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縣令昨兒被斬首了!!!”
“這消息可能當真?會不會誤傳?”
“這,有可能,前幾日朝廷不是張貼告示在九居屋哪兒嗎?還說什麼,謀反的亂黨株連九族嗎?看來這朝廷是要來真的了,連著兩袖清風的賀蘭縣令都逃不過。”
“哎,這天下恐怕是.....”
“啪!”
少年未沉的住氣,便將手中劍身重捶在桌上。客棧內所有堂客都帶著古怪的神情看向坐在角落的他,隻不過他帶著厚重的紗簾,所看不清的他的神情如何。
然而簾子後麵的眼睛因為突如其來的震驚而將瞳孔睜的許大,眾人開始從頭到腳的打量他。
隻聽見一身子精瘦的堂客,小聲的給身邊的同伴小聲嘀咕道:“那告示上還說了,有一個逆賊還沒有抓住,我看這人倒有點像,這要是抓住了懸賞三千兩白銀呐!”
少年來到馬窖,解開韁繩騎上馬便往南方走。
快馬加鞭一天一夜,便到了前往賀縣的交通岔道——懸口道。
往常這原本是一條商道,時常人來人往,而卻罕見的人煙稀少,其中必定有其蹊蹺。
少年眼前是兩道衝天的刺目涯平行而立,隻有中間窄道可供人和牲畜行走,在躊躇之時,旁邊的草叢裡冒出來一個衣衫襤褸乞丐翁。
“留步!留步!……”老人杵著木棍佝僂著腰杆,吃力的扯著尖嗓向少年喊道。
少年側臉去看,便看見一個披頭散發的乞丐,少年一時間沒認出來人是誰,隻是下馬牽著韁繩往後退了幾步,滿臉警惕的看著老者。
“少爺,是老奴啊。”
少年疑惑眯眼細看後,才恍然大悟,這哭腔隱隱顯出聲來。
“吳叔,你怎是這般模樣,我爹,是不是真的被……”話被哽咽進喉嚨裡。
他緊牽著老人的雙手輕輕抽泣,淚花躲在眼眶裡倔強的落不下來。
“昨兒晚,朝廷的人馬已經徹底抄家了。少爺,你萬萬不可過去,那條路是送死的路啊。”
“可是,我想去……”
老人立馬打斷話道:“少爺,此事非同小可,這朝廷是要鏟草除根!”
“如今,老奴能在這裡已經是萬幸,為的是了阻止少爺回去送死啊!”吳運看著滿臉悲憤的少年,苦口婆心勸說,因為過度的激動而導致身體開始出現顫抖,不會兒便咳嗽起來。
吳運心知多年前的悲劇,如今是如何也不願重蹈覆轍。
他手上青筋暴起,緊握劍柄的手心已經發紫,臉上的怒氣因為這道刺目崖更加沉重,他道:“可是,該去哪裡?我已經沒有家了。”
吳運趕緊把懷中的請柬拿出來遞過去道:“少爺,往北方去吧!能去之處,也隻能是哪裡了。”
“北方,能有容身之處?”
他看著刺目涯那一道不可逾越的光,停留幾秒之後便將白發老人扶上黑馬,架馬而去。
北方,在周楚帝國是一個地獄般的存在。它是由惡名昭著的北倉王所管轄,在那裡燒殺強掠乃是不犯刑法的認可行為,久而久之便是人間煉獄。
若是想要掩蓋罪責,要人不知,那北方華夏便是藏汙納垢最好的容器。
少年看著手裡的信封有了一絲顧慮,但要想報仇隻有去哪裡方可行得通。
賀縣隸屬昭關,若是要往北上必要經過始安,汝南,梁溪等這三個要塞重地,耗時必定不下一月。
“吳叔,您坐好了。”
一匹駿馬奔馳在落日夕陽的餘暉中,漸漸地消失在蒼涼的刺目崖。
一月後.....
