下學子,堪稱聖者仁心,何愁天下學子無師可教?】
“一夜造萬卷書?!!”
“墨格印刷術、白楠紙?!這是如何做出來的?”
這是何種仙術?
“荊越是誰?!!身在何處?”
有人在問,也有人激動。
“文聖!文聖啊!!”
“元鴻,難不成是徐州那個?”
“元師竟得成聖之名?!著實令人震驚!”
在大宸,諸多文人知道元鴻這位鼎鼎有名的名士,但荊越這個名字實屬陌生,此刻二人的名字幾乎是一瞬間便引爆了天下無數人的討論。
“先生,您成就文聖之名了!”
某地的學院後山的空地上,一眾弟子看著上首講經的老者很是激動。
元鴻先生正是他們的老師!
他們的老師是文聖啊!聖人之稱,古來幾人有之?
他們亦與有榮焉。
可坐在他們前麵小案後的老者,隻是看著天上的光幕慢慢的捊動著自己的胡須,儒雅溫和的臉上帶著點點沉思,疑惑,“會不會是同名?”
但有元鴻的許多弟子問了,古古如實回道,“是出身徐州的文盛學院的元鴻。”
這下答案被證實了。
文聖之稱確實讓元鴻驚訝,可他此刻腦中想的更多的卻是光幕中人提到的讓天下之人皆有書可讀此項壯舉的意義。
他歎了口氣,“比起老夫文聖的稱呼,為師卻更想知道,神昭大帝是否最後真的讓天下之民都能讀上書了?”
元鴻先生的一聲歎息讓諸弟子冷靜下來,相互看了看,忍不住感到慚愧,拱手行禮。
“弟子多不及老師矣。”
話說到這裡,有大多數世族坐不住了。
他們不光老底被人掀了,再讓光幕中人說下去,怕是他們世家真要完……
“閉嘴!妖人何以妖言惑眾,亂我大宸社稷!”
各種讓古古閉嘴的言論頗出,古古皺眉疑惑的看了一會兒,但想了想,隻覺得這屆網友演員的素養真高,真是時時刻刻不忘自己的人設。
但直播到這兒也有兩個多小時了,古古也有些口渴,隻想儘快播完休息,就不配合演出了,他清了清嗓子。
【這項天下人免費入學的政策執行下去後,對世家的打擊是巨大的。
初時他們還能對科舉製不屑一顧,可等到十年、二十年後,他們就不得不麵臨一個艱難的處境——哪怕他們當中有些人生得金尊玉貴,可要當官也得和天下考生同台競爭!能者居上!】
【一個家族上去了,另一個家族就會沒落。久而久之,原本的那些大世族也就不成問題。】
“可新舊交替,沒了老世族的阻礙,再過幾百年那些新興勢力也終會再度成為頑疾。”
謝二搖著玉骨扇,輕描淡寫的輕聲道。
和他一起鬼混的年輕公子們哪怕不成器,也不蠢,自然也是懂這個道理。
“要想清除世族勢力,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人笑。
古古豎起兩根手指,接著講第二點。
【第二,土地問題。
封建社會,有人當官或是立了功皇帝有時就會封賞給他們土地,有封地和食邑的說法。但這其實是為自身埋下禍根。】
【為什麼這麼說呢?】
古古解釋:【因為你當不了一萬年的皇帝,但隻要那一戶人家沒有犯大錯,土地沒有被收回,那塊土地過一萬年也還是他們家的,後代皇帝也沒辦法收回。這就牽扯到大宸爵位的世襲製和古時人們重家族傳承這一點上了。】
【除非重拳出擊,否則很難一舉收回土地。】
【但這一頑疾,在神昭大帝這一位帝王手上徹底被中斷,後續也不再成為問題。】
景德帝思考的很投入,聞言忍不住屏氣凝神仔細聽,生怕錯過古古的一字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