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低迷的文藝片市場,做院線品牌(1 / 1)

千禧大導演 顧屈屈 9256 字 11個月前

第177章 低迷的文藝片市場,做院線品牌?

值得慶幸,程龍不是沒有分寸的人。

他帶著兒子,真的隻是想讓吳淵認識一下,混個臉熟而已。

至少在席間,他沒有提出任何希望吳淵提攜房太子的意思。

說實在話,房太子的性格還是不錯的,也或許是因為吳淵確實地位太高了,房太子也不敢在他麵前放肆,隻會一味的迎合他。

一頓可口的粵菜,吃的還算是賓主儘歡。

結束了這場會麵後,程龍開始了他繁忙的宣傳活動,將會在兩岸三地以及日韓新馬等國到處做空中飛人。

而吳淵,也繼續起了他的假期。

當然,公司的一些事情,他也會留意。

比如《命中注定我愛你》最終還是賣給了芒果TV,李曉萍和芒果TV談下了一個按照收視率階梯給錢的合同。

自2006年起,大部分影院新建時,都不再購買膠片放映設備,直接上馬數字設備。

《愛》在戛納結束後,賣出了全球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發行權,一共獲得了近八百萬美元的收益,平均一個國家賣了二十多萬美元。

《命中注定我愛你》就是他們做的,並且都會在電視劇播出的時候署名編劇。

韓國電影票平均價格在40人民幣左右,一千萬的觀影人次,能帶來4億人民幣的票房!

哪怕隻有五百萬觀影人次,那也有2個億的票房!

韓國的票房潛力,雖然沒日本那麼大,但也不可小覷!

但之前《入殮師》和《你的名字》的韓國合作方,都沒給這兩部電影談到多少韓國院線的排片,導致這兩部電影在韓國上映的成績很一般。

到2012年,國內的銀幕數字化率就達到97.4%,膠片放映基本被完全淘汰了。

嗯,直到疫情的出現,才將火熱的影院市場乾趴下了。

“其中日韓新馬四國是談的票房分賬,其他國家都是發行買斷。”

一個毫無驚喜,可以說是非常合乎情理的成績,很快就被送到了他的桌子上。

吳淵也將《放羊的星星》的劇本梗概和大綱,交給了公司的編劇部門。

吳淵之所以要做院線,也隻是想著給公司添加一些實業資產,並且打通上下遊產業鏈,增加光影時代的圈內話語權。

簡單的說,就是如果這部電視劇的播出平均收視率沒破2%的話,芒果TV隻需要付一集30萬的價格。

講述一對七八十歲老夫妻死亡前的愛情挽歌的《愛》,其沉重、冷峻的故事,真沒浪漫又大場麵的《神話》有意思。

現在不一樣了,韓董專門換了一家有實力又有野心的合作方,在合同裡就寫好了,這次《畫皮》會在韓國80%的院線同步上映。

雖然做發行旱澇保收,不管電影最終票房虧了還是賺了,發行方都是穩坐釣魚台。

就像當初《你的名字》在日本上映時那樣,如果觀眾愛看,想看,那影院當然會主動加場,增大排片量。

而芒果台2006年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也不過是《金枝欲孽》的2.3%而已,差距十分明顯。

如果前兩年入場院線市場,那可能電影院剛建好,就又要做升級換代,再建新的數字影廳.

投資一家普通電影院的花費在50萬元至200萬元之間,升級設備又要花五十到一百萬,相當於多建半家電影院了。

到了今年2005年,內地票房前十的電影,如果《千裡走單騎》不算的話,已經沒有文藝片的位置了。

到現在,票價已經漲到了一張35塊錢了,吳淵對《愛》這部電影的票房預期,卻也隻有三五千萬。

10月1號,國慶節。

“這次《畫皮》在韓國的發行,SHOWBOX公司承諾會大規模上映,至少覆蓋韓國80%的電影院!”

沒辦法,吳淵之前的幾部電影,在韓國市場的反響都比較一般。

《愛》這部電影的名氣早就已經爆棚了,不需要再花費任何多餘的宣傳費用。

而與之相比,同期的《神話》哪怕已經上映一周了,卻依舊蟬聯了本周的票房冠軍。

但要做發行,關係和人脈還是最重要的一環。

之前,吳淵並沒有對院線市場有太多的重視和關注,那是因為前兩年做電影院,屬於49年入國軍,有些不太劃算。

隻是在網絡上以及各大影院張貼發布了上映海報,通知影迷。

看起來,好像有幾十人萬進電影院看吳淵的電影,已經不少了。

吳淵不打算貪大而全,第一年能在全國主要一線城市,建立起一共十家影院,就算是成功走出第一步了!