他抬頭看,便瞧見冥陽關三字陰森森在城門之上。如今正是梅雨季節,天空也早已是重雲壓積,四處煙雨蒙蒙,城門四周滿是殘破不堪稻草棚子,裡麵住滿了四方荒民。每一個人的兩眼凶惡,骨瘦如柴,望著來來往往的商人等在尋找可下手的機會。
這時一輛馬車停在城門下,從上麵走出兩個衣著樸素的一老一少。
吳運杵著一根結實的木棍看著四周宛如地獄的場麵,也不忍打了一個冷顫,儘管見過諸多世麵,眼前這一幕顯然是真實的人間煉獄。
這四處滿是殘缺的骷髏,還有一些被扒去衣裳的腐屍,未化成白骨時,已經爬滿蛆蟲,還有些被當做衣家塚的草席裹屍。
南方大旱三年,北方近日來洪澇猖獗,瘟疫盛行,天氣反複無常,天災生人禍。
這一路上,滿是人間疾苦,猶如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少年起初會因嬰孩被食而哭泣,久而久之便已是無淚而流,最後便學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將死之人不必救,因為他知道到頭來必定會是白費力氣。
少年背起包袱,攙扶著身旁老人道:“原來這就是惡名遠揚的華夏。”
“少爺可知道,這北倉王何許人也?”
“不知,吳叔您知道?”
“一代梟雄!”少年看了眼滿經風霜的吳運,低垂眼眸並未回話。
這說話間,二人也入了城。
入到城中,便是人聲鼎沸,世人的煙火氣息將城外麵的擦慘狀掩蓋的悄無聲息,一道城門,分隔不人間與地獄。
連日陰雨導致路難行,街上滿是撐著油紙傘的男男女女。這腳每行一步都要連帶著泥水珠子打濕褲腳。
吳運看著這繁榮的街市,這嘴裡連連感歎,“這地方,許多年未來過,變化真大。”
“吳叔,來過這?”
“來過,四十年前的事情了,記得也不清楚了。這人老了,記性就不太好。”
這時二人停下腳步,少年從懷中拿出那封精心保存的信封,看著河岸對麵的府邸,“北倉王府!”
第二章
護衛將劍身擋在少年麵前大聲喝道;“站住!來者何人!”隨即換上一幅凶神惡煞的麵孔來震懾二人。
吳運見這些護衛的黑衣胸前都繡著蛇頭吐信子的衣裳,便知道這就是倉王府。
便上前畢恭畢敬的新行禮道:“各位官爺,我們是從昭關來的學禮,還麻煩官爺給通報一聲。”
護衛瞪著銅鈴大的牛眼,上下打量著兩位不速之客,麵露嫌棄。
少年始終規規矩矩的站在吳運身後,微微低頭不言語。吳運將手中信箋呈遞過去,“官爺請看。”
伴隨著霧雨,忽然一道悶雷響起。護衛瞧這天,要來一場大雨。便趕緊將信箋打開,粗心的掃視一遍之後就抬頭看向吳運身後沉默少年,喊道:“抬起頭來!”
少年抬頭,一雙如臥蠶般的刀眉輕輕揚起,左眉下一顆點痣隱隱顯露,眼眸清澈如浮上一層淚水魅人心神,厚重的睫毛抬起眼簾看著眼前那些人。
護衛細看這少年,心中儘有一絲顫動,“你叫賀蘭嬰?”
賀蘭嬰行禮道;“是,官爺。鄙人賀蘭嬰。”
護衛看這雨勢漸漸變大,不耐煩的把信折好,轉頭看向後麵的護衛打了一個手勢,“看著點,我去通報周大人。”
“是!”
“這要下大雨了,你爺倆站裡麵些。”護衛偷瞄一眼賀蘭嬰的音容,便推門進府通報。
倉王府坐落在蓮河島上,四周是碧綠翡翠的荷花湖泊,如圖一個同心圓將府邸圍在島上,府邸四方各有一個石橋大門,正門時常不開,除大事以外才可從東門進。
賀蘭嬰見這倉王府選址不尋常,但卻是得天獨厚,便趁著間隙四處打量觀察著。隻見這荷葉長得繁盛,而荷花卻是寥寥無幾。儘管如此,這植被都長在湖岸邊,可以知曉這湖中應該是深不可測,古怪的是這偌大的島嶼竟然隻有幾艘小木船巡視。
此刻,小雨淅淅瀝瀝。一陣陣冷風吹來,賀蘭嬰本就穿的單薄,不免打了一個寒顫。
此刻已是寅時,天色愈加暗淡,雨勢仍不減。華夏城裡像江南水鄉一般,布滿雨絲,霧蒙蒙的看不清場景,隻聽見蟲鳴開始叫囂。
賀蘭嬰站在府門前,望著隔著一條湖的萬家燈火陷入深思,心中尋思這已過一個時辰還見來人通報,難不成是出了什麼狀況。
已年過花甲的吳運經過一路的顛簸,早已經疲憊不不堪。便走到牆角處找一處空地歇息,也好躲躲雨。他看見賀蘭嬰呆呆的望著不要遠處發呆,也沒有喚一句話過去,隻是安靜的坐在那雙手環抱將腦袋埋在膝蓋之間取暖。
也不知過了多久,賀蘭嬰才瞧見牆角的吳運,生怕這老人家著了涼,便趕緊將身上的麻衫脫下趕緊蓋在吳運的身上。並且關懷道;“這天陰暗潮濕,吳叔年紀大了千萬彆著涼了。”
吳運見此便抬頭,一臉慈祥的看著賀蘭嬰,手上推辭他蓋過來的衣裳,稍有一絲愧疚道:“少爺這萬萬不可,老奴這又何德何能承受這番恩惠。”
賀蘭嬰隻是笑笑,用手拍拍吳運身上的衣裳,“吳叔的恩惠,我賀蘭嬰才是還不起的。”
“更何況,我一個熱血方鋼的少年,著點亮不礙事。”
吳運聽此也不再推辭,便安心的坐在牆根哪裡。
也在此時,不遠處浩浩蕩蕩的行來一隊人馬,其餘看門的護衛見是王府的世子爺回府,便上前迎候,巨大的紅木門發出厚重的枝丫聲。
“恭迎世子爺回府!”