這部電影想要大賺,就得緊抓住這三個市場。

接下來還會有一係列偶像劇的劇本等著他們來完善出來。

他真正準備的商業大片,是賀歲檔才要上映的《畫皮》,這部電影才是他準備的票房炸彈!

換算成人民幣的話,差不多有個六千萬。

也就是《愛》的成本低,拍這部電影一共都沒花到一千萬。

對芒果台來說,能破2%收視率的電視劇,就算是台內年度熱播劇了,破4%更是想都不敢想的成績。

但是這部電視劇的平均收視率如果能破3%,那價格就會提高到一集40萬。

像《入殮師》那種拍一部文藝片花幾千萬的事情,估計以後也不可能再有了。

國內上映,票房能有六千萬人民幣?

吳淵是不敢想的。

你讓我真的花錢進電影院看?

“這回絕對不會是小打小鬨了!”

與其去多花這個錢,倒不如再多等一兩年,直接做數字影院得了。

沒辦法,文藝片現在是真的越來越式微,越來越不被年輕一代的觀眾所感興趣了。

反正華夏這種大國,院線市場不是一家兩家公司能吃滿包圓的,早一點和晚一點入場其實沒太大差彆。

那還是算了吧

吳淵對此也早有心理準備,所謂商業和文藝兼具,又能拿歐洲三大,又能拿票房冠軍的電影,是不可能存在的。

不就是因為人家從製片到發行再到院線一整個產業鏈都包圓了嘛,根本不在乎彆的公司威脅,甚至可以反過來掐住彆的電影公司脖子。

吳淵在這方麵,是沒任何人脈可言的,他並不認識什麼民營院線的老總。

“1月的時候,菲律賓、俄羅斯、泰國、越南、緬甸也會陸續上映。”

擁有未來眼光的吳淵知道,接下來十幾年,華夏的影院市場都是一片大好,可以說隻要開電影院,那就能賺錢。

平均收視率破4%,最高收視率破6%大概是個什麼水平?

劉一菲版本的《神雕俠侶》,在播出後,最高收視率8.87%,首輪平均收視率超過了5.1%,而這個成績還排不進2006年電視劇收視率前十。

雖然,排片率還是沒辦法保證,但隻要打通了院線的渠道,具體的排片多少,就要看到時候上映時電影自己能不能爭氣了。

“除了亞洲地區外,《畫皮》在多倫多電影節,還賣了歐美十多個國家的發行權,錢不多,隻有兩百多萬美元,但也聊勝於無吧。”

哪怕這部電影的導演是吳淵,哪怕這部電影在國內都被誇上天了,被譽為今年最有藝術價值的電影,也依舊叫好不叫坐。

“吳導,《畫皮》的上映已經協調好了。”

“12月28號,華夏、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五國會同步上映。”

在這個舉國歡騰,慶祝祖國媽媽生日的日子,吳淵拿下了戛納評委會大獎的文藝片《愛》,在全國兩千多家電影院,同步上映了。

而這還不是什麼個例,實際上韓國電影行情好的時候,每年都有觀影破千萬人次的電影,行情不好的時候也有八九百萬觀影人次。

吳淵雖然不奢望光影時代能做到萬達那樣的龐然大物,畢竟人家背後是有房地產母公司支撐的。

如果最終的平均收視率能破4%,最高收視率能破6%,那就能拿到一集50萬的價格。

要是《命中注定我愛你》真能平均收視率破4%,那就算多給800萬,也不算什麼事了!

這個條款最終談下來後,可以說是雙方都很滿意,都希望最終能履行最高的那條。

比起發行,他倒是對院線市場挺感興趣的。

都是年輕人,都接觸過港台地區的偶像劇,在有完整的劇本大綱,甚至有重要劇情點的劇情細綱的情況下,他們還是能很好完成本職工作的。

有些惆悵的為華語文藝片市場歎了口氣,吳淵平靜的等待著《愛》的內地票房成績。

嗯,現在光影時代有電視劇編劇部了,員工都是從北電文學係挖來的,主要負責的工作就是按照公司給的劇本大綱進行內容填充。

2004年上映的《太極旗飄揚》,累計獲得了1175萬觀影人次,相當於整個韓國有四分之一的人都進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

萬達為什麼後來成為了國內第一大電影公司,甚至比阿裡、騰訊等互聯網企業還要更具統治力?

沒有舉行什麼首映禮,也沒有邀請記者。

自從《英雄》席卷全國之後,國內的文藝片市場就在迅速萎縮。

你得和全國各大院線有過硬的關係,才能夠將自己承擔發行的電影,拿到全國各院線上映,並且確保排片率。

但這是錯誤的想法。

今年正是全國院線市場駛入快車道的一年,每個省、市的新建影院都進入了大爆發時期,一年能有上千家新電影院建成。

吳淵對這部電影的票房,是真的沒抱多大期待。

2009年《阿凡達》上映時,更是引發全球及我國的數字影院——尤其是3D影院的建設高潮。

對吳淵來說,《愛》這部文藝片的主要收益,還是靠歐洲賣版權。

他雖然在韓國的名氣不小,畢竟是好來塢大導,但不管是《入殮師》還是《你的名字》,在韓國上映的規模不大,都隻獲得了幾十萬觀影人次。

情況還算喜人,有《你的名字》玉珠在前,再加上《畫皮》這種東方奇幻電影,又很能被亞洲市場接受,所以這部電影的亞洲發行談的非常順利。

所以看似這個成績好像並不高,連前十都沒有,似乎很容易達成?

又想多了。

這是平均收視率哦,可不是最高收視率,最高收視率都破10了。

2010年前,電視劇收視率前十基本是央視霸榜,央視一套的電視劇,最低收視率都能有4%-5%,最高像去年的《京華煙雲》收視率8.7%。

伱讓我在互聯網上人雲亦雲的吹捧這部電影幾句,誇獎這部電影幾句,那沒問題。

實際上在韓國,看電影是非常普及的一件事。

時代的洪流真的很迅速。

2002年,內地票房前十的電影裡,有五部都是文藝片。

三大票倉華夏、韓國、日本都是分賬發行,12月28號一起上映。

上握住製片,下握住院線,隻有這樣的電影公司,才具備優秀的抗風險能力,在圈內才能隨心所欲,不用擔心受製於人,擁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最遲明年,也就是2006年,光影時代自己的院線品牌,就應該著手建立了!

“韓董在發行方麵是專業的,這方麵的事情交給你,我放心!”吳淵樂嗬嗬的在電話中說道。

當年《入殮師》上映的時候,還能有五千多萬的票房,但是當票價翻了一倍後,張國榕的《如果·愛》在內地也隻獲得了五千多萬票房。

明年公司的編劇和電視劇部門,主要就是要做出《放羊的星星》這部劇,爭取在2006年就播出。

但他也想做一個屬於自己的電影生態圈,打通電影行業的上下遊渠道,做到至少不受製於人,可以自己內部循環。

可是如果院線渠道都沒打通,各院線連上映都沒上映,那觀眾就算再想看,也隻能乾瞪眼。

10月中旬,負責《畫皮》發行方麵工作的韓董,親自給吳淵打來了電話,告知他《畫皮》的發行情況。

為什麼這麼說?

就這還是考慮到這部電影在戛納拿了大獎,影迷們的期待值很高。

畢竟韓國才四千多萬人口,類比華夏,12億人裡,也就一兩千萬電影觀眾而已。

因為前兩年做影院的話,放映廳還是要做膠片放映廳,因為主流的電影還是以膠片電影為主。

電話裡,韓董對《畫皮》在韓國市場發力頗為期待。

但是讓人鬱悶的是,從2006年開始,華夏或者說全球電影行業,就進入了數字電影時代了。

首映當天六百萬,第二天五百萬,第三天三百萬,隨後就跌到了一天隻有一兩百萬……

光影時代目前並沒有涉足發行市場,吳淵也不太想做發行。

至於之後院線能不能做大做強,就得看他能不能不斷賺到錢支撐院線擴建了。

錢!才是限製一切企業發展的核心難題啊!

“必須要多搞錢啊!”吳淵在心裡不斷默念。

淩晨還有一章,不過會比較晚,明天起來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