一共十餘人護衛,撤開一條道,並單膝跪地行禮。賀蘭嬰很知趣的站在牆根處低著頭不聲張。
這倉王府一共有四世一郡,這來人是何許人也,這護衛也不太清楚,不過看著馬車上的紅燈籠上畫著一條玄蛇,不必猜想就是其中一個世子。
護們也領會其中含義,隻要夜色降臨,這華夏城裡處處笙歌載舞,四處都是尋歡作樂的好去處。
一行兩輛馬車,周圍隨行約有二十餘官兵護隊,可見這平常的出行場麵及其張揚的。
就連這馬車也非普通的構造,四角高揚一條玄蛇石雕,車身玄色金邊,一眼便知並非尋常人家。
恭候的護衛,紛紛低下頭等著馬車開進府門,卻聽見車內傳出一些細弱的男聲嬌喘,還有一些女子的嬌聲,看這陣勢應該是那位世子爺又將那樓的頭牌給領回府尋歡。
“爺,您輕點.....我這前幾日的傷還未痊愈呢?您...如此來,我這....離腰折恐怕不遠了....”
隨行的小斯打著亮閃閃的燈籠,恰好周圍照的通亮。
相對於第一輛馬車的矯言喘語,後一輛便安靜許多,細聽是卻是溫細的交談聲,興許是雅士相聚舍不得離開。
護衛聽見這些嬌喘,毫無疑問便是三世子衛欲的傑作,車程漸漸行進府門時,忽然間停了下來。這時候眾人的惶恐的抬頭看著後麵那輛忽然安靜的馬車,都大氣不敢出。
這時候馬車上麵走出一個身著靛藍金絲華服的美男子,走到管事的護衛身旁貼耳問了幾句話便走了回去,這時候賀蘭嬰便感到一雙眼睛正看著自己,便微微抬頭看過去,透過紗簾依稀看見一張模糊的人臉正看向這邊。
賀蘭愣了愣便低下頭,心想道:“難不成是錯覺?那人是在看我嗎?”
一隊人馬消失在府門之後,方才通報的護衛便滿臉敬意的走過來向賀蘭嬰行禮道:“賀蘭公子,多有得罪,還望見諒。這邊請。”
這臉色比變天還快,這一秒便低聲下氣的將二人引進府門。賀蘭嬰趕緊去將吳運攙扶起來,“吳叔,您還好吧!天涼,我們趕緊進去吧。”
“哎,好勒。哎呦喂,這身子骨真是老了。”
這護衛眼力見不差,趕緊走到吳運身前蹲下,一副討好的模樣,嬉皮笑臉,“老人家,這要走的路遠,我來背你吧。”
吳運也不客氣,便爬上護衛的背,這心裡也有點疑惑,怎麼忽然間就放他們進來了。因此開口問道:“官爺,這周大人是如何說?可否告知一二。”
護衛笑了笑,“這周大人就是剛才從馬車下來的那位,來王府學禮的公子們都要經過周大人的篩查才可以進府,所以才把二位晾在外麵的,這真是得罪了。”
“不會,不會,這也是職責所在。”
護衛領著二人穿過一條長廊便停下腳步,他將背上的吳運放下之後對著賀蘭嬰囑咐道:“賀蘭公子,走完長巷就算是進府了,帶會兒會有人領二位進去,卑職就先下去了。”
二人行禮道謝;“多謝!